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女网友在网络上发帖,表示想要招聘一位视频剪辑师。然而,她在正规平台上发布信息后招聘信息,却遭遇了诈骗。起初,她支付了88元用于发布职位,随后又花费365元与有意向的求职者进行沟通。平台方面还声称,若想使招聘信息更加显眼,还需额外支付600元,否则那些想联系她的人将无法看到。
这位女生表示,众多求职简历表面上光鲜亮丽,然而负责联系的人要么是挂羊头卖狗肉,要么缺乏诚意。投入了数千元,却依然未能成功招聘到员工。她认为,工厂急需人手,而大学生岗位空缺,但这个平台却如同中间商一般,专门收取过路费。
那边工厂的情况更为严重,一些老板为了招聘员工,在平台上不惜花费超过一万元,但最终招来的员工却常常无所事事。小公司由于资金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因此其招聘信息往往无人问津。而那些诈骗公司却愿意投入资金购买广告位,导致学生们在寻找工作时更容易遭遇骗子。
学生们认为求职全靠运气,有时HR聊得正欢,突然人间蒸发,其实并非轻视你,他们或许是因为承担不起平台费用。有学生应聘了销售职位,公司声称试用期不缴纳社保,一打听才发现这竟是平台数据库中普遍存在的伎俩。
招聘网站变成了中间商,既收取雇主的费用,又向求职者收费。学生寻找工作时需警惕陷阱,而工厂招聘时需支付高额费用,双方都感到疲惫。有些学生抱怨自己投递了上百份简历,但得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
有人试图自行组建招工群,却意外地发现必须与平台争夺资源。另一些人则直接前往劳务市场招聘信息,发现那里多数是中年人排队等候,而学生们却不知如何与工厂直接取得联系。在网上搜寻许久,却发现那些有价值的岗位都被广告和付费项目所遮蔽。
有人比喻,找工作的过程就像是在抽奖,其中奖概率甚至比参加公务员考试还要低。然而,参加公务员考试至少能了解到竞争者的数量,而找工作时,连对方是否在招聘都无从得知。许多人在毕业后半年内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家庭,他们又难以开口多要钱,于是只能通过打零工来勉强维持生计。
平台客服表示,这些行为属于市场范畴,企业是出于自愿进行付费。然而,学生和工厂均认为相关规定极不公平,尽管供需双方均存在,却因中间的收费障碍而难以直接接触。技术岗位即便开出每月八千元的薪资也难以吸引人才,究其原因,原来是信息排名靠后,导致学生无法浏览到相关信息。
这类情况愈发严重,随着平台收取的费用不断增加,双方见面的几率却日益减少。学生们表示,现在甚至不敢轻易拒绝实习机会,生怕错过了最后的机遇。而工厂老板则抱怨,年轻人要么不愿前来,要么来了却不够稳重,尽管如此,他们又无法停止发布招聘信息,只能焦急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