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伊冲突爆发以来,伊朗首都德黑兰及其他地区遭受了空袭,当地局势变得异常紧张。自6月17日起,中国外交部对外宣布,针对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局势,启动了撤侨行动。我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协助海外侨胞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红星新闻报道,众多参与撤侨行动的同胞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相关视频内容,其中有人感慨,“历经将近30个小时的撤离过程,即便归途遥远千里,祖国母亲依然将你迎回怀抱。”
黄先生社交账号上发布的德黑兰夜空导弹视频截图
行进途中,气氛极度凝重且令人震撼。在从伊朗顺利撤离之后,四川乐山的黄先生来到了阿塞拜疆,随后又转赴科威特继续他的工作。提及那几天的撤侨过程,黄先生仍感惊魂未定,他坦言自己从未料到电视中的剧情竟然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这还是他首次体验到了濒临死亡的恐惧。
黄先生透露,就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爆发前夕,他因公出差至德黑兰,对当地的新能源项目进行了调研。第一天,他和当地合作伙伴在亚兹德古城举行了会议。第二天清晨,他们便接到了爆炸事件的消息。由于合作伙伴在德黑兰拥有住所,且他十分关心家人的安全,于是两人决定在第二天立即驾车,整夜兼程赶往德黑兰。
黄先生回忆道,当他们抵达德黑兰时,时间已是凌晨4点,整个城市已被袭击、爆炸和防空警报搅得一片混乱。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商店紧闭,轰炸声此起彼伏,强烈的震动波让人心生恐惧。尤其是心理层面的影响,人们时刻担忧下一颗炸弹会降临到自己的身边,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黄先生表示,在德黑兰逗留了两晚之后,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以及他们的家人驾车离开了城市,逃往了德黑兰北部的山区,并在那里避难了两日。
众人纷纷逃离,原本只需四十多分钟便可到达的目的地,我们却耗时五个小时,途中始终遭遇交通拥堵。此外,加油站前都排起了长队,道路上充斥着撤离的车辆。黄先生向记者透露,在山区逗留的这几日,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聚集到了合作伙伴的别墅之中,那里大约有四五个家庭,共计十几人。他们有的选择住在车内,有的则占据了客厅,但这些都是临时的避难措施。次日,有好几人便继续北上,继续他们的旅程。
黄先生在听闻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安排撤离的消息后,便离开了山区。6月17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提前动身,前往由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所设立的撤侨集中地点。抵达集合地点后,黄先生迅速完成了简短的准备,并与约120名同乡一同,在八点半整准时踏上了征程。途中,气氛显得异常紧张,所经之处,城镇的边界地带时常可见手持枪械的革命卫队或地方武装,他们会对行人进行持枪盘查。
伊朗的海关大厅里坐满等待撤离的人员
黄先生透露,在撤离途中,他们最忧心的是能否顺利通关。他们一行人共乘坐了三辆车辆,每辆车的乘客数量在30至40人之间,他们所乘坐的车辆编号为8号。据此推算,前面应该已有两三百名同胞先行撤离。然而,当他在晚上8点左右抵达海关时,发现那些比他更早到达的同胞们仍未通过关卡,这让他感到异常焦虑。海关可能未曾遭遇过如此规模的撤离侨民事件,加之系统出现故障,电脑频繁死机,导致通关速度极为缓慢。
黄先生透露,幸亏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与伊朗海关经过多次紧张而持续的协商和努力争取,终于在6月18日凌晨2点顺利地完成了通关手续。抵达阿塞拜疆后,黄先生及其同行人员惊喜地看到,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馆的领事和侨领们早已在此等候,他们手持一面国旗,这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回家的温馨,让人感到非常安心。
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馆的领事在安抚撤离的同胞们。图据黄先生视频截图
黄先生发布的一段视频中,一位男士站在车厢通道内,正对撤离的同胞进行安抚性发言。他表示:“我是使馆的领事,首先向大家表示歉意,事情发生得突然,我的招呼不够周到,请大家多多谅解。这里只是一个偏远的小城市,我们将乘坐免费的大巴前往(阿塞拜疆)的首都,大家可能已经很疲惫了,所以我就不多言了,祝愿大家一切顺利。”
据我所知,黄先生尚未返回祖国,而是选择在科威特继续他的职业生涯。“我们在这里还有许多事务待处理,还有其他项目亟待推进,我恐怕还需继续坚守岗位。至于这次经历的全过程,我并未向父母透露,主要是担心他们会因此感到忧虑。”黄先生如此说道。
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孙钊
编辑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