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债市科技板落地后科创债发行火热,利率几何?

admin

自5月7日债市“科技板”正式实施以来,科创债的发行活动异常活跃。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截至6月27日,新发行的科创债总体规模已达到大约5685亿元人民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在统计时段内,科创债的发行量中,银行所占比例最高,共有21家银行共同发行,总规模高达2190亿元,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科创债总发行规模的四成左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低利率的环境和政策扶持,这21家银行发行的科创债的票面利率普遍在1.17%到1.95%之间。

债市中的“科技板”项目实施后,科创债的发行量迅速增长,其融资成本优势显著,特别是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中,AAA级科创债的加权平均利率甚至低于同等信用等级的非科创债。据东方金诚的研究报告显示,科创债的主要发行主体为商业银行及高等级的中央国有企业,而科技型企业的发行规模也在逐步提升。然而,民营科技型企业在此领域仍遭遇较大的发行障碍。

一揽子政策助力科创债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携手证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该公告从拓宽科技创新债券产品种类和加强科技创新债券相关支持体系两个方面,对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简称“科创债”)的发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此举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中的“科技板块”正式设立。

沪、深、北交易所以及交易商协会紧随其后,陆续发布文件以贯彻相关安排,对科创债的机制进行了具体化部署,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为科创债的发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方面,纳入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行主体,并且,也扩展了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的功能,使其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创立和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通过推行质押融资支持、完善做市机制等措施,增强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

为了增强民企科创债的投资回报,需在债券条款创新和增信措施多样化上加大力度,以此减轻违约风险,进而提高投资者对该类债券的信任和发行的成功几率,并确保债券市场“科技板块”的稳健和持续发展。东方金诚的研究报告提到,在科创债的发行过程中,对于设定转股权、附加认股权、票面利率与科创企业的成长性或募投项目的收益相挂钩等创新性条款,仍存在广阔的探索与实施领域。

票面最低利率为1.17%

自债市“科技板”正式实施以来,银行积极借助科创债的发行,有效地将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引导至科技创新领域。科创债的发行主体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地选择发行模式和融资期限。此外,债券条款的设计也颇具创新,涵盖了含权结构、发行缴款以及还本付息等各方面安排,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了资金使用的特性及融资需求。

在发行规模方面,共有10家银行的规模达到了100亿元或更高,它们分别是华夏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还有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记者观察到,青岛农村商业银行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现科创债券发行的农村商业银行,其发行额度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

从发行期限来看,多家银行科创债的发行期限为3年或5年。

从票面利率这一指标来看,“25贴现国开科创01”这一债券的最低利率为1.17%,而该债券的发行主体为国家开发银行;相对地,“25湖州银行科创债01”这一债券的利率最高,达到了1.95%,其发行主体则是湖州银行。

从资金筹集的用途角度分析,银行所募集的科创债资金将主要用于《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所明确的科技创新领域,这包括发放科技贷款、投资科技创新企业所发行的债券等形式,旨在专门扶持科技创新领域的业务发展;而证券公司通过发行科创债所筹集的资金,其用途主要集中在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专项支持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至于科技型企业,它们通过科创债筹集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真正直接用于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则相对较少。

东吴证券研报提到,金融机构发行的科创债在信用评级上普遍较高,发行期限多偏向中短期,票面利率相对较低,募集资金的使用与科技创新领域紧密相连,且条款设计较为规范。商业银行作为传统信贷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发行科创债能够有效拓展金融服务范围,并对科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全面的资本支持。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