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雄风
十月份已经过了一大半,杭州的秋天眼看就要来临,弹花手章胜军每天待在自己那间小铺子里,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他期待着已经约好的顾客到来,同时目光也落在手机上——那位去年光临过的熟客,也许会派送新的购买意向,等到气温降至二十度上下,这些待处理的订单就能在棉被热销时段里,赋予他充分的信心。
章胜军估计,今年经营状况应该不会太差,只是因为气候原因,客户到店时间有所推迟。自国庆节至今,他已接到十余份预订申请。尽管这仍不及棉花被当年最火爆时的销售量,但若持续这般态势,要维持去年的业绩应当不难。这些订单,也足以让他和小店安稳度日了。
墅兰棉花店。 受访者供图
去年这个时候,章胜军同样守在铺面入口处,却深感焦虑。那时秋天已经来临,然而他经营的那家“墅兰棉花店”门可罗雀,偶尔甚至一整天都无人问津。
面对房租和库存棉花的双重困境,章胜军只好向潮新闻的“小店帮”寻求帮助,他询问道:你们一直有关注小商户,能否为我想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章胜军来自金华兰溪,在杭州从事棉花经营近三十年,与后市街、皇亲巷、密渡桥、松木场的许多老顾客都有业务往来,2019年他将店铺迁移至湖墅南路。
章胜军从1998年开始弹棉花,至今手工费每斤仅增长了五毛钱,小店的产品却赢得了附近居民的喜爱。给小店留言,一方面是希望增加店铺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机会向人们展示棉花被,这种既便宜又实用的物品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于是,我们决定帮章胜军一回,为他写一篇报道。
作品发出后,“墅兰棉花店”迅速火爆开来,章胜军的微信收到三四百个好友请求,请求者都是想找他修补旧棉被或者定制新棉被的。
章胜军的工作台。 受访者供图
这家店铺为我吸引的顾客似乎一直不断光顾到现在。棉花加工行业有两个固定的销售高峰期,一个是四五月份,家家户户都要把存放了一个冬天的棉被拿出来处理一番,另一个是秋收之前。今年春季的经营状况我相当满意,很多订单都是源于去年你们的宣传,都是老顾客再次光临,到了秋季,生意依然兴隆。
章胜军补充说明,在报道发布之时,他的客户大多来自周边几个区域。借助小店的协助,来自不同城区的顾客数量有所增加,甚至还有来自外省的。前些日子,一位江西上饶的顾客重新找上门来,打算定制一床新的棉被,同时还有一位广东汕头的友人请求他寄送两床被褥。
“小店帮吸引来的顾客,成了我的主心骨。” “墅兰棉花店”门口已经摆放着几条整理好的棉被,章胜军用手按了按,显现棉被的柔软,神情流露出信心,“我们这一行最担心的就是损害声誉、失去老顾客。我要凭借优质的产品,将他们全部保留下来。”
流量之外,支撑这家小店走下去的,还有手艺人对品质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