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融媒体中心于7月25日发布消息,胶东在线记者李刚负责摄影报道工作,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了关于2025年上半年烟台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的发布会,会议详细通报了该时间段内烟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今年,全市各级部门认真执行中央和省里的指导方针,明确以“领先发展、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稳定的举措,支持重点产业加速成长,帮助薄弱环节实现升级,使得上半年全市的经济社会状况展现出持续向好、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依据市里对生产总值的核算,今年上半年全市的生产总值达到5375.11亿元,若以固定价格计算,较去年增长了6.4%,这一增速在全省中位列第一。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的贡献为171.19亿元,实现了4%的增长;第二产业的产出为2344.67亿元,增幅达到8.9%;第三产业的贡献为2859.25亿元,增长了4.5%。总体来看,主要展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稳产丰收
迅速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确保农产品持续稳定供应,集中力量构建乡村振兴的齐鲁特色示范,力争创建五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域。今年上半年,农业相关产业的总产出达到318亿元,同比提升了4.5个百分点,夏季粮食作物再次获得大丰收,估计能够连续第三个年头在种植面积、单位产量以及总产量方面实现同步增长,蔬菜、水果(包含瓜果类)的产出分别增加了2.7%和2.3%,猪牛羊以及家禽的肉类总产量提高了14.1%,水产品的收获量增长了3.9%,关键农产品的供应量充足,价格保持稳定。
工业经济领跑全省,高端制造支撑有力
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首要任务,启动先进制造业公司数量翻倍行动,促进优质企业分阶段提升发展,新增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77家,全市高科技企业总数达2523家。今年前六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出指标增长13.4%,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比2024年全年提升4.4个百分点。排名靠前的十项产业中,有七项增长,三项减少,化学原料及制品产业,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产业等主要行业迅猛发展,推动制造业整体增加12.5个百分点,超出规模以上工业的整体增幅2个百分点。
服务业质效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推进计划将按更高要求执行,公布第二阶段包含20个制造业相关发展项目,与第一阶段30个项目相互配合,构建逐步增强、持续进步的发展模式。今年前五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的九大核心领域营收提升了百分之七点四,租赁和商业服务行业增幅达到百分之十四点一,通信传输以及软件科技行业增长了百分之三点五烟台地区,科研和技术服务行业也增长了百分之三点四,水利及环境公共事业管理行业增长了百分之十三点五,现代服务行业已经转变为服务业整体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发布强化促进消费的执行计划,以“一路山海·烟台购”消费推动年为核心,组织多种重点活动110场、重点展览55场,被授予“中国会展经济品质提升模范城市”称号。以旧换新措施效果突出,累计促使汽车销售3.85万辆、家电销售37.9万台、3C商品销售27.2万件等,直接促进消费超过70亿元。今年前六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944.95亿元,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行业销售额增长了4.3%,限额以上零售行业销售额增长了13.6%。限额以上住宿行业营业额提升了12.9%,限额以上餐饮行业营业额增长了15.1%。网络零售额达到了260.7亿元,同比增长了11.1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各个层面都更加注重项目的重要性,持续打造“规模达千亿的核心项目、规模达百亿的重点项目、规模达十亿的基础项目”的建设体系,认真推动重大工程的建设,大力增加实际的投资额度。今年上半年,337个省级和市级重点工程类项目已开工建设的比例达到了90.8%,投资完成的比例是51.7%;298个计划完成的建设项目当中,已有130个投入生产,创造了388.9亿元的新增产值。由于先前基数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了十二点三,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加了十五点八,这提升了整体投资速度二点九个百分点,表明投资构成趋向更优、更佳的方向发展。
外贸规模再创新高,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组建全市高级别对外开放促进工作体系,全面推行骨干外贸企业与新增业绩“两百项目”,迅速推进全球保税组合中心建设,国内首次“保税融合”业务成功实施烟台地区,有力促进进出口持续增长、优化质量效益。今年前六个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34.6亿元、增幅达16.1%,总量刷新历史同期记录,出口提升6.1%,进口增长31.5%。商业布局不断改善,常规交换活动总值上升了27.8%,其份额为55.2%;私营公司之间的交易量增加了18.2%,其市场比重已增至73.2%。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开支,守住基本生活保障防线,依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经济进步。今年前六个月,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拨款为396亿元,占同期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高达79.6%,十八件关键民生工程正在加速落实。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全市城镇领域新增加的工作岗位达到5.9万个。居民的经济收益持续上升,人均到手可支配资金为26676元,同比增幅为5.6%。当前市场价位稳定,居民生活费用指数(CPI)回落了0.1个百分点,在炎夏用电高峰时段,妥善处理了电网负荷达千万千瓦级别的情形共十七回,电力供应安全无虞。
整体而言,本市经济持续保持稳健且高速发展的态势,积极向上的有利条件持续增多。近期举行的全局上半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促进大会,具体部署了下半年需着力推进的关键事项,我们会坚决执行相关政策,倾尽全力达成年初设定的目标,助力“十四五”规划圆满达成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