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不变信念与特质

admin

胶东在线6月29日电(通讯员 张伟静)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求变创新、树品牌、创特色——这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不变的信念和特色。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对于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来说,办学14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创新带来的变化。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创业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变革和创新,打造品牌和特色。

2017年5月17日,全国独立学院高端峰会——中国独立学院合作联谊会常务理事会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召开。 会议期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民主建制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表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师资水平和学术水平也有所提高。 很高,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委员会执行主席、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晓兵在致辞中表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要有建设建设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平积极评价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贡献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

——烟台大学副校长邓昌良表示:“烟台大学将不忘办学初心,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把这所富有特色的大学建设成更高水平的学校。”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以其与生俱来的创新理念和积极探索而独树一帜。 学校创新举措众多:专业群建设瞄准地方战略、顺势而为; 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机制有保障、健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扎实协调推进; 大学生创业就业蓬勃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滋养创新基础和自信...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

中国独立学院协会常务理事开幕式

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

创新一:奏响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和弦”

学院以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培养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群体。 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 强调社会需求导向,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完善专业结构,形成工科与文科并行推进、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烟台市定位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城市,其发展战略涉及金融、投资、贸易、通讯等领域。 学院在新增专业的基础上,聚焦投资、营销、新闻、法律、会计、工程管理、通信工程、车辆工程、生物工程等优势专业,重点打造人文艺术、经济管理五大专业群、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机械工程,覆盖了学院2/3的专业,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院通过不断加强专业群投入和建设,进一步凸显核心专业特色,高效利用实验实训基地,形成了各专业建设良好的师资环境,展现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弦效应”。注重体现办学的整体水平和突出特色。

“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建设专业群,一方面理顺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优势融入特色,优势转化为特色的职业进化。” 教务部部长董新红表示。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创新二:搭建青年教师成长通道

2011年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这在当时山东省高校中尚属首例。 作为教师专门机构,该中心集教学督导与评估、教师专业培训、教学研究三大职能于一体。 把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从促进教师成长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教书育人”的形式,以“过三关、精通一课”、“教学沙龙”等形式实施“1621”工程和“卓越工程师”计划。 ”和“名师工作坊”; 建立“蓝色奖”、“烛光奖”等不同层次的激励制度和奖项,组织和参加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真正成为教学发展的引擎和人才教师成长的天堂。 学院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青年教师实施“精准培养”——准确把握培养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双管齐下,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每年选派教师寒暑假前往专业对口企业,突出实战与应用,与企业技术人员切磋技艺,共同发展科技; 每年组织2批青年教师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参加教师覆盖11个教学部(部); 39名专任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专业培训107期; 38名青年教师按要求参加并完成专业社会实践...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微课教学竞赛等各类教学竞赛中频频获奖。 其中,获得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山东省一等奖; 并荣获山东省青年教师奖。 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 1名教师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采取有效措施,打造了一支特色鲜明的师资梯队——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骨干、双师型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提升,以行业大师、企业专家为基础,新、中结合的师资队伍。老、全职、兼职互补。 师资队伍多元化。

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

学生们在实验室里专心做实验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

真正的仲裁走进课堂

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

创新三: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工程师走进课堂——多媒体机房,捷瑞数码的工程师正在为电子、通信专业的学生授课。 工程师们以项目式教学方法为手段,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

“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将仲裁委员会法官带入课堂——

4月7日,烟台仲裁委员会赴文井举行真实仲裁案件公开审理,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法学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实践课。

与行业企业合作、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讲实事、讲案例、创新“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学院各专业办学常态。 2016年,共有43位来自各行业的行业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52门课程,共计1,486学时。

2012年以来,学院实施以专业能力为基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强调能力培养和实践导向,逐年提高实践教学比重,重点发展设计、综合实验和综合课程设计,深化毕业设计(论文)和各类实习教学改革活动,落实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与此相适应,教学改革积极满足社会和企业行业的需求,与中科院烟台计算机研究所、中科院烟台计算机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建立了150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美格数码. 实施“订单式培训”,开设“甲骨文软件冠名班”、“海尔创客班”、“世强班”。 课堂教学不是仅仅坐在课堂上,而是深入企业和行业第一线,结合学习任务进行阶段性、渐进式的培训,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2016年12月10日,校企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开启校企协作教育新篇章。

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

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显着增强。 五年来,已有1019名学生获得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学位,641名学生顺利从专科毕业至学士学位,4000余名学生通过了各类资格证书。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验园

创新四:吹响创新创业号角

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验园”是全省同类院校中首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新平台。 在实验园里,管理系学生张东毅成为了校园不少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他以一年一项发明的速度连续获得三项国家专利,第四项发明正在审查中,是名副其实的“校园发明大师”; 语法系学生刘建坤在校期间注册了燕文网络科技。 服务工作室、开设i-life网上餐厅和实体店,创业项目荣获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开园以来,已有“爱文景”、牧尘模特俱乐部、漫道摄影工作室、烟台阿尔法科技有限公司、慈善爱心超市等近70个项目入驻园区。 约1500名毕业生和大学生参与创业并获奖。 资金。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验园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单片机综合实验室设备由学生主导的学院研发团队自主研发,满足学生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使用的需求; VBSE综合实验室允许会计系、管理系、经济系的学生足不出户参加实习培训……

近五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以上竞赛,共获得奖项643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3项,二等奖78项,三等奖136项。 、山东省特等奖12项、一等奖77项、二等奖135项、三等奖152项等。

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

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

经典八观雅韵新艺

烟台大学文理学院官网_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_烟台大学文学院官网

校园风光

创新五:凝聚校园文化特色与自信

走进校园,抬头就能看到“大成圣人”孔子的雕像。 学院“以文兴礼,以礼施天下”的教育理念源于《论语》“君子知文而约礼”。 你可以住在我旁边。”学校长期运作形成的“和谐、责任、学习、创新”是每个学者都熟悉的校园文化精髓,也来自于孔子的哲学理念。儒家思想。“和”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的矛盾和差异的前提下,将不同的事物统一成相互依存的和谐,并在不同事物结合的过程中,吸收各事物的优点和缺点,克服其缺点。并达到最佳结合,从而促进新事物的产生,促进事物的发展,这正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

近年来,学院精心打造“和谐、责任、学习、创新”的特色校园文化。 学院以“一系一品牌”、“一年一创新”为抓手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文化自信。 语法系“记者节”、“法律文化节”,信息工程系“科技节”,经济系“经济文化节”,经济系“营销大赛”管理系“会计文化节”、外语系“外语嘉年华”、美食系“美食文化节”、系“鲁班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建筑系展现了品牌文化的实力,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传统思想文化元素融入重大元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内容和形式,为学院构建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培育了文景人的文化自信。

学院在“和合”文化的引领下,将景观文化与理念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经典八景”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它们与经院“自强不息、广博学识、追求创新”的校训一脉相承,散发着永恒的精神文化。 魅力。

求变创新已成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最重要的特色。 它已经成为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文学人养成了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于光辉院长表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突破,才能达到一种境界、一种格局。 境界越高,格局越大,你就越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眼光,你就能找到一条突然变得清晰的路,你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