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队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一次出乎意料的攻击,这一行动预计将对伊朗的核项目产生怎样的冲击?伊朗在和平使用核能和战略手段之间,究竟遭遇了怎样的两难境地?遭受袭击后,美伊之间的谈判是否还能继续?伊朗核问题的未来走向将如何?《凤凰大参考》特别邀请了国际关系专家安某进行深入解读。
▎美军袭击伊朗核设施时,特朗普和万斯在白宫战情室。图源:ABC
6月22日一早,北京时间,美军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空中打击,涉及福尔多、纳坦兹以及伊斯法罕三处。特朗普在电视上发表讲话,指出美国旨在消除伊朗的铀浓缩能力,并遏制其核威胁,他强调,伊朗的重要核设施已遭“全面破坏”。CNN消息,美国部署了6架B-2隐形轰炸机,向福尔多地下的核设施投放了12枚GBU-57型钻地炸弹。同时,另一架B-2轰炸机对纳坦兹核设施实施了轰炸,投下了2枚同样的钻地炸弹。除此之外,美国还动用了巡航导弹核潜艇,发射了30枚“战斧”巡航导弹,对纳坦兹及伊斯法罕的核设施进行了攻击。伊朗外交部长阿格拉齐强调,美国对伊朗和平用途的核设施所实施的攻击,严重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国际法的准则以及核不扩散条约的精神,伊朗有权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捍卫自身主权的权利。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的消息显示,伊朗议会库姆省的代表梅南·莱希透露,福尔多核设施并未遭受严重损害,受损的主要是地面部分,而这些损害是可以得到修复的。鉴于地下核设施中的离心机工厂对运行环境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断电,离心机将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加之自2007年以来,美国GBU-57型钻地炸弹的研发步伐加快,其“假想目标”正是福尔多,在多次钻地炸弹的攻击下,福尔多地下离心机工厂的运行很可能遭受了直接影响。以色列觉得,对美军空袭后果的精确判断目前还为时过早,然而,他们已经明确指出,“伊朗的核项目已被推迟了数年”。
▎美国MAXAR科技公司的开源情报 (OSINT) 团队提供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显示,6月19日和6月20日福尔多核浓缩设施地面出现多辆卡车。图源见水印
自2002年伊朗核争议加剧之后,伊朗的核设施和核领域专家不断遭受以色列的打击。以色列采取了一系列隐蔽手段,包括使用“震网”病毒和秘密的爆炸装置等,旨在削弱伊朗离心机和高级离心机的制造能力。到了2024年4月,以色列摧毁了伊朗最大核设施——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的S-300防空导弹雷达系统,但该核设施本身并未遭受损害。2024年10月,以色列对伊朗的塔尔干爆轰试验室实施了轰炸。根据2018年以色列秘密获取的“阿玛德”(AMAD)核文件显示,该试验室是伊朗用于研究爆轰试验原理、保障核武器“引爆”功能的核心研究基地。它主要致力于生产制造“炸药透镜”所需的高纯度PETN塑性炸药。实验室配备了生产高品质炸药所需的纯化技术以及高精度分析仪器,包括光谱仪和色谱仪等,这些设备均受到严格的出口限制,因此伊朗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在6月13日以色列发起军事行动之前,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于5月31日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还有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ISIS)的相关研究成果,伊朗自2024年起持续提升其60%浓缩铀的生产能力,进而导致生产出90%铀浓缩的“突破时间”持续缩短。理论上讲,如果伊朗决定发展核武器,那么它有望在三周之内,将福尔多现有的60%浓缩铀储备转变为233公斤的武器级铀,这一数量足以制造出9枚核弹,每枚核弹的铀含量为25公斤。假如伊朗全力投入生产(仅就生产过程而言,实际上还包括众多调试步骤),那么福尔多工厂有望在2至3天内生产出首批25公斤的武器级铀,也就是第一枚核武器。
国际原子能机构观察到,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崩溃前夕的2024年12月5日,伊朗突然改变了铀浓缩的技术方案,转而仅采用20%的浓缩度来生产60%的浓缩铀。自2025年起,伊朗加快了60%浓缩铀的生产步伐,甚至有可能在2025年的第三季度之前,将现有的20%浓缩铀库存消耗殆尽。浓缩铀的丰度达到了60%,这一比例相当高,在民用领域几乎找不到适用的场合,然而,它在军事应用方面却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伊朗原子能组织于2019年11月发布的这张照片显示了纳坦兹铀浓缩设施内的离心机。图自美联社
伊朗正致力于将20%的浓缩铀储备提升至60%的浓度,这一举措在政治层面可被视为为美伊之间的核谈判增添谈判资本。自2025年起,在美伊核协议的谈判过程中,伊朗已明确表示愿意“放弃”60%浓缩铀,以此换取其民用铀浓缩的合法权利。伊朗拥有的高浓度铀库存越多,其在后续的核查、转移以及谈判等环节中,与美国的周旋余地也就越广阔。在技术层面,伊朗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对极端情况的一种应对策略,意味着将几乎所有浓缩铀提升至60%的浓度,而伊朗能够通过使用尽可能少的离心机,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生产出武器级别的铀。
