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吕奇 通讯员 乔靖
5月27日,交通运输部于山东烟台市举办了2025年度的救捞系统海上救助及防汛排险综合演习。此次演习是我国北部海域近段时间来规模最为宏大的海上搜救演练之一。通过全方位模拟海上救助的实际场景,本次演习旨在测试我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在汛期以及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快速响应及协同作战的能力。在演习中,共有7艘专业救捞船只、2架救助直升机以及一支应急救助队伍投入了演练。
演练涵盖了在恶劣海况和大风浪环境中进行的海上空中搜寻、救援行动、人员转移,以及海上船舶的消防灭火、应急拖曳作业,并应用了无人机、遥控救生圈等智能海上搜救设备,共分为9个科目。在模拟的情景中,一艘货轮在烟台海域的机舱突发火灾,船只失去动力,导致3人落水,另有3人受伤,急需进行紧急转移。接到险情通报后,救捞体系立刻启动了应急响应计划,并迅速派遣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和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的救捞队伍,这些队伍原本就已在邻近海域待命,他们随即赶往现场,执行救援任务。
无人机协同下,救援直升机“B-72G0”进行低空搜索,锁定落水者,随后运用绞车将他们安全吊升至救援直升机。与此同时,专业救援船只“北海救203”通过投放智能遥控救生圈,在较远距离成功救起一名落水者,并借助救生吊篮将两名伤员顺利转移。在“北海救113”轮的搜救行动中,成功救起了一名落水者,该落水者因低温症症状,紧急由救助直升机“B-7125”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北海救321”轮则靠近了遇险船只,并转移了一名伤员。在确保所有人员安全无虞后,“北海救113”轮运用消防炮对遇险船只进行了近距离的灭火作业,紧接着为船只系上缆绳,将其拖离港口航道,从而保障了航道的畅通。在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救援行动中,遇险的人员和船舶,均已成功脱离险境,转危为安。
据消息烟台打捞局救捞航运处,这次活动作为“守望安宁:海洋文化与救捞”第三季主题宣传的关键部分,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超过二十家媒体以及众多网络积极分子莅临现场,他们不仅观摩了活动,还实地考察了救助船只、直升机以及潜水救援设备等设施。自今年三月起,这一宣传活动便拉开了序幕,它将一直持续到六月。在此期间,我们将在我国沿海地带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活动。这些活动旨在让社会各界人士有机会深入接触和了解救捞工作,从而更广泛地传播海上救捞的相关知识,并有效提升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端午节假期,据预测,北部海域的省际客滚船将运送大约2.7万名旅客,而陆岛间的运输则预计将运送大约5.5万名旅客。在节假日时段,北海救助局将全方位提升海上应急值班力度,于北部海域配置了14艘专业的救助船舶、3架救援直升机以及7支应急救援队伍。特别是对海上客运航线的安全防护进行了重点加强,在烟大航线上安排了大型马力救助船和近海高速救助船进行应急值班,同时在蓬长航线上额外派遣了一艘基地配套的工作艇。目的在于确保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出动烟台打捞局救捞航运处,实施有效的救援行动。
2003年6月,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正式成立,其核心职责涵盖我国连云港以北海域的人命、环境以及财产的救援工作。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我们逐步建立了“空中立体救援、水面迅速应对、水下紧急抢险救援”的“三位一体”的海陆空立体救援体系。截至今年4月,已圆满完成6989次救援打捞任务,成功救出遇险人员10977名,救助遇险船舶760艘,挽回财产损失约240.6亿元,充分体现了我国海上专业救援队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