光明日报聚焦:赣南师大在寻乌开展大思政课,共探矿山治理与复绿

admin

光明日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天空湛蓝透亮,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片区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场独特的课程正在进行中。这片区域曾是一个废弃的稀土矿山,其左侧尚存一小部分有待整治的区域。邱华西,寻乌县自然资源局的干部,指向那片沙化严重的荒芜土地,对面前的一群大学生解释道:“自2016年起,寻乌县便着手实施废弃矿山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生态修复项目,全面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__“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

紧接着,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讲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和哲学层面,向学生们阐释了矿山治理与矿山生态恢复的相关知识。课程告一段落之后,师生们一同前往寻乌的矿山复绿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赣南师大开展大思政课的场景。

“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_“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_

赣州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底蕴,在苏区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成为了思政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学校积极开放思政课,各学院运用行业专家的实际案例阐述事理,专业教师结合现场教学讲解学理,思政课教师则以诚挚的语言讲述道理,形成了三师同台授课的独特模式,以此引导青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真理。赣南师大学工处副处长张小青启动了电脑,屏幕上显现出一份表格,“看,这里列出了各个学院开设的课程。”

在表格中,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于都县中华钨矿公司旧址向人们阐释了文旅融合的理念;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赣州市章贡区的钓鱼台社区,对数据如何助力基层治理进行了深入解读;体育学院则是在定南县的(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传授了苏区体育的知识;而经济管理学院则是在南康区的家居小镇,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_“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_“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

课堂上,赣南师大的学子陈泽彬及其同学们敏锐地察觉到了赣南山区耕地荒废的问题。课余时间,他们集结成团队,投身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项目中。经过努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江西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了特等奖。

自2021年度开始,赣南师范大学致力于构建“苏区红”这一数字化资源库,旨在提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效率,并促进思政课程与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苏区红汇聚了众多红色元素,包括故事、标语、家书、文物、旧址、组织、历史、人物和文艺等,它具备知识图谱、数字地图以及“苏小红”智能学伴等特色功能。其资源总量超过16万个,点击量更是达到了1400万次以上。

_“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_“课程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看赣南师范大学如何开展大思政课实践

我已养成使用“苏小红”学习的习惯。在前往福建龙岩的实践团队出发前,“苏小红”依据数字地图规划了邓六金故居、红军交通线纪念馆等地的行程,并随时提供解答和指导。我们还将搜集到的红色资料输入给“苏小红”,结果令人惊叹!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瑞金班的学生郭明珠表示,“‘苏小红’这款软件能够自动整理龙岩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资源。”

在推动江西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先锋区域和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的过程中,我们将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勇于争先,积极作为,致力于培养出新时代具备苏区精神风貌的红色接班人。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民如是表示。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7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