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纪委监委通报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4个典型问题
近日,烟台市纪委、市监委通报了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个典型问题,分别是:
海阳市徐家店镇长沙堡村党支部书记尚兴谈到贫困人口动态调整不及时问题。 该村贫困户周某某于2015年7月死亡,尚兴没有及时上报这一信息,直到2018年7月徐家店镇发现问题,导致扶贫工作动态管理调整不及时。 2019年1月,尚兴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莱阳市城厢街道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曲文高在落实扶贫政策方面失职。 2017年,城厢街道庄子村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过程中,将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张、董、林3户纳入贫困户范围。 时任村委会主任曲文高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但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2019年1月,曲文高受到党内警告和处分。
栖霞市官里镇郭各庄村党支部书记董乐在落实扶贫政策中失职。 2017年7月,镇政府安排对教育扶贫政策“玉露计划”进行初步汇报时,董乐向区干部反映,“玉露计划”没有符合条件的人员,但不知道有没有符合条件的人。村里有资质的人。 致使该村贫困户董某某的女儿在2017年中专和高职教育期间没有享受扶贫政策。2019年5月,董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招远市夏店镇南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汉才谎报低收入户问题。 2017年10月,该村村民张某某申请低保后,张汉才隐瞒了张某某女儿的家庭财产状况,导致张某某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于2018年4月至2018年期间领取低保。申请低保。 11月享受低保,领取低保1760元。 2019年4月,张汉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报告指出,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一项严肃重大的政治任务。 上述典型问题虽然外在表现各异,但其根源都是不负责任、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政治、不折不扣践行“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改进工作风格,求真务实。 确保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人口。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问责职责,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放在脱贫攻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脱贫攻坚问题。脱贫攻坚工作缺乏责任、不作为、缓慢。 对违法行为、违规行为等问题发现查处,追究一组责任,通报另一组。 我们始终保持端正纪律、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烟台职称评审,为脱贫攻坚任务有效落实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东营市纪委公开举报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薄建国匿名诬告
近日,东营市纪委公开举报了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薄建国的匿名不实指控:
2019年2月中旬,东营市纪委收到一名自称“乡村女教师”的匿名举报信,反映市教育局负责职称评审的部门负责人收受钱财2018年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期间。 问题。
经核实,未发现被举报人存在收款问题,举报问题不属实。 因涉嫌诬告陷害,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发现举报人为市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薄建国。 薄建国在职称评审时经常听到“有人托人打招呼走后门”、“有人借机收受钱物”等言论。 为了引起市纪委的重视和关注,他故意将“审查工作部门负责人收受审查对象一万元”的传闻问题写进检举信中,然后举报内容以一名农村女教师的名义打印出来,放入市教育局公信封,并于2019年2月9日下午将举报信投入邮箱发出。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薄建国还刻意改变了书写习惯,用左手填写了收件人信息。
薄建国将虚假信息报告为“事实”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党纪国法所不能容忍的,应当严肃查处。 鉴于薄建国在调查期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地主动悔罪、改正错误,薄建国于2019年6月受到党内警告和处分。
报告指出,诬告陷害是害人害己。 这种不正之风,不仅干扰纪检监察机关视野烟台职称评审,浪费纪检执法资源,挫伤党员干部创业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败坏社会风气,触及道德底线。 ,违反党纪国法,破坏政治生态。 想要强身健体,必须祛邪,只有激发浊气,才能清清。 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澄清事实,还党员干部清白。 这既是对诬告者的“亮剑”,也是对负责人的“赋能、支持”,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干部履职尽责的保护和激励作用。 明确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
报告强调,东营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担当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坚持严管与爱护并重、激励与约束并重,积极为干部创业担当责任、主持正义。 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规则意识,正确行使党员对组织的监督权、信任权、依靠权,务实、客观、公正、良好地向组织反映问题。以对组织、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工作。 。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要真诚欢迎社会各方面监督,又要依规依纪依法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 对发现的案件一定要查处、查处、举报,对恶意诽谤、诬告、陷害别有用心的人坚决予以惩处。 ,付出代价,及时为被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姓名、消除顾虑,让他们有信心、有魄力专注事业,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