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烟台市物流发展空间规划草案公布。
规划范围:全市。 重点规划范围为市辖五区(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蓬莱区)、黄渤海新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战略定位是构建“海、陆、空交通”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塑造现代物流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烟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品牌,创建环渤海国际物流中心城市、陆海双向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
到2025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作用显着发挥。
到2035年,港口型、生产服务型、贸易服务型、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面发展,环渤海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和陆海联运功能双向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基本建成。
新形势下,烟台为何要充分发挥物流优势?
近年来,现代物流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量年均增速达到5.6%,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也稳步下降。
到2020年,社会物流总额将突破300万亿元,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达到2000个左右。 2020年物流50强企业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30%以上。
传统物流已开始为当前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然,物流发展较快的城市自然需要交通的帮助。 烟台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交通枢纽城市,也正在为发展现代物流做准备……
其中,2022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400万标箱,较三年前同口径分别增长36.2%和33.9%。
这是烟台港146年来首次突破亿吨,跨越2亿吨、3亿吨大关用了12年。
因此,烟台港将在打造烟台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品牌方面承担重要责任。
此次物流发展空间规划提到构建“两轴四区”现代物流发展空间结构。
“两轴”即“环渤海-德龙岩”和“跨渤海-连”海铁联动发展轴;
“四区”分别是产业链综合物流功能区、区域商贸物流功能区、制造业物流功能区、冷链和城乡配送功能区。
规划布局西港区、蓬莱东港区等六大港区。
建设蓝烟铁路、德龙烟铁路等“三纵四横多支”铁路网和荣乌高速公路、木莱高速公路等“四横五纵”高速公路网。
建设东北亚、非洲、东盟3条国际海上走廊,东北三省、黄海等2条国内海上走廊,欧亚、长三角、东北亚3条陆上物流走廊烟台国际物流公司烟台国际物流公司,建设东北亚洲,以欧亚大陆、非洲、东盟为主导的“大进大出”的陆海物流大通道。
以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为枢纽,加大海外仓布局,开拓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航空货运腹地资源以及高附加值航空货源地金币、高端装备、生鲜食品;
增加国际国内航线数量,开通全货运航线,与长岛、蓬莱、招远、莱州、栖霞、莱山、莱阳、海阳8个通用机场对接,打造航空枢纽大通道。
从物流渠道来看,烟台已开始进一步拓展对外物流发展路径。
对外,烟台正在开拓新市场。
自贸区烟台片区于2019年挂牌,自贸区的到来不仅给该市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也加强了烟台与日韩的产业交流。
2020年,烟台实际利用日韩资金2.2亿美元,增长218%,总量居全省第一。
随着海、陆、空交通网络的完善和现代物流的新布局,烟台下一步的目光瞄准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
形成多种物流发展模式,全面建设环渤海国际物流中心城、陆海双向国际物流枢纽城。
对内形成“一核”“三园”物流枢纽+城乡三级公共配送的物流节点体系。
“一个核心”是烟台国际物流港。
包括西港区、蓬莱港区、栾家口港区、龙口港区物流园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园区。
“三园”是黄渤海国际陆港、胶东智慧物流港、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
黄渤海国际陆港位于福山区。 是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物资储备和交易中转站、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带动城市、辐射清渭的公铁联运示范基地。
胶东智慧物流港位于莱阳市。 将建设胶东最大的带动全市、辐射清尾的电商快递配送中心、胶东半岛冷链物流中心、胶东半岛城乡协同配送中心。
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位于莱州市。 建设口岸仓储中心、进口大宗商品转运中心、大宗商品多式联运枢纽、粮食储运中心。 与烟台国际物流港联动,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三级配送”是指公共配送中心、配送站、配送点三级节点。
从规划看,烟台物流业提升空间很大,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将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规划提到,到2025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将发挥显着作用。
2023年即将结束。 2024年烟台将如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