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教授”常萍:为本科生授课

admin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没有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烟台职称评审最新消息_烟台职称评审_烟台职称评审公示网站

近日,特聘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 主角是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教师常平。 常平1983年开始在河南大学教授古代文学课程,专注教学30余年。 她没有出版书籍、论文,也没有申请专业职称。 她一直担任讲师,直到去年十月退休。 经学校研究,决定聘常平老师为副教授,继续给本科生授课。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在和大学子的心目中,只有讲师职称的常平老师才是“口碑教授”,是真正的教授。

“这份任命证书是一份迟来的认可。” 刘志军副校长在聘任仪式上表示。 “这封聘书不仅是发给她个人,实际上是发给以常平老师为代表的长期辛勤工作的老师们。长期以来,潜心教学,同时得到老师特别是同学们的高度认可。”

小编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很佩服这位老师,很想为学校的举动点赞。 同时,我也忍不住想说一下职称问题。

职称是大多数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也与工资、福利等密切相关,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激励优秀教师。 按理说,教学水平和学生表现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最好体现。 教师越优秀,教学水平越高,学生越受欢迎,获得职称评定的机会就越多。 然而,有很多老师,虽然学生很喜欢,讲课也很精彩,但由于各种原因,职称评定却没有成功。 现实中,有多少大学乃至中小学教师等不及这迟到的证书呢?

职称评定有多难?

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都是一个难题。

小编就以中小学教师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中教军去年对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13%的教师认为职称评定和招聘程序过于繁琐; 16%的老师认为这个过程容易出现诡计; 22%的教师认为职称评定标准不合理; 14%的教师呼吁在评估过程中加强监督、审议和听取多方意见。 有学校领导反映,每次考核职称时,都明显感觉到师资队伍不再团结。 对于教师来说,职称评审可以说是“每评一次都受伤”。 那么为什么职称评审这么难呢?

修士太多,人太少,无法按照辈分排列。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都是按职务设置,按定额指标考核。

由于名额较少,部分学校采取职称评审与资格分开的政策。 有些老师虽然符合要求,但仍然需要等待名额。 一线教师职称评定更是困难重重。 他们需要根据资历进行排名,并由每一位退休的人接替。

一些地区的特殊政策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更短。 湖南一小学校长为“多退少补”的政策而苦恼:“假设我们学校高级职称比例是70%,但要求的比例是50%,如果超过“名额上,不会有什么区别。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已经连续五年没有指标了。”

河南一中学校长认为,“这种职称评定制度不仅伤害了某位教师,也对整个教学团队产生了影响”。

教学水平不如注水纸

过去,职称评审的考核标准对于投身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并不是很友好。 因为评价标准过于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论文数量、课题数量、学历等。 事实上,大多数一线教师都背负着沉重的教学负担,要求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和发表论文显然是不合理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很多老师花钱买空间发表论文,就是为了找人代写,甚至形成产业链。” 有的地方审稿一篇论文要50元,一个县一千篇论文要5万元。 每个提交论文的人都会获得一份证书。 过去很多教育协会都存在这个问题,导致论文的价值降低。 ” ——其实,能够成为教学实践专家的优秀中小学教师,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不一定非要用论文的形式来表达。 职务评价催生的“作品发表”可能是学术腐败。 优雅的说法是,它并不能证明老师有相当的科研水平,更不能证明老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能力。

行政因素干预评估

某中学校长认为,过去教师职称评审行政权重过重。 从配额的分配到谁可以选择提交材料,都是行政力量主导的。 评审委员会中,谁优先、谁通过的问题存在行政因素,很容易导致职称评审成为关系和借壳的温床。 “表面上看是材料的选择,集体研究决定,但实际上是行政干预,有领导的问候,还有附加指标。最终被选中的人,从升职开始就被暗中护送。”他们审查的时间。”

获得职位可能会导致倦怠

过去,在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是大多数教师能够争取的最高职称。 中学教师一般在35岁至40岁之间可以获得“中学高级教师”称号。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应该是专业技能成熟、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骨干力量。 但部分教师获得职称后工作热情下降,职业倦怠凸显:不愿参与优质课程评估、论文评审、开展科研项目。 和其他工作; 有的甚至不愿意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

201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哪些?

2015年2月

教育部发布2015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八月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九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视频电话会议,制定改革时间表:

12月底前

各省份改革实施方案报两部委批准;

2016年

完成人事交接及初审;

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目前已实现常态化审核,新系统已全面步入正轨。

新职称制度将中、小学教师职称(职称)两大系列合二为一,改变职称(职称)评价过分重视论文、学历的倾向,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绩效。 同时,职称(职称)评价与岗位招聘体系有效衔接。 新制度带来的变化,让那些因职称评定而苦恼的教师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孩子王”也能点评教授

职称改革政策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岗位)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最高职级设置为高级,使他们拥有与教授、研究员同等的职业发展空间。

将原独立中学教师职称系列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立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也一下子打通了。 小学教师也可以被评为教授。 老师们的努力更是得到认可。

