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推荐机制时常让人出乎意料。集体直播时,众多昔日香港电视广播公司剧集中的老面孔充斥着镜头:四十五岁的吴卓羲、四十一岁的高钧贤、四十一岁的王浩信、五十五岁的林晓峰、六十岁的郭晋安、六十四岁的欧阳震华,这六位合起来的年纪已经超过三百岁,堪称“男神”!
他们居然在直播时跳起了网红舞《晚安大小姐》!PK环节的《九万字》、《万物生》更引得满屏弹幕刷出“哈哈哈”和“荒唐”的字样。
这场直播持续了四个小时,吸引了一千九百二十九万名观众在线观看,收获了三千五百二十八万九千个赞。平台推荐的并非怀旧内容,而是六十四岁的欧阳震华表演的《晚安大小姐》,这个场景既离奇又似曾相识。
过去的电影电视艺人也会转行经商,如今老年人在网络直播领域的境况又如何呢?老年群体组成的直播团队,这个新兴的领域正以惊人的效率迅速扩张。
一、“老年”遇上“团播”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发布的《第七次短视频用户价值年度调研报告》表明,2024年短视频的普及程度不断攀升,达到较高水平,其中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提供了大部分新增用户,他们的占比为33.9%。
当前,大批年长者群体,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数量,投身于网络世界的洪流之中。
十九岁的小唐浏览过若干直播间后,不禁慨叹:哎呀,如今老年主播真是相当多!有的搞怪,有的演戏,有的卖货,有的传道,样样俱全!
进入“小胆没毛病(农村女团)”的直播间,众多河南籍的父辈们布满整个场地,在烈日下,浑身湿透,正随着节奏活跃地扭动身体。
来源:抖音@爱黄金更爱阿姨
互动区域的“点单”是他们的主要能量来源,一个“热气球”就可以促使“阿祖”叔叔放烟花,众多阿姨们同时高喊“祝你财运亨通”;而一个“嘉年华”则能够换取持续15分钟的舞龙、舞狮、热舞以及“乡村风格打铁花”等表演。
湿透衣背,脸上却洋溢着明媚的笑容,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接连不断地发出赞叹,彼此间的交流充满了温馨,每个人都非常享受这样的体验。
画面切换到陕西宝鸡的“村长村长”,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他讲着带有浓厚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同时伴随着富有感染力的吆喝声:“当前人气尚可,依然要推广商品!推广商品推广商品!九块九,赠送五包,免费邮寄,快来购买!”这种朴实无华的亲切氛围,使得该账号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十八万粉丝,而店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销售额也达到了数十万级别。
来源:抖音@村长村长
锁定更“显档次”的“时髦祖母群体”,便是若干祖母挺直身板行走在T台,风度丝毫不逊于顶尖模特。
回顾她们的从前,可以看见为同辈人举办的化妆、着装等直播教学,秉持着“使各位长辈如同青年一般,像如今的零零后、九零后再度经历一遍”的信念,抖音上的支持者数量已达到三百七十三万五千人。
从电视明星转变为乡村主播,从展示技能到销售商品再到参与时装表演,老年群体在网络世界中迅速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普及化的趋势。
它宣告的,似乎是“人人皆可成明星”的无限可能。
二、“50岁,正是闯的年纪”
“50岁正是闯的年纪!我要上班,挣钱给主包买车买房!”
