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崇左8月22日电 标题:广西崇左沐浴阳光的“生态储藏室”:板上“发电”板下“获利”
作者 陆华勇 潘宜其 阮泰然
初秋清晨时分,阳光透过重叠的光伏板,给广西崇左市江州镇板崇村后山的坡地披上金色外衣,光伏板下方却是一片充满活力的景象:五指毛桃伸展着五叶形状的叶片,空气中弥漫着椰子香气,天冬、百步从行列间探出头来,为面积达3722亩的“光伏海洋”点缀上绿色轮廓。
图为广西崇左市江州镇五指毛桃基地。崇左江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谁能想到这个采用“农光互补”模式的五指毛桃种植园,两年前还是一块荒芜的石砾地,如今,它成了村民们津津乐道的“生态宝藏”。一亩土地,两种产出,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板上“生电”板下“生金”
农光互补项目五指毛桃种植区的管理者梁宗彩,一边指着上方的光伏发电区,一边指着地面上的绿色植被,通过计算阐述:“上面的太阳能板能够产生稳定收益。而地里的五指毛桃,才是主要的财富来源。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每生产一吨可以卖到6000元,每亩地的产出价值达到1万5千元。等到3000多亩的土地全部进入丰产期,整个项目的年总产量能够达到5500万元。”他计划将五指毛桃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到5000亩。
“农光互补”的优势在于土地可以同时发挥作用。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光线来发电;在板子下面形成阴凉环境,反而成了五指毛桃理想的纳凉场所。
照片里,乡镇基层干部与机构管理者交流了金不换的培育状况,资料由崇左江州区宣传部门提供。
炎炎夏日,五指毛桃在光伏板下的温凉环境里生长得十分旺盛。阳光经过特殊方式收集,原本贫瘠的荒山石地变成了富饶的种植园。
技术员周带群在试验田中翻开土壤,神采飞扬地表示:看啊!这株珍品,长度达到了1.2米。它的根部非常健壮,药力充沛,所以价值才如此显著!
家门口的“阳光车间”
早上七点三十分,板崇村脱贫者钟善英驾驶微型电动车抵达场所,完成登记并领取设备,整个过程十分迅速。
每天150元收入,加班另有报酬,午餐免费提供,钟善英这样讲道,她表示,过去在广东电子企业任职,因为距离家乡遥远,分身乏术,如今在本地就业,既有钱进账,又可照料家庭,内心感到安稳,十分满足
许多村民像钟善英一样,在本地就找到了不错的就业机会。板崇村邻近的那么村第一书记农忠武说明,五指毛桃种植园平时光靠十多位工人,农忙时节则需要六十多位,他们大多来自周边居民。
今年上半年,参与工作的人数超过1200人,支付了18万元报酬,确实让大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农忠武对此感到非常得意。
“光”与“根”共兴未来
要使“绿色银行”不断增值,需要扎根基层、拓展产业。板崇村村委副主任梁立军指着村里的闲置土地表示:他们打算引入五指毛桃加工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并且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产业稳固,科技是动力。江州镇农业工作者频繁出现在农田之中,关注土壤质量、考察作物长势、处理病虫害问题,他们时常深入田间进行指导,亲自示范教授当地居民培育优质五指毛桃的方法。
广西农发国林投资企业和基地加强协作,研制毛桃茶、滋补汤剂等精加工商品,使五指毛桃价值倍增,成为村集体财富的“万能钥匙”。
五指毛桃需要生长三年才能获得丰硕的收成,乡村发展也是如此,必须注重精耕细作。江州镇镇长赵伟峰谈到,接下来,镇上打算尝试推行“党总支联合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改进合作方式,促使“阳光产业”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株毛桃,都能转化为村民手中的实际财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