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经济变数多,第5期金融政策圆桌会探讨啥?

admin

2025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冲突、技术革新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层出不穷,金融市场因而成为了洞察宏观经济走向的重要观测点。

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_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_

7月31日夜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五期复旦大学南土国际金融政策圆桌会议,其主题聚焦于“经贸竞争、技术飞跃以及现阶段的国际金融格局”。此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导策划,其目的是从经济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出发,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关税战、地缘政治风险等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国资本市场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复旦大学、工银国际、上海大学等高校及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聚焦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和交流。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主任杨长江教授担纲了此次会议的主持工作,而观察者网则对该会议进行了独家新闻报道。

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__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

工银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从金融市场的视角对全球经济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他提到,2022年全球股市、债市、汇市和货币市场的集体下跌,揭示了经济滞胀的困境。同时,他认为2023至2024年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周期。然而,近期关税战的爆发导致了预期的波动。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市场信心有了显著提升,港股的涨幅接近30%,超越了全球其他市场,这表明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增强。中概股的回归以及优质首次公开募股的推动使得香港重新占据了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三把交椅,其IPO规模甚至超越了伦敦和纽约。他着重指出,我国经济正面临下滑的风险,必须采取逆周期的政策措施来刺激需求,同时政策需要更加高效,能够直接触及微观经济主体。程实进一步提出,资本市场是预期、消费、科技交汇的核心,而激活财产性收入对于激发消费活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和稳定币预示着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在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应用方面拥有巨大潜力,然而,地缘政治风险尚未被市场全面认知。他提出,我国应把握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的契机,采取“放慢速度,提升质量”的策略来应对国际竞争,增强经济实力,维护全球竞争力。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的尹应凯教授指出,我国经济的强大抗风险能力主要得益于其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架构。他通过引用Deepseek模型、春晚的机器人表演、《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胖东来的商业模式以及民营企业座谈会等案例,来阐述科技和文化自信的兴起,并突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紧密融合。尹应凯强调,我国制造业在竞争中表现优异,凭借高效的物流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生态,能够实现低成本与高竞争力的双重目标。他提倡利用资本市场来提升金融的稳固性,并提出了“在变化中寻求稳定,于混乱中取得胜利”的八字策略。他号召大家以实力为基础,确保我国在全球金融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

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__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

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资金交易部首席经济学家秦勇,从国际竞争的大局出发,对中国所面临的多重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在关税战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承受了巨大压力,7月份的采购经理指数(PMI)下降显示出市场需求不足,通缩的风险日益显现,我们必须警惕产能过剩与国内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秦勇还提出,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必须妥善处理与美国以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以防止被孤立。他提出应降低对中美之间竞争的过分重视,将注意力转向国内市场需求和长远战略规划,借助资本市场吸引包括养老基金在内的长期资金,以此提升市场的整体吸引力,而不是仅仅依赖短期资金的涌入。秦勇进一步指出,政策制定需要达成社会共识,为制造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型指明明确的方向。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的罗忠洲教授在关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的“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议题。他提出,资本市场是激发财产性收入、应对常规收入减少的核心工具,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极为关键。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遭遇缺乏吸引力的资产这一瓶颈,亟需通过资本市场推出稳定且收益丰厚的投资产品。他强调,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十分雄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的外迁是常见的发展趋势,而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前瞻性。他提倡,应提升国内对制造业的信心,借助资本市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着力培育新型生产力。同时,他提出,政策制定需要持续发力,以确保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__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的李天栋副教授提出,特朗普实施的针对俄罗斯的高额贸易关税可能迫使我国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面临棘手的抉择。他进一步指出,地缘政治的风险并未在金融市场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可能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的估值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防范其潜在的威胁。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的张陆洋教授,从科技发展和国际化的角度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比如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缺乏话语权,以及对于金融体系的过度依赖。他着重指出,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财富分配的关键节点,还承载着将科技转化为实际经济的重任。借鉴纳斯达克对美国创新领域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当借助资本市场来助力科技企业获得早期资金支持,以此加快在先进科技领域的突破步伐。他对我国在高科技及军工领域的突破前景持乐观态度,尤其是核聚变发电和航天技术等领域。他相信,科技的进步将带动民营经济的增长,实现“速度换质量”的目标,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__复旦大学“经贸博弈、科技跃迁与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圆桌会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聚焦于经贸竞争与科技发展的关键话题,与会专家对现阶段的国际金融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机会进行了细致分析,为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制定战略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杨长江教授在总结环节强调,此次圆桌会议充分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金融学的学术理论体系与实际市场操作紧密结合。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波动,我国凭借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和科技的巨大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坚韧能力。在资本市场这一连接预期、消费和科技的关键节点上,它对于激发国内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实现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必须对通缩和地缘政治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实施逆周期调节政策和科技领域的突破,努力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与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