那位名叫“啊唔大帅比”的博主在镜头前,他52岁的父亲参与过直播互动,随口说的一句半是玩笑的话,却深深触动了相当一部分同年龄段人的感受。
短视频网站上,"改造父亲参与团购直播"、"改造母亲参与团购直播"这些主题下,隐藏着大量跃跃欲试的人们。
CSM调查指出一种更根本的动向:短视频观看者中,有五成八接触过老年主题视频,这部分人群中,七成零九因此调整了对年长者的看法,或者更愿意与他们互动,六成八还打算学习视频里展示的生活技巧。
短视频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对于不同年龄层群体观念。这些中年和老年朋友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信息的旁观者,他们期待着能够成为活动中的核心人物。
当前,“重返职场”成为老年生活的重要概念。根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年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查分析》,超过六成的退休人士有工作需求,他们之中,大约一半人希望借此实现自我价值,多于三分之一的人则为了贴补家用或满足更优渥的生活品质。
需求一旦被点燃,便汹涌澎湃。
最新发布的行业分析指出,到2023年12月,从事直播行业作为职业的人数已经超过1508万,其中,50后和60后群体占据了四分之一的比例
这类直播形式入门不难,盈利方式看起来很明确,因此吸引了很多中年群体将其作为新的职业方向。
我奶奶讲过,跳两个小时广场舞能赚50元,这么好的机会,谁不想赚呢,我们怎么劝说都不听,评论区里大家的抱怨,正说明了老年人挣钱心切。
不过,对不少中老年主播来说,直播好像不只是赚钱的门路,也代表着能够被关注、自身有作用以及紧随潮流的机会。
但是,对众多老年主播来说,直播的价值并非仅限于那区区几十元,它代表着一种被关注的体面,一种自身价值的肯定,一种紧随时代步伐的归属感。
这个组织的造型设计和照明效果,使他们在镜头中显得容光焕发;观众席里的赞赏和交流,则带来了难得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白发偶像”。
拥有1227万抖音追随者的“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在84岁高龄参与直播互动时留言:“到了84岁这个岁数,正是需要努力拼搏的时期。”这句话,寄托了许多中年及以上人群对于生命热情与丰富体验的向往。
村长的姐姐也坦诚,她每天来到这里心情愉悦,网友们还给她起了个“奶龙”的昵称,她对此十分喜爱,觉得网友们对她这个老妇人的看法很中肯,进行直播活动时她也感到非常自豪。
老年网络红人身上洋溢的旺盛活力,也令人惊讶地平复了其他人群的思绪。他们与生俱来的随和气质和出乎意料的可爱,给年轻人带来了新鲜体验和情感寄托,甚至充当了某种“远程孝敬”的渠道;同龄的老年人则从中获得了认同感,并找到了“积极生活”的榜样和动力。
“岁月”概念经网络重新诠释和利用,庞大的关注度便似浪潮般涌现。
三、“牛马”还是“合作伙伴”
在庞大的用户数量面前,平台管理者、内容创作者、用户群体好像在共享喜悦,然而,透过喧嚣的外表,其背后的商业本质依然是严酷的访问量规则。
平台和MCN机构迅速察觉到老年市场的庞大商机。京东发布的《2024老年人消费调查》指出,2024年1月至9月期间,老年群体在线购物完成的订单数量、注册用户数量、交易总额,同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38%、187%、105%,他们的购物习惯越来越像年轻人。
老年团播,正是精准收割这一庞大流量的新利器。
老年群体专属的直播活动聚焦特定人群,当前养老产业备受关注,老年群体体现出强大的购买力,有助于吸引新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银发这一议题本身就极富讨论价值,不同于外貌、科技等方向,它带有显著的出人意料和离奇色彩,正契合了年轻群体的兴趣点。
此外,部分年轻群体借助老年团体直播来寻求情感弥补,借助虚拟孝道来填补精神上的空缺与向往,这为刺激其消费行为提供了心理基础。
老年主播凭借自身特点,并且运用集体直播的方式,这类直播通常选用亲切随和的沟通方式。
老年团播主要面向基层市场,节目选题多采用基础舞蹈、日常情境形式,例如基础团播舞蹈示范、老年群体调解纠纷场景等,以此降低制作与互动难度。
其次价格十分亲民。中老年团体直播时通常设置“一元点歌”“五元点舞”的低价礼物方式,这种机制比年轻女性团体动辄数百元的“嘉年华”参与条件更容易接受,更符合年轻群体和基层大众的消费习惯。
另外,老年群体直播带货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家用物品、农产品等价格低廉且日常必需的品类,因此消费者感觉购买时没有负担。
