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中蒙边境草原风光,牧民生活及特色商品销售情况

admin

渔家傲中表现边塞悲凉的诗句是_边塞诗词_

在暮春的时节,中蒙边境的辽阔草原仍旧弥漫着淡淡的鹅黄,宛如一幅巨型油画在天地间缓缓展开。驾驶在广袤的草原上,忽然眼前一亮,一抹明亮的红色映入眼眶,那是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傲然飘扬。红旗之下,是边境牧民温馨的家园。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中蒙边境,人们过上了现代化的边塞生活,同时默默守护着这片广袤的疆土。

共享发展守边疆

年满四十八的牧民格日勒其木格,正坐在离中蒙边界线仅有5.5公里的家中,浏览着她抖音账号里的商品展示。通过她所售卖的商品,人们不难发现这位卖家独具特色。

“这是我首次推出的产品,名为‘防狼灯’。”来自内蒙古阿巴嘎旗吉尔嘎郎图苏木海尔罕嘎查的牧民如此讲述,他所在的地方,边境草原上狼群频繁出没。他发现,只要在羊圈外围安装上明亮的灯具,狼群便会望而却步。因此,她通过网络购买了两个遥控式灯具,并将它们安装在羊圈上,将其命名为“防狼灯”。

这一有趣的生活片段,她将其制作成短视频并在平台上发布,迅速吸引了与她在边境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高度关注。众人纷纷打听这款灯具的购买途径,随后,格日勒其木格便开始了她的“带货”生涯。这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互联网在中蒙边境地区的广泛普及。

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所有行政村的宽带覆盖率已达到百分之百,且正持续向分散的牧民家庭拓展。在内蒙古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地区,绝大多数牧民家庭都已接入宽带,并且网络信号表现良好。

渔家傲中表现边塞悲凉的诗句是__边塞诗词

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得以公平地惠及各民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在内蒙古,12个盟市均已接入高速公路,103个旗县区实现了一级以上公路的覆盖。无论是边境小镇还是遥远的牧区,各族群众都能方便地就近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智能家电、宽带网络以及网购快递等现代便利设施已深入草原腹地,手机放牧和拍摄短视频也成为了农牧区的潮流。

夜幕降临,景色宜人,草原静谧无声,唯有我的琴音回荡,心中涌动着给远方姑娘写信的念头,却无奈邮递员未至,无法传达我的情意……这首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草原之夜》歌曲,吟唱着那个时代边疆生活的辛劳与不易。

歌声中的画面早已逝去,格日勒其木格居住的周边城镇相距大约200公里,然而便捷的公路使得她可以随时驾车前往城市。借助手机屏幕那微小的窗口,她得以窥见广阔的世界,这激发了她的带货念头。

格日勒其木格的家族在广阔的7000亩牧场上饲养着牛羊。往昔秋季,周边的牧民们通常会将牲畜用车辆运送到相距200公里的市区进行屠宰。运输过程中,常常发生意外情况,有的羊因为饥饿而体重减轻,有的则可能因拥挤而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尽管羊肉的品质上乘,但其销售渠道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扭转这一状况,格日勒其木格与邻近的13户牧民共同组建了一个肉品产业合作组织,命名为“涛日根合力”,在蒙古语中寓意为“丰饶的边疆”。他们期望那些曾因偏远而价格低廉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能够实现价值提升,而长明电力的接入,使得这一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于家门口搭建了屠宰、加工、包装的设施,并在锡林浩特市附近开设了肉店和冷藏库。合作社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至2元的价格向牧民收购活羊,自行屠宰、加工后,再将产品运至自家的肉店进行销售。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相较于以往,带来了更高的收益。截至目前,合作社每年羊肉销售额超过5万公斤,为牧民增加了30余万元的收入。

格日勒其木格说,边境沃土正如他们盼望的一样越来越富饶。

不辞辛劳护家园

_渔家傲中表现边塞悲凉的诗句是_边塞诗词

近期,一股寒潮突至,狂风卷起沙尘。位于阿巴嘎旗那仁宝拉格苏木阿拉坦陶高图嘎查的38岁牧民要斯图,每日频繁驾驶摩托车,对周边草场进行多次巡查,以防范火灾隐患。

春秋两季是防火的关键时期,每当此时,牧民斯图便承担起了另一重职责——成为了一名防火员。他所居住的嘎查中,有一支由20位牧民自愿组成的防火队伍。

守护草原不受火灾侵袭,就是在捍卫我们的居住地,纵使付出艰辛,也是值得的。斯图强调,一旦进入防火期,嘎查的护边员便自动转为专职防火人员。

斯图家的住所离边界线有12公里的距离,仓库内常年存放着灭火器材,且每年都会安排灭火技能的培训。在每年的3月15日至6月15日,以及9月15日至11月15日,这段期间是边境草原的防火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要斯图家最为繁忙的时刻。在这两个时段,春季进行休牧,秋季则进行储草,牧区的各项繁重工作都集中在这些日子里。

在防火期间,牧民的私家车变成了“防火利器”。他们组成的防火队伍,轮班负责巡查长达60公里的嘎查边界。据斯图所述,一旦发现火情,牧民防火队员会立即通知上级扑火队伍,并在紧急情况下亲自参与灭火行动。

如同阿拉坦陶高图嘎查的防火员,他们身处中蒙边境的辽阔地带,边民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无声无息地保卫着我国北部的边疆。

