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故事会”之海阳的建县历程

admin

亲爱的“V迷”,今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回顾一下海阳县的建立过程。 和往常一样,这篇文章来自我们的资深合作伙伴,一家介绍胶东风土人情的自媒体:“胶东故事会”。 此前,本号编辑将近年来撰写的胶东文史文章整理成册烟台海阳地图,题为《胶东读史笔记》出版。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购买。

我们先回顾一下胶东半岛县级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 历史上,胶东半岛县级行政区划经历了三大演变过程。

宋代以前,胶东地区县很少。 当时只有叶、黄、彭、牟、温、吉、交水(平度)等几个县,每个县辖区都很大。

第一次重大演变发生在宋金时期。 伪齐刘裕政权析掖县罗峰镇建招远县,蓬莱羊团镇及莱阳部分地区建栖霞县,蓬莱凉水镇建浮山县。 这一时期,胶东地区又多了三个县(见下图,其中黑字代表当时的县制,棕色字代表现在的县制,下同)。

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_烟台海阳地理位置

第二次重大演变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 当时,清政府撤销威海、成山、静海、大松,在文登东部设立荣成县,在莱阳、宁海乡设立海阳县。 分别以原成山卫、大松卫城为县治,胶东地区又增设2个县(“荣成”下图中未显示)。

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_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海阳地理位置

20世纪40年代,牟平、海阳各划出区置牟海县,后更名为乳山; 莱西县位于莱阳市西部。 这两个县的设立之后烟台海阳地图,现在胶东半岛的县就大致形成了。 等级区划(开发区、高新区、昆嵛山保护区等园区暂不纳入;下图为山东省现图)。

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_烟台海阳地理位置

从空间范围上来说,莱阳可以说是前后变化最大的县。 在上述三个历史进程中,都发生过涉及莱阳的调整。 先将北部划归栖霞,再将东部划归海阳,再分出莱西县。 本文主要介绍第二次调整,即海莱分立、海阳县设立的过程。

这一历史事件的细节,在两本中国古典档案中有详细记载,即《河东刺史王世钧裁兵置县奏疏》和《始末年谱》。原大宋卫士李子遂撰《大宋卫县改》。 这个故事只是两种观点的综合和过程的简要回顾。 下图为清朝光绪年间《海阳徐县志》中的相关记载。

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_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海阳地理位置

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海阳地理位置_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

我们先简单描述一下海莱分手的原因。 明初设立大松卫等胶东卫,负责海防。 到了清代,海防已废,戍防的作用也被淡化。 驻军虽然与县同级,但管辖范围和权力却十分有限。 例如,当时的大宋卫城(在今海阳凤城)的主要管辖范围是城墙内巴掌大小的区域,护城河之外就是莱阳县境内。 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无用,屡有废除的建议。

到了雍正年间,此事被列入朝廷正式议程。 当时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彻底取消雅典卫城的“县级”,将其划归邻县的普通村镇; 卫城是县城。

第一种方案可以增加邻近县的管辖范围; 第二种选择需要从邻近县分配土地来增加新县。 因此,大松卫的邻县莱阳显然更倾向于第一种选择。

据李子遂记载,当时“莱陵忽拟并莱,以守余莱”,即莱阳县令直接准备上报大松卫并入莱阳县。 对此,大松卫人颇为不情愿。

这是因为,大松卫虽然管辖范围有限,但理论上与莱阳县处于同一级别,在科举名额数量等政策方面具有相应的优势。 如果并入莱阳,就会成为一个普通村镇,没有任何特权。

因此,当王士君奉命东巡时,李子便向他陈述了利益和好处。 王世军也觉得莱阳县范围太大,大松圩距离县城又远。 如果不方便一起管理县,他就上奏朝廷,请求废县,设立县。 雍正皇帝下旨批准,将县名命名为“海阳县”,寓意黄海的太阳(下图为清光绪年间《海阳徐县志》中的“县图”)清朝)。

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海阳地理位置_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古代资料检索条件不足,雍正皇帝并不知道广东省已有海阳县(意为南海的太阳)。 海阳一南一北两县共存了150多年。 直到民国初年电报兴起,为了避免重名,广东海阳更名为潮安,也就是今天的潮州市潮安区(下图取自潮安区人民政府网站)。

烟台海阳地理位置_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

设立海阳县,疆域主要划取莱阳县。 史料记载:“(海阳县)西以莱阳县三甲山为界,西北以莱阳县平兰社为界,北以栖霞县水头村为界,东以宁海州孤山为界。莱阳县杏村宁海地区的林泗、松山乡、乳山乡以及普吉、兴山公社并入海阳市。

从地形上来看,莱阳相当于把主要山脉和海岸线都划给了海阳。 如今海阳名山众多,但莱阳最高的山峰海拔仅400米; 海阳的海岸线在胶东县中是最长的,而莱阳的海岸线仅限于丁湾五龙河口的一小段(下图是今日烟台市地图)。

烟台海阳地理位置_烟台海阳地图_烟台市海阳市地图高清版大图

在风俗习惯上,特别是在性格上,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海阳人和莱阳人的性格相似,都有着“真实”的美誉。 人们一般合称“海来”,有时也加上北方的栖霞。 (也与莱阳有关),称海莱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