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报道,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真实社交”这一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透露美国已对伊朗的福尔多、纳坦兹以及伊斯法罕三座核设施实施了打击行动。
美国媒体报道指出,六架B-2隐形轰炸机向福尔多地下核设施投放了十二枚巨型钻地炸弹,而另一架B-2轰炸机则向纳坦兹核设施投放了两枚同类型炸弹。据美国官员透露,美国还对伊朗的其他核设施发射了三十枚“战斧”巡航导弹。在当地时间6月22日,伊朗官方确认有三处核设施遭受了袭击。
6月21日,美国当地时间,特朗普总统于白宫就针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议题进行了面向全国的演讲。相关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美国为何在这个时刻退出?这场被国际舆论誉为“二十年来最为危险的军事升级”的事件,又将如何对中东乃至全球的战略布局产生何种影响?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李昊教授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美国此番举措的核心理念是“以战促和”,然而其角色的转变——由幕后的“稳定力量”变为台前的“战争参与者”——已使中东地区失去了以往冲突的“刹车机制”,从而使得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大幅上升。
美国出动近一半B-2轰炸机
20年来以色列首次把美拖入中东战场
美国在此次行动中不仅运用了B-2战略轰炸机和战斧巡航导弹等先进武器,而且还调遣了三支航母战斗群以提供支援。此外,美军还派出了F-15、F-16等战术战斗机执行了强有力的电磁压制任务。根据最新的卫星影像和第三方监测资料,至少发生了九次大规模爆炸,部分设施已遭受损害。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美国装备有20架B-2战略轰炸机,其中大约16架具备执行战备任务的能力。此次,美军从密苏里州的空军基地出发,派出了6架B-2战略轰炸机,这一数量几乎占据了其战备B-2轰炸机的一半。此外,美国海军的核潜艇也参与了行动,发射了多枚巡航导弹以协同作战。
美国袭击福尔多核设施后(左图)和袭击前(6月19日拍摄)
美方虽多次重申“无意寻求长期且大规模的战争”,然而其所作所为已引起对地区冲突可能加剧的严重担忧。李昊指出,此次事件最显著的变化,便是美国所扮演角色的根本性调整。
李昊强调,此次空袭树立了一个极具风险的前例。在此之前,尽管美国在中东事务中有着深度的参与,但其主要角色是充当“幕后稳定者”。然而,此次行动标志着自20年来以色列首次成功将美国拉入中东战场的斗争。这一转变使得原本扮演“幕后稳定者”角色的超级大国,如今变成了直接的战争参与者。
他提醒说,美国所经历的这一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美国长期以来都将自身的全球迅速打击能力视为其对外战略的“基石”,然而,当这一基石真正被投入使用之际,它同时也打破了既有的平衡。
李昊指出,这表明中东地区的矛盾已不再受冷战时期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制动器”或“刹车”所约束。展望未来,随着超级大国直接介入,双边矛盾极有可能演变成地区甚至全球性的冲突,其危险性和影响范围也将随之大幅增加。
美国为啥挑这个时间点?
专家:这是一次待价而沽的军事行动
李昊认为,美国选择这个时间点“下场”,背后有三点考量。
以色列情报部门评估指出,伊朗的核技术已接近“武器级”的临界点,外界干预的“机会窗口”所剩不多,这亦对美国的态度产生了影响;同时,美国国内因边境移民问题引发的争议持续不断,共和党内的保守派持续施加压力,这促使白宫寻求通过一次“有限的精准军事打击”来展现强硬立场,以期在即将到来的选举周期中赢得支持。
除此之外,美国期望,通过实施有限的军事行动,促使伊朗在谈判桌上做出显著的政治妥协。
李昊在分析中指出,美军对伊朗的空袭行动展现出“悄无声息的启动”与“迅猛的打击”两大特征,具体表现为运用B-2隐形轰炸机和核潜艇等难以被侦测的隐蔽载体进行突然袭击。他们旨在尽量不触发大规模的军事对抗,以期成功摧毁既定目标,同时让伊朗方面难以迅速进行有效的军事报复。
换言之,李昊指出,此次美国行动极为谨慎,“他们动用了B-2隐形轰炸机和核潜艇等难以被侦测的隐蔽载体。其目的在于规避一切可能的军事风险,确保伊朗无法进行有效反击。”
李昊强调,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可控升级”战术。美国此次的行动并非旨在全面战争,也非仅仅为了威慑,而更像是一次试探性的、暂且观望的军事举措,其核心目的在于“以战促和”。
伊朗或“长期博弈”
美军正在为中等规模冲突做准备
李昊对未来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华盛顿正追求一种“可控的逐步升级”,而德黑兰则可能会采取“战略上的耐心等待”,从德黑兰的反应速度中可以看出,他们更倾向于“长期对抗”而非“迅速爆发”,这一倾向十分明显。
袭击事件发生后,欧洲及联合国普遍表达出深切的忧虑,然而在实质性的制约力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德国和法国敦促各方重返谈判场所,却并未提出任何新的核协议构想。美国对欧洲主导的谈判持怀疑态度,坚信任何有成效的对话都应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直接对话。与此同时,伊朗方面明确表示拒绝与美国进行谈判。
李昊指出,尽管美国官方宣称不寻求战争,但他们在波斯湾地区的部署却日益增强。航母战斗群、战略轰炸机以及庞大的战术航空兵力量,这一切都显示出美军似乎正在为一场中等规模的冲突进行周密的筹备。
与此同时,空袭事件对能源市场造成了直接影响。霍尔木兹海峡在全球海运石油运输中占据约21%的份额,空袭发生之后,布伦特原油的价格一度飙升,最高达到了每桶10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