三是展现亲切随和。中老年主播在联合直播时,会运用地方方言、地域风情等特色,从而有效提升本地观众的联系度和情感认同。
不过,在一场主打“年长群体”吸引眼球的喧嚣活动中,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的那部分年长视频创作者们,他们的真实状况并非全然那么体面。
据“新识研究所”先前披露,直播团队主要盈利模式是公会,主播出场费比例通常在15%至25%,主持人的分成介于5%和10%之间,运营人员能获得1%的收益,整体薪资支出不超过30%的预算,假设某个团队每月能产生400万的音浪收入,扣除平台分配的份额后,净利润可达到10万元。
不过,部分非专业老年视频创作者的收入分成或许更少,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一些MCN机构被揭露进入偏远地区签约主播,他们与主播联手捏造不实情节以博取观众同情,这些中老年主播获得的收益比例仅有百分之十上下。
直播间内观众赠送的财物持续增长,然而老年主播最终获得的实际收入却并不如人意。
工作强度是另一重难以回避的现实挑战。
不少中老年团体直播沿用年轻团体直播的“高密度生产线”方式,开场预热、个人风采、集体演出等步骤层层递进,节目时长往往由观众即时打赏决定。
一场直播常常要连续进行四到六个小时,还要算上准备形象、练习节目和事后总结的时间,实际工作时间往往更长,有些主播甚至要工作到半夜时分。
老年主播因长时间进行直播而过度疲惫导致身体受损的情况已经不是少数:63岁的马景涛就曾经被曝出连续多日直播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最终在直播时突然晕倒。虽然已经发出了警告,但很多机构对老年主播的直播时间限制依然非常严格。这种高强度的直播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种挑战,对于中老年主播来说,其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带着“随便活动就能获利丰厚”的简单愿望进入商业领域,看到的可能不是“我需要帮助,你提供资源”的平等互动,而是强制高负荷劳动和微薄分成比例的“苦力”协议。
四、结语
中老年直播间的兴盛,确实让很多人看到了网络资源的广泛共享,也意识到了老年群体的巨大潜力。
深入琢磨,中老年直播活动好像已经触碰到了中老年人群内心深处的需求,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提供了途径。
但暗地里存在的:节目质量不高、利益分配方式不公不公开、年纪偏大主播的身体健康和正当权益难以维护的情况,依然不能被忽视。
中心议题其实很明了:怎样使这些加入其中的年长者,真正受到尊重,而不是当作盈利的途径?
我们看着“三百年电视影星”的舞姿发笑,为“乡土组合”的生机鼓掌,但或许该多想一想:这样的做法是否能让长辈们日子更红火?是否真能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心声、彰显意义,并且赚取一些额外用度?
极其重要,这种围绕访问量旋转的模式,可否进行调整?怎样使那些付出辛劳乃至牺牲健康的主播,获得他们理应得到的报酬?怎样让直播平台不只是过度消耗他们青春靓丽的展示窗口?
科技原本有望弥合数字差距,使老年人与年轻人加强互动,提升生活品质。然而,当下它是否可能变成一种新的束缚?
老年群体直播的兴盛,反映出市场发现了有利可图之处,同时它也像一面镜子,显现出我们商业准则中的无情,以及人类情感支持的不足,这种情形的发展方向,实际上在考验我们,在追求关注度与经济收益时,是否能够坚守那条界限——确保科技能够真正服务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避免在喧嚣之中,又埋下新的隐患。
这场关于怎么连接、怎么定价、怎么尊重人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克劳锐发布了报告《中老年团播,秀场直播的“新变种”》,该报告于2024年完成。
克劳锐发布的文章《三百岁TVB老艺人上演竞技,昔日视帝们纷纷参与其中》,发表于2025年。
YangFanJame,名为【横扫华语乐坛】的节目,究竟吸引哪些观众关注,2025年发布。
锌刻度,这个节目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观众,年轻人则作为旁观者观看,究竟谁能从中获利,这个问题在2025年引发了广泛关注。
5. 字母榜 ,《中老年卷进团播赛道》 ,2024年。
蝉妈妈,一部关于三百岁TVB老艺人“下海”参加团播的纪录片,2025年播出,背后却疑遭资本操纵。
唐唐Talk,提及卖苦情、误导、剥削,老年直播诸多问题,提及熬夜获取100元,MCN公司拿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