据公开信息显示,以色列曾声称伊朗存在一项秘密的核项目,该计划涉及多个方面,例如伊朗对某些核研究机构的调整,以及某些研发团队和科学家掌握了未明确说明纯度的浓缩铀,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在6月12日的谴责伊朗的决议中,也指出了三个未被申报的核材料与核活动问题。以色列质疑,一旦伊朗退离《核不扩散条约》且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管保障体系彻底失效,伊朗便能在福尔多重新组装60%浓缩铀的离心机,进而现场制造出90%纯度的浓缩铀。在202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曾对伊朗在福尔多秘密连接IR-6型离心机,并生产出83.7%丰度铀颗粒的行为表示怀疑。
伊朗生产的浓缩铀中,60%和20%分别存放在伊斯法罕。若以色列发动空袭,伊朗若决定越过“核红线”,其已备好的“两手准备”和“三个篮子”策略将使以色列难以仅凭一国之力彻底消除伊朗的核能力。伊朗备有两处地下离心机工厂,分别位于纳坦兹和福尔多,它们能够通过将生产60%浓缩铀的离心机进行级联连接,直接产出90%的浓缩铀。所谓“三个篮子”,意味着伊朗在伊斯法罕、福尔多、纳坦兹等至少三个核设施地下储存了一定量的60%浓缩铀。以色列在摧毁这些地下设施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尤其是福尔多,而伊朗则能够灵活转移其高浓缩铀。
自6月13日起,以色列针对福尔多、纳坦兹以及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实施了连续的攻击行动。根据卫星图像显示,福尔多的防空设施已遭受严重损毁,纳坦兹的地面电力系统以及地面上的离心机工厂已被炸毁,而地下离心机工厂的具体状况尚不得而知。然而,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指出,由于主要变电站、应急供电设施以及备用发电机等关键电力设施遭受破坏,纳坦兹地下运行的1.4万台离心机级联设备可能遭受严重损害,甚至面临完全损毁的风险。除此之外,伊斯法罕的燃料板制造工厂以及锆合金外壳制造工厂等核材料加工车间亦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6月15日,遭受以色列袭击后的纳坦兹核设施受损情况图,橙色方框指示出受损设施以及建设土堆。图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
美军空袭之前,伊朗的铀浓缩实力几乎减半,武器化浓缩铀的能力亦然。空袭之后,福尔多地下离心机厂可能遭受重创或变得难以接近,伊朗的铀浓缩实力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包括部分已生产的高浓度铀。有美国专家猜测,伊斯法罕的高浓度铀可能因空袭而被埋藏于地下。
若福尔多地下离心机厂遭受破坏,伊朗将迅速失去“安全”的离心机设备,这将使其在以色列空袭的威胁下难以生产高浓度铀。此外,伊斯法罕的核材料加工车间遭到损毁,进一步加剧了伊朗在核部件制造方面的困难。此外,爆轰实验室、先进离心机生产车间、固体弹道导弹燃料生产车间等核心军工设施亦遭受空袭而受损,众多关键设备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更有十几名核科学家不幸遇刺,伊朗在核工业方面的损失极为严重。从技术发展路径分析,伊朗或许在接下来的3至5年内都无法完成90%浓缩铀制备、爆轰实验、核试验以及核导一体化这“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在根本意义上,伊朗所遭遇的矛盾在于,它持续致力于核能的开发,却始终未能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它反复重申核能的和平用途,同时却试图通过提升铀浓缩的纯度来构建一些“战略后盾”,这一行为也为以色列向美国游说,使其遏制伊朗甚至发动空袭提供了“理由”。
揭开“战略底牌”之际,伊朗正遭遇以下战略难题:若伊朗公然宣称拥有核武器,尽管短期内其核能力尚不可信,却可能招致以色列及美国的持续空袭。倘若伊朗选择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将面临来自美西方的更加强烈政治施压,同时对其争取民用铀浓缩权利的谈判也将产生不利影响。伊朗手中保留着一些高浓度铀,这些铀料原本计划被提前转移,但目前作为谈判的筹码。在目前的条件下,伊朗难以继续进行转移或加工这些铀料,而美国方面则强烈要求其上交。伊朗在理论上具备制造“脏弹”的能力,然而,其实际的打击效果有限(因为60%的浓缩铀粒子辐射性不强,且易于清洗),同时,其政治代价却相当高昂。
另一方面,伊朗若决定上交高浓度铀,试图与美国达成重大协议,却将遭遇重重挑战。至少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特朗普对伊朗实施的极限施压政策难以发生改变;以色列的破坏性袭击和渗透干扰活动不会减弱;英法德三国对伊朗的政治压力也不会减轻;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核问题上仍将扮演不利角色。伊朗面对美国对其核设施的空袭,美伊之间单独对话的机会实际上已被封锁。伊朗需意识到,与美国进行单独谈判缺乏可靠保障,解决伊核问题必须回归至一个包含中国等多方参与的多边谈判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