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红星新闻:K1373砸窗事件后社交平台现多个蹭热账号?

admin

7月9日清晨,红星新闻的记者在查阅相关信息时注意到,自从官方公布了“男子在火车上砸碎车窗进行通风”的事件报道后,网络上迅速出现了众多以“K1373砸窗小伙”、“砸车窗小伙”等命名的个人账号。在这些账号中,有一个名为“砸玻璃的小伙子”的用户,他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视频作品,公开宣称自己就是那位砸碎车窗的男子。

社交平台上出现多个相关的账号

社交平台上出现多个相关的账号

记者对这些账号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多数账号在命名上疑似有借势炒作之嫌。此外,在相关账号的评论区,虽然部分网友误以为博主就是当事人,但多数网友已经明确指出博主与网络流传的砸窗视频中男子形象并不相符。

9日下午,相关平台作出回应,指出他们尚未核实“K1373砸窗男子”在平台上的账号具体状况。此外,为了遏制疑似冒名账号的不当炒作行为,以及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平台已将“K1373砸窗小伙”“火车砸玻璃小伙”等相关信息设置为个人资料,并明确或隐晦地表明这些账号可能属于当事人本人。同时,平台对用户资料进行了重置处理,并推出了新的拦截仿冒策略。若发生误伤真实账户的情况,经核实确认后,将予以恢复,同时,将根据对后续情况的深入了解,对涉及的内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记者随后复查了相关平台,发现之前那些疑似蹭热度的账号已经不再展示之前的昵称,并且相关视频也已全部撤除。记者私信联系了一些博主,其中一位回应表示,他并没有自称是砸窗事件的主人。

据调查,此类情况并非首次发生。在今年六月,一名高考结束后独自携带行李回家的刘姓同学,同样因为走红网络,被众多以“扁担女孩”为名的账号所模仿。

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谭敏涛向红星新闻透露,此类假冒账号虽自称代表当事人,实则并非当事人本人。这种行为属于冒名顶替他人身份,从法律角度来说,是一种违背诚信原则的不道德举动。若由此引发不良影响或后果,甚至可能触犯行政法规。例如在“砸窗事件”中出现的假冒账号,若相关博主明明知晓自己并非真正的砸窗男子,却仍在视频中宣称自己是,这显然是冒用他人身份。此类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款,对于冒用他人身份进行欺诈的行为,将面临5至10天的行政拘留,并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若情节较轻,则可能被处以5天以下的拘留或罚款。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良善强调,对于此类仿冒账号利用其吸引关注、获取赏金或商业收益的行为,需根据不同情况来判定是否构成诈骗。如果博主通过编造事实,导致网友基于错误判断进行打赏等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诈骗;而且,如果涉及金额超过3000元,就可以依法进行刑事立案。即便不构成诈骗行为,其通过假冒他人身份所获得的收益缺乏合法来源,导致他人遭受损失,形成了不义之财,理应将所得归还给受损者。

此外,从肖像权的角度来看,如果博主并未使用真实男性的肖像,却通过文字描述或场景再现,导致观众产生误解,这便是对个人身份标识的非法使用;再者,从名誉权的角度出发,如果博主的行为使得真实男性的社会评价受损,导致有人认为他是在炒作、吸引关注等,从而对真实男性形成负面印象,这便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谭敏涛如是说。

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实习生 郑子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