教师道德和表现受到重视

修改评价标准,注重师德、业绩、实践经验,改变过分看重论文、学历的倾向,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淡化论文和学历的色彩,会给乡村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师德和绩效的重视也将更有利于乡村教师。 对于常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注重实践教学的教师来说,也将受益匪浅。

考核招聘与福利落实相结合

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招聘相结合烟台职称评审,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决因评审与招聘分离造成的就业与薪酬矛盾。

改革前,我们一直有两个评价和用人制度。 一是评价与定位相结合。 只要评估通过,即可实现相关效益; 二是考核与用人分离。 即使老师被评定为职称,如果单位没有空缺职位或者不聘请人,你也无法完成你的工资待遇。 第二种情况让很多老师非常难过。 他们准备了那么多的材料,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 如果最终不能交付,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同行评审行政干预受到重视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公布结果,接受监督。

以往职称评审制度被诟病的一个方面是评审权主要掌握在教育行政部门手中。 从考核、配额分配到审查,行政部门的权力太大了。 改革后将实行同行评审,评审的专业性、行业针对性、透明度等都将得到提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同行评价必须取消与行政部门的关系,这样我们的评价才能更加公正、公开。

对于职称改革,您有什么希望吗?

中教军曾做过一项近3万人参与的调查,68%的教师认为现行职称评审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 不少教师向中教军表达了对职称改革的期待。 综上所述,总结出以下几点。 老师们快来看看,这也是你们的希望吗?

增加高级职称指标和名额

我国有中小学教师1270万人。 多位校长和教师反映,高级职称数量少,门槛高,教师望尘莫及。 “高级、中级职称名额早就满了,新人不知道还要等多久。职称越高,年龄越大,工作量就越少,影响积极性的年轻人”。 陈秀兰老师说道。

归根结底,教师最希望增加职称指标的数量和指标,让达到一定标准的教师能够从职称中有所收获。 这也将改善工龄和年轻人不评职称的现状,教育氛围会更好。

我们希望评价标准和过程更加科学、公正。

少看证书、几篇论文,多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是很多教师对职称改革的期盼。 老师们表示烟台职称评审,改革后,职称评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成为科研之争、论文之争、人脉之争、资格之争。 只有拥有学生的老师才能称为好老师。 我们要想办法奖励那些不擅长或者没有时间搞科研,但却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特别受学生欢迎的教学专家。

如果教得好就能成功,谁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身上呢?

缩小职称工资差距,提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

烟台市中学教师李政表示,初级教师一般都是年轻教师,高级教师大多是从一线退休的老教师。 学校里最累的工作是初中级教师的工作。

因此,教师们认为,有必要改变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让工资分配更加合理、公平。 一方面,教师希望建立职称自然晋升制度,主要考虑教师学历、教学经验等因素; 另一方面,建议缩小高、中、初级职称教师工资差距,加大绩效工资差距,真正落实绩效工资。 更多的工作,更多的回报。

实现考核与用人一体化,及时实现薪资福利

不同级别的职称对应的薪资福利也不同。 这是对优秀教师的奖励。 如果职称之间的薪资差距合理,也可以成为全体教师工作的激励。 因此,教师们呼吁,既然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比如被授予高级教师职称,就应该让他们享受高级教师的待遇。 这是对人才的肯定,也是对人才的尊重。 教师职称要纳入考核和聘任。

淡化论文和英语,为乡村教师扫清障碍

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教师? 广东佛山一小学校长张永辉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 “如果一个老师在边远贫困的地方教书育人30多年,即使没有学术论文,国家也应该承认他是高级教师!”

教师呼吁对乡村教师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虽然他们没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较高的英语水平,但他们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热爱是一样的。 对于这样一群老师来说,论文和英语怎么会这么重要呢?

正如河南大学副校长所言,常老师可以代表多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潜心教学、深受学生认可的优秀教师。 但这些好老师的辛劳、无私奉献和应得的荣誉却无法代表。 和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一样,钟教军希望2016年的职称改革能够让更多受学生喜爱、班级优秀的教师得到应有的鼓励和评价!

实习编辑| 齐晓军

编辑| 杜润南

参考文章:

央视:“河南大学一名教师在特殊情况下晋升副教授,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的课。”

新华网《烦人的职称评审能停吗?——聚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新华社“教师职称评定被诟病为痛点,有的教师20年没有晋升。”

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录用的奇怪现​​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6年完成人员换届》《职称改革:基层教师有四个希望”

中国教育报微信“职称改革,老师们还期待什么?”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方方面面都是红利! 《三万名教师“呐喊”:我要这样评职称!》《职称改革,老师们还指望什么?》

文汇报《2015:教育综合改革年:大中小学颠覆性变革》

济南日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时间表的公告》

江苏民金网《“高职称”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亟待关注》

海峡教育网《教师职称改革提上日程,让我们来听听教师的声音》

烟台职称评审公示网站_烟台职称评审_烟台职称评审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