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丁技校毕业后遇蹊跷事!App拉新兼职竟招来交易纠纷?

admin

却招来交易纠纷

2024年7月初,小丁刚刚从技校毕业,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抱怨在他所注册的某个交易平台上购买的电话卡无法正常使用,希望能够退款。这让小丁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明明没有在该平台上注册过任何账号,不明白为何自己的账号会被用来销售电话卡。经过一番思考,他回忆起大约20天前参加的一次“App拉新”兼职活动,那次活动要求参与者实名注册或认证某些App账号,完成后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例 _App拉新兼职信息泄露 _招聘信息

那天,正值2024年6月中旬,小丁正焦急地寻找工作机会。在浏览一个招聘网站时,他注意到了一则引人注目的广告:“招募兼职,推广App,日薪200元,下班即结算。”随后,他主动与发布者取得联系,对方告知他第二天需携带身份证和手机,前往南通开发区某栋写字楼的16楼报到。

第二天清晨,小丁准时抵达了办公大楼,只见七八名业务员以及十几位与他相似的兼职工作者仍在现场。不久,一名自称“主管”的人将兼职者们领进了一间会议室,并向他们透露公司正与一家正规的App进行合作。他解释说,兼职人员只需在应用商店下载官方软件并完成实名验证,便算完成了任务。此外,公司还将与兼职人员签订协议,承诺不会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当有人询问实名认证App的具体用途时,那位“主管”模糊不清地回应称,这是“公司用来进行流量获取和引导的”。

尽管小丁心中存有相同的疑问,然而鉴于这款App是从官方应用市场下载的合法软件,并且已有相关协议的保障,他的顾虑也随之消散。于是,小丁取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先是配合一位业务员完成了App的用户注册和实名认证流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提供了手机号码和注册验证码,还按要求拍摄了身份证和半身照。紧接着,小丁又依照规定,对数十个App账号进行了实名认证。直至傍晚六时过后,小丁才结束了当日的兼职工作,成功领到了200元的报酬。然而,仅仅过去二十余日,便遭遇了交易上的纠纷。小丁意识到情况异常,立刻报了警。

专门成立公司

分工合作贩卖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例 _招聘信息_App拉新兼职信息泄露

小丁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自2024年6月起,警方陆续收到多起与小丁遭遇相似的报案。经深入调查招聘信息,警方发现位于某写字楼16层的工作室,系赵某等人所设,该工作室专门以“App拉新”为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2024年7月,警方成功将赵某、秦某、石某抓获。随后,在同年8月,赵某、秦某被依法批准逮捕,而石某则依法被取保候审。

某日,2023年11月招聘信息,秦某在网上偶然邂逅了“App拉新”业务。进入同年12月,他在网络上结识了从事劳务中介业务的赵某,并向其推荐了这项业务。他解释称,只需招募一些兼职人员完成相关任务,每人便可获得200至300元的报酬。赵某听后,立刻表示了赞同。他们携手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其中秦某主要负责与上游企业进行沟通协调,而赵某则利用劳务中介的便利条件,承担了招募兼职员工的工作。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例 _招聘信息_App拉新兼职信息泄露

以某交易账号为案例,公司职员协助兼职者完成实名认证,随后将包括兼职者姓名、身份证信息、平台账号、关联手机号码、认证时间及地点等在内的详细资料上报给上级,上级确认信息准确无误后,将支付每条信息80元至150元不等的酬劳。自2024年3月起,赵某与秦某便专注于从事“App拉新”这项业务。

石某经营着一家劳务中介公司,与赵某保持着业务往来。观察到赵某的“App拉新”业务异常火爆,石某也萌生了加入其中的念头。经过对赵某和秦某所创办的公司进行了一番调研,石某决定在2024年6月与赵某、秦某等人在南通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以及一家名为某传媒有限公司的公司,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便是专注于“App拉新”。

App拉新兼职信息泄露 _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例 _招聘信息

经过调查发现,赵某非法所得金额达到17.8万元以上,秦某非法所得金额为17.3万元以上,石某非法所得金额则超过1万元。

综合治理,斩断黑灰产业链

2024年10月,赵某、秦某、石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其案件已被移交给南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和提起公诉。

App拉新兼职信息泄露 _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例 _招聘信息

负责审理此案的检察官经过仔细审查后认定,尽管涉案的兼职员工知晓业务员进行了实名注册并认证了相关App账户,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已被赵某等人泄露给了他人,故而赵某等人的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可能导致公众的个人信息遭受泄露与扩散,进而催生一系列犯罪活动,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今年的4月份,南通开发区检察院针对赵某、秦某、石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到了5月27日,法院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审理,并据此作出了相应的判决。

处理一宗案件,就能整治一方。在该案件中,赵某和石某作为劳务中介,对于案件的发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南通开发区企业众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务中介机构数量较多,南通开发区检察院迅速将案件详情告知了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同时通过举办座谈会、发送警示信等多种形式,敦促相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行业组织增强自律意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