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即将来临,风在吹。 昨天,走进松鹤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耳边传来厂歌《追求胜利到底》和机器的轰鸣声。 眼前,看到工人们熟练地操作,从注塑、组装,到自动化产品调试。 然后到质检和最后出货,整个生产车间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景象。
“随着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公司新一轮改革创新正在掀起。我们努力把学习新思想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发展,做好‘车间党建’工作,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动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烟台松禾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会秘书邓志波说道。
松鹤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烟台开发区,是一家专业生产和研发提花机的企业。 宋和松凭借在提花机生产和研发领域的“硬核”实力,被誉为“全球提花织造解决方案专家”。
初衷:国内首创电热压延板,填补国内电热压延板技术空白
谈起公司的发展历程,邓志波向我们讲述了老领导宋日升创办“松和松”的初衷。 “1999年之前,南山精纺厂使用的德国进口电热砑光板存在维护成本高、维护周期长的问题。公司负责人找到了善于研发的宋先生,希望“他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宋老先生说‘它不能修复,但它可以建造’,从而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邓智博说。 就这样,勤奋钻研的宋日升走上了“造设备”之路,成为了发明人,填补了国内电热压延板技术的空白。 依托这一核心技术和产品,宋日升于1999年创立了“松和松”。
升级:自主研发全球第一台电子提花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为了进一步开辟宋宋长远发展道路,宋日升于2000年将目光转向电子提花机制造领域,带领团队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电子提花机的设计与制造。几个月并更换了进口提花机。 行业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烟台电子提花机,松禾松始终不忘技术创新,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2008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第一台曲柄直驱链条传动结构电子提花机正式投产。 邓志波告诉记者,链条式电子提花机比进口凸轮式提花机更加高效、节能。 “设备维护更方便、成本更低,每台机器每年至少可节省8000元电费。” 邓志波表示,目前,松鹤松电子提花机的市场占有率和保有量均居全国第一。
转型:实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科技是先导,创新是“第一动力”。 为了保证整套电子提花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2012年烟台电子提花机,宋宋开始生产电子提花机的关键部件——提花选针模块——并实现了部分部件的全自动化生产。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也在建设自己的物联网平台,以更好地巩固我们的市场地位。” 邓智博说。 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关键技术迭代更新,松和松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生产效率提高了20%~30%,日均产量从12000套提高到16000套,开创了一条新路。 特色转型之路。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宋宋电子提花机生产的成品,从围巾、毛巾到服装面料、丝绸面料,品类繁多,做工精细。 邓智波一边介绍,一边拿起一块装饰布,打趣道:“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的提花机也正像这件美丽精致的装饰布一样,正在蜕变成‘精致之美’!”
坚持诚信、创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作为一家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的民营企业,松和松从创新中受益,也将更加坚定地走创新之路。 “我们将坚持诚信,永不止步创新,绝不会为了同质化而拼规模、拼成本。” 不能改变竞争的老路,而是要依靠技术研发,努力让‘提花机——中国制造’走得更远、更宽、更广。”邓志波说。
依托政策扶持
依托烟台开发区优质产业集群和扶持政策,宋宋正在提花机领域打造精益管理模式。 不仅如此,宋和松还成功研发出大针电子提花机,最高针数达到38000多针。 公司年产值约5亿元。
抓住产业变革机遇
邓智波表示,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公司走创新发展道路的决心。 未来,公司将继续从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学习企业发展现状,在新地方谋划,办实事。 同时,我们将立足市场和技术前沿,瞄准国内领先、行业领先的发展定位,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为我国的进步做出贡献。提花机产业更上一个台阶。
YMG全媒体记者佟佳怡、通讯员王聪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