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标题,93岁的中科院院士孙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高级名誉教授孙军在会上表示大连到烟台飞机,渤海湾跨海通道内部研究已经到了关键节点。
5月16日至17日,2019国际桥梁隧道技术大会在上海举行。 9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高级名誉教授孙军在会上表示,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内部研究已经到来。 关键节点,研究团队已完成渠道规划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项目资金初步预计3000亿元。
孙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渤海湾跨海通道建设的几点思考》的讲话。 他说,有关方面对建设渤海湾跨海通道问题进行了27年的研究。 但由于一些专家的质疑,该项目的启动时间一直被推迟。 “现在有必要这样做吗?还有其他选择吗?建桥还是隧道?” 这些都是问题。
孙军表示,渤海湾跨海通道又称“燕达跨海通道”,是我国“同三国道”(黑龙江省同江市—海南省三亚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规划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目前,杭州湾跨海大桥已通车多年,琼州海峡火车客货轮渡也已投入长期使用。 仅渤海湾跨海通道尚未开通。
渤海湾跨海通道示意图
对于建设渤海湾跨海通道的紧迫性,孙军提出三点:一是山海关内外交通量增加的需求; 第二,交通便利; 第三,渠道建成后的区域效益。
孙军认为,山海关内外运输量增加的需求,是把渤海湾跨海通道建设摆在首位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连接关内外的铁路运输能力仍能满足要求。 2018年京沉高铁投入运营后大连到烟台飞机,实际可提供2.3亿人次/年的运输量。 但5至7年内,随着环渤海湾城市群建设及其产业发展和雄安新区的崛起,年客运需求总量将达到3亿人次,内外铁路运输能力将不断增强。海关将“捉襟见肘”。 如果仍采用老线增开列车的方式,已经没有空间了(津浦段运力目前已经饱和),尽快及时修建跨海通道势在必行。
孙军还表示,交通便利也是建设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原因之一。 目前,从山东乘坐高铁到东北,经天津转乘,需要10多个小时。 不过,从烟台飞到大连只需45分钟,但运输量太小。 据孙军分析,如果渤海湾跨海通道建成,其总长约为125公里。 按列车时速180至200公里计算,全程只需1小时左右,比以前缩短了很多。
对于渤海湾跨海通道建成后的区域效益,孙军表示,通道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烟台、大连两个城市,更应该着眼于连接和振兴整个东北地区。 该航道可向北连接大连和沉阳。 、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向南可连接济南、烟台、青岛、徐州、连云港、合肥、南京及苏州、无锡、长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发达地区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孙军还提出了他认为合适的详细建设方案:“蓬莱至长岛”线南段因长山群岛为过渡,水深较浅,可建桥梁; 北面海域主要路段因水深可建设。 如果要增加规模,而且基本没有小岛可供过渡,可行方案的首选就是海底高铁隧道。
据孙军初步估算,整个渤海湾跨海通道的建设总成本将达到3000亿元,建设周期约为15至20年。 他要求,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获批后,积极开展“资格预审”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抓紧开展海底地形、水文、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海底水文等各项研究。 详细的调查工作。
“现在行动已经太晚了,时间不等我们了!” 孙军叹了口气。
孙军院士
中国著名工程力学和隧道及地下结构工程专家,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上海)土木工程系。1952年起历任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所所长。上海同济大学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处长、校务委员。 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1年)。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93年后晋升为院士。
传播精彩,记录时光
我们是一家立足上海、山东的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