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九田市场:海鲜摊位绵延,海洋牧场带来丰饶渔业

admin

鱼儿跃动,尾巴摆动,水花四溅,洒满地面——“给我拿那条最健壮的!”在山东烟台的九田市场,海鲜摊位沿百米长街一字排开,市民们提着水桶,兴高采烈地逛起了“海洋大集”。

这批鱼刚刚抵达,它们是从长岛的海洋牧场来的,仅两个小时内才从活鱼运输船上卸下。摊贩满脸笑容地说,过去我们靠捕鱼为生,而现在则转向了养鱼。得益于海洋牧场,海鲜的品质和产量逐年攀升。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蓝色粮仓”变得更加富饶。在南隍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于离岸6海里的辽阔海域中,8座智能网箱平台屹立不倒,其四脚钢柱深入海底。30米深的巨大渔网潜入水底,鱼虾在其中畅游,藻类和贝类在此安居乐业。

尽管体型庞大,每座网箱仅需两三名工作人员即可运作。原因在于,喂养鱼类有自动化投饵机的辅助,巡检池塘则依赖水下摄像头和传感器,而电力供应则依靠海上风电和光伏系统。海系列深远海智能网箱平台负责人刘玉磊表示,一座网箱一年的渔获量大约达到1000吨,这相当于数十户传统渔民的年产量。

马达声响起,一艘渔船在海面上破浪前行。“在海上从事放牧工作,不仅关乎养鱼,还涉及到对海洋的耕作。”南隍城的老渔夫葛茂武,他负责海洋牧场的贝类底播增殖工作,将一筐筐的贝苗倒入广阔的海洋之中。

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作为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的执行单位,坐落于黄渤海新区,已在南隍城岛海域成功布设了8座智能养殖网箱。进入2024年,南北隍城海域的经海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正式获得批准并设立。

现今,深入海底的钢筋结构网箱,为渔民们提供了一处“避风港”。这种网箱内注入了3000吨水,足以抵御台风的猛烈巨浪。其网线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不仅耐海水侵蚀,还能抵抗鲨鱼的冲击。据海渔业网箱设备运营保障中心主任云良介绍。

烟台地区已成功打造了2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其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在这片鱼儿满舱的乐土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渔民们在海上耕作与放牧的征途上,正勤奋地谱写新时代的“山海经”。(记者栾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