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洋 通讯员 杜林霖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新兴技术与行业管理的紧密结合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趋势。历经多年不懈的努力与探索,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烟台公路的简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核心指导思想,依托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和数据的强大助力,促进了公路网络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了公路管理的水平,达到了升级的目标。这一过程中,烟台公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协同共享以及科学决策的智能化管理。
《公路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已成功完成国家科技成果的登记,并被纳入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的名单中;《普通国省道高效智慧检测与辅助决策平台》项目则被确立为省级交通科技示范工程。同时,烟台公路部门还积极申报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试点任务,并顺利获得了批准。在近年来,烟台公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公路养护管理进行赋能,实现了显著的成效。其中,他们承担的“山东省普通国省道智能化养护管理系统”项目,被交通运输部选定为智能化养护的试点项目,并且在这六个试点项目中,烟台公路单位是唯一一个由地市级单位负责实施的建设项目。
G204烟沪线“智慧公路”科技创新项目
“智慧”加持
“人、地、事”一图尽览
我国公路网络已基本构建完成,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随之而来,随之而来的便是繁重的养护和管理工作。针对这一现状,烟台公路部门以数据为基石,依托业务流程的推动,成功研发出集成了“建设、养护、管理”等多项业务功能,同时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烟台公路智能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数字管理平台)。
“1+15+45”数字化工作体系
目前,该平台已推出28个子系统,为公路业务的协同作业与整合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基于此,烟台公路系统构建了一个由“1+15+45”三个层级组成的数字化工作框架。其中,“1”指的是市公路中心,“15”涵盖了15个基层单位,“45”则包括45个公路养护站点及高速巡查大队。这样的布局实现了公路信息化管理的“纵向延伸”与“横向协作”。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隐患排查、事件处理以及量化评估的机制,确保了安全隐患在发现、处理、结案及评估等各个阶段均实现了闭环式管理。
孙子龙,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科技信息科的副科长,向我们透露,我们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累积的庞大数据进行深入剖析,这些数据随后被巧妙地整合进公路管养“一张图”中。该图由系统自动构建,能够实时反映全市范围内的养护巡查、事件处理、桥梁检测、工程建设以及安全应急等方面的管理状况,为养护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依据数据统计,平台日均上报并处理事件数量超过四十起,而年度内处理公路相关事件累计达一万八千余起。通过采用流程驱动和闭环管理模式,确保了小规模隐患能够及时在当天得到处理,对于较大隐患则实现了精确管控。此外,养护作业的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平均修复时间缩短了百分之五十。
从“移动体检”到“察颜观色”
作业效率提高了近10倍
烟台地区于2018年启动了智能巡检系统的试点工作,这一系统是由烟台公路局与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巡检领域的首次突破。
过去,采用人工步行检查路面病害的方法,存在费用高昂、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等问题,同时,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烟台公路部门针对路面病害的检测,研发并应用了轻量化检测设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我们成功研发了可拆卸且成本较低的轻型检测装备,该设备能自动检测路面的平整度以及坑槽、裂缝等病害。依据检测所得数据,我们能够生成道路技术状况的咨询报告。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步行巡查方式,这种作业方式将效率提升了近十倍。
道路轻量化智能巡查系统
据调查,历经多年研发与不断优化,烟台公路成功研制了两款成熟且信赖度高的轻型检测装备。一款是可装配于客运车辆的MINI型设备,它能够在高频次、广覆盖的巡检路线上工作,用于检测路面上的抛洒物、设施损坏、积水积雪等问题。另一款则是高精度的数字化检测设备,适用于巡查车辆,能够对路面裂缝、坑洞以及网裂等病害进行识别与检测。
目前,公路巡查车与客运车上已部署了100台车载智能巡检终端。这些终端可实时收集路况数据,监测路面状况,辨别路面问题。一旦通过“移动体检”系统发现路面病害、设施损坏或占道经营等现象,相关信息将即刻传输至数字管理平台,并迅速转交给相关养护单位处理。系统对病害数据进行整合与计算后,生成了公路健康指数图,通过观察这些图表,全市路网的健康状况便能够直观呈现。
至2022年末,烟台市公路里程总计已达27万公里以上,平均每日新增采集量超过2600公里,累计收集路面病害数据近296万条。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系统生成了公路路面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指数,从而有效提升了公路养护管理的精确性、效率和规范性。
异常“秒发现”“快处置”
安全风险、管养成本“双下降”
迅速应对、精准处理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务。烟台公路在保障通行、提升效率、优化服务方面树立了典范,其“三位一体”的养护管理模式更是亮点纷呈。
烟台公路近年来凭借其管理体制的优越性和信息化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依托于公路养护、产权维护以及路网监管的闭环管理体系,旨在整合和优化基层公路站的职能,成功探索并实施了“三位一体”的养护管理新机制。路网中心运用固定监控、车载影像、无人机巡检等多种方式,结合人工智能识别与人工识别技术,对视频进行巡检,以便在第一时间识别出公路上的障碍物、非法摆摊、设施损坏以及交通事故等事件。随后,数字管理平台会对这些事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迅速向相关公路站发出处理指令。
“三位一体”管养模式——视频巡检
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科副科长李涛透露,通过共享资源、实现信息交流,成功降低了人员与车辆上路巡查时的安全隐患烟台监控安装,进而削减了巡查费用,并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他表示,这种模式的顺利实施,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烟台监控安装,同时也实现了安全风险与养护成本的双重降低。
烟台公路利用车载激光点云设备,成功建立了公路基础设施的高精度三维场景模型;同时,装备了无人机避障系统,实现了对桥梁特定区域的特殊环境检测。借助“智慧”技术的助力,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公路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的转型升级。烟台公路在提供精准化服务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搭建了一键救援服务系统,能够迅速确定车辆所在的具体线路和里程桩号。工作人员会依据事故发生地点,派遣最近的巡查车辆赶赴现场,同时车主能够实时追踪巡查车的位置,从而有效提升了救援服务的效率。
烟台公路将在接下来的阶段,积极寻求创新路径,塑造特色亮点,致力于公路全息感知数字孪生技术的研发、运用AI视频分析的桥梁健康状况监测等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竭力培育具有显著标志性的科技成就,确保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烟台公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