正午时分,樊福平,这位边境牧民,启动了机电井,为几十只牛羊提供了水源。他细心地将水槽灌满,这才放心地离去。这些水,是他特意为蒙古国入境的野生黄羊准备的。每当中蒙边境的草原遭受旱灾,湖泊干涸,成群的黄羊便会涌入内蒙古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地区,寻找生命的源泉。

渔家傲中表现边塞悲凉的诗句是__边塞诗词

黄羊在我国享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称号。与非洲的角马相似,黄羊同样是一种持续不断地进行迁徙的物种。

樊福平,这位居住在四子王旗江岸苏木额尔登嘎查的人,提到救助蒙古国入境的野生动物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他说,每当遇到需要帮助的黄羊,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即便非遇干旱之季,那些心地善良的牧民仍会在黄羊迁徙的途中伸出援手。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洪格尔苏木的陶都格日勒牧民家,其牧场恰是野生黄羊迁徙路线上的关键一站。每当陶都格日勒牧民发现首批野生黄羊到来,他便会及时在草地上增设十几个牲畜饮水设施,确保黄羊有水可饮。此外,他还会沿途撒播盐粒和草料,为黄羊补充营养。

黄羊,这片边境土地上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如同珍视广袤草原一般,精心照料着这些宝贵的生命。陶都格日勒这样说道。

民族团结享安宁

张永清,年届五十六,肤色黝黑,笑声爽朗,一口流利的蒙古语,乍一看去,宛若地道的蒙古族男子。然而,经过深入了解,方知这位在中蒙边境草原牧场的牧民,其祖籍实为河北蔚县,是一位汉族后裔。他的蒙古族妻子钢巴特尔,精通国家通用语言(简称国通语),日常对话中,国通语与蒙古语交织,随心所欲,顺口便用。

张永清的家族居住在内蒙古苏尼特左旗的达来苏木巴彦额尔敦嘎查,他们家与中蒙边界线相距仅有4公里之遥。六十年前,张永清的祖父从河北迁徙至此,选择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定居,并从事皮毛生意。随后,他的父亲在草原上成为了一名车夫,为迁徙的牧民们运送家产。在悠悠岁月里,张家的三代人已经与这片草原紧密相连,深深扎根其中。

_渔家傲中表现边塞悲凉的诗句是_边塞诗词

张永清虽然与国境线相隔不远,但他的祖辈居住之地并不如此靠近。三十年前,他倾心于一位蒙古族的女子,为了更好地照料妻子年迈的母亲,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随后便迁至了这个靠近边境的家园。因此,张永清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边境的女婿。

岳母对他视如己出,在她临终之际,曾对他郑重嘱托,要精心守护这片草原,并呵护她的女儿。自那以后,他遵照岳母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洒在国界线旁,同时,他亦信守诺言,持续保卫着国家的北疆。

担任边防工作者,他定期沿着国界线进行巡查。在巡边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他会将其记录在案。每次执行巡查任务,除了携带望远镜,他还会背上相机。作为一位热衷于摄影的爱好者,他利用镜头捕捉草原的壮丽景色,以及草原上不同民族相互扶持的感人瞬间。

在广袤的中蒙边界线上,各民族人民携手并肩,齐心协力保卫祖国的北方边疆。他们共同结交了知心朋友,和睦相处,成为了亲密的邻居,并缔结了幸福的姻缘。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张永清与妻子一同驱车前往离边界线仅20公里的边防公路边,成功救助了一辆深陷雪地中的外地车辆。他感慨道:“身为护边员,向他们伸出援手,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邻望邻好胜过亲

当晨曦的第一道光芒洒在中蒙边界的最东端,而远在西部的人们仍沉醉于梦乡的温柔之中……中蒙两国是彼此陆地边界线最长的邻邦,边界线的总长度达到了4710公里,即便是太阳,也需要两个小时才能穿越这段距离。

渔家傲中表现边塞悲凉的诗句是__边塞诗词

亲人期盼亲人安康,邻里渴望邻里和睦。现今,中蒙边界地带已构筑起两国和平友情的纽带、携手共进的桥梁、相互学习借鉴的窗口。

位于中蒙边界线最东端的内蒙古满洲里市,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中俄之间最大的陆路交通枢纽。但事实上,这座城市不仅与俄罗斯接壤,其西部边界还毗邻蒙古国,因此它成为了一个集三国文化于一体的边境城市。

内蒙古阿尔山市,与满洲里市毗邻,位于辽阔的大兴安岭林海深处。这座城市不仅是中蒙两国的口岸城市,而且与蒙古国东方省的哈拉哈高勒苏木相隔仅有85公里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山口岸自2004年起便成为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重要口岸。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位于中蒙边界线的中段,是中蒙之间最大的陆路交通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进出口门户。这条途径二连浩特口岸的中欧班列,将德国、波兰等超过十个国家的七十多个站点或城市紧密相连。自2013年首趟中欧班列开行至今,二连浩特口岸的出入境中欧班列数量已超过18000列,而中欧班列的运行线路也从最初的2条扩展到了现在的72条。

沿着中蒙边界的延伸方向继续向西行进,便可抵达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甘其毛都口岸。该口岸不仅是中蒙两国间最大的能源贸易口岸,而且还是我国距离蒙古国最近的、以煤矿和铜金矿资源最为丰富的陆路通道。这里每日都有大量的煤炭运输车辆从蒙古国驶入,将煤炭资源运往我国各地。

……

众多口岸依次排列,宛如一串明珠串联成线,持续照亮这片地区的璀璨前景,共同奏响了现代边塞牧歌中那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