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每时每刻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那就是时间! 时间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岁月,更承载着生命!
1915年,《时光》在烟台诞生。 中国第一家机械钟表厂宝石钟表厂开始生产。 烟台成为全国机械钟表工业的发祥地; 1960年,“宝”牌商标变更为“北极星”,北极星推出; 1980年,张兆基成为北极星成员。
“中国的钟表有一颗星星,她就是烟台的北极星”于1987年红遍全国,当年的百万零时报时震惊了世界。 1987年版的《红楼梦》甚至还有北极星的力量!
钟表是机械之母烟台钟表学校网同学群,北极星是钟表之冠,张兆基是传统制表技艺的无形传承者!
“朝阳街是烟台对外开放的象征和标志,没有钟表,就没有朝阳街的灵魂。” 张兆基认为,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钟表。
13岁时,我修理了家里的小闹钟。
张兆吉与手表的缘分或许是从童年就开始的。 1957年出生于蓬莱的张兆吉从小就喜欢“动手”。 拆装家里的小东西是张兆吉最大的爱好,尤其是拆装精密钟表,一直对张兆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闹钟也是宝贵的家产,所以张兆吉家里那个自制玻璃罩的小闹钟是不被允许拆开的。
机会还是来了。 这些年来闹钟走得越来越慢,必须修理。 要想找人修理,你要么得喝一杯以答谢人家的恩惠,要么得付修理费。 无论哪种方式,对于生活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张兆吉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向父母保证可以修好后,他终于得到了拆装闹钟的机会,圆了他“觊觎已久”的梦想。
张兆基的承诺得到了兑现,他让它恢复了正常运行。 “其实闹钟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灰尘多了,洗一洗就可以了。” 张兆吉用汽油给闹钟“洗澡”。 让它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虽然只是一个小闹钟,但其实有六十七十个零件,组装的时候很容易出错,我就是一件一件拆开,一一记录下来,组装的时候就组装起来。”按照我之前记录的顺序。” 这次经历,让张兆吉深深感受到了钟表的精准与神秘,并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敬畏和热爱的种子。
这一年,张兆吉才13岁,还是个初中生。
21岁时,他报考了山东轻工业学校钟表专业。
黑暗中仿佛有一根线,牵引着少年张兆吉的脚步,让他不断靠近时钟。 1977年恢复第一次高考时,村里不让他参加,因为村里要重点培养他。 1976年高中毕业后,担任生产队副队长。 1978年,山东轻工业学校为山东培养钟表人才,在聊城、济南、烟台、青岛地区招生。 高中毕业的张兆基凭借对手表的敬畏和热爱,最终说服了村里允许他参加高考,他也如愿考入了这所学校的手表专业。
实际学习是从木钟厂技工学校开始的。 两年后,张兆吉被分配到木钟厂。 他从一线工人、班长、车间主任、团委、销售、厂长、董事长做起。 可以说,张兆基几乎涉足过钟表行业的许多关键岗位和重要企业。
十五岁那年,张兆基开着村里的东方红拖拉机犁田,玩弄水泵、柴油机、扩音器、有线电视广播等“物体”。 他的“无量”早已在村里小有名气。 凭借上“科学课”的经历,他被村民视为人才。 自从张兆吉开始系统研究钟表后,村里几乎所有的钟表修理工作都是他负责的。 “每次放假回家,村里的坏钟都送来了。”
带领团队技术攻关荣获“银奖”
两年的钟表“技术班”学习,让张兆吉受益匪浅。 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机械制图、材料力学、钟表原理、生产技术……虽然是中专学历,但张兆基和同学们的学历并不比大学低。 理论学习加上扎实的实践,让张兆基成为了钟表界的专家,也让他喜爱上了“这么聪明、这么有技术”的手表。
在年轻人张兆吉看来,钟表是机械之母! 机械的很多原理和设计理念都来自于钟表。
当了三个月的一线工人后,他成为了班长,两年后又晋升为车间主任。 不久之后,他还担任了团委副书记……张兆基火箭般的晋升速度来自于他扎实的基本功和踏实的作风。
烟台作为全国钟表业“老大”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初陷入危机。 为了扩大木钟生产,宝来开始与乡镇企业合并,产量增加。 加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钟表产品质量开始下降。 烟台也因此失去了连续多年全国质量评价第一的位置。
1982年,张兆基担任车间主任时,正陷入全厂的“优胜者”竞争。 他带领一个负责生产钟表机芯核心零部件的小装配车间开展技术攻关活动。 重新验证所有工序,推翻不好的,继承好的,努力创新,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和精度。 在全厂的努力下,北极星机械钟终于重新夺回了“老大”的地位。 科技创新的那一年,张兆基从来没有在晚上十二点之前回家,也没有休息过一天。
“在进行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去的很多事情都是靠经验,是老技术人员多年积累、代代相传的。” 张兆基感谢这次失去“老大”地位,给了钟表一个升级、转型、进化的机会。 ,允许北极星重新定位自己。
北极星强势卷土重来。 1982年,仅一年的木钟销量就超过100万只,销售额超过3亿只。 与此同时,闹钟和手表的供应超过了需求。 要知道,这个3亿多的销量诞生于1982年,那是一个一毛钱瓜子能撑半下午的时代。 张兆基对北极星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
工作三年后,荣获山东省国家质量管理奖。
1983年,刚工作三年的张兆吉带领团队通过技术攻关荣获山东省全面质量管理奖。 这是木钟厂首次获此殊荣。 颁奖之际,对于张兆吉来说可谓是人生双喜临门。 他的妻子即将临盆,儿子也即将出生。 刚在泰安领奖章,我立刻就收到了家里传来的好消息:张兆基“晋升”当爸爸了。 改革开放初期,北极星率先进入国内市场。 “以前的销售全部交给烟台百货大楼,统一进销,全国配送。” 以其前瞻性的眼光。 1985年,木钟厂成立了销售部,最终取得了自有产品30%的销售权。 张兆吉任第一副科长。 “不敢坐在办公室里,只要你在办公室里,就会收到无数的求饶信。” 如今的销售人员也不在办公室,因为他们必须挨家挨户推销。 不过,张兆吉当时并没有坐在办公室里,而是挨家挨户地躲起来。 “请买”的青睐。 “太好卖了,太难买了。这钟是当时结婚四大用品之一,如果能买下北极星钟,那就更有名气了,结婚的人都想买北极星钟,抢着庆祝五一节。11日,北极星向公众出售了十、二十只外观上有小瑕疵的“二手”钟。天还没亮烟台钟表学校网同学群,人们就排起了长队,很难抢到。根本无法忍受求饶。” 届时,所有北极星产品必须在发货前付款。 “快的要半年才能发货,往往要一年才能发货。有一次工厂需要三百万,销售部门不到两个小时就凑齐了,配送部门的商家都跑来了交付支票。” 张兆基至今还记得自己去北京出差时被“抢劫”的经历。 他本来是偷偷去的,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消息被泄露了,“火车站出口有四辆小车在等我,这让我很尴尬。我不知道该坐谁的车” ,于是当场讨论先去谁家,再去谁家……”
自主销售后,木钟厂逐步布局市场布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1987年集团公司成立,同时成立了北极星银行、金融中心、北极星教育中心-钟表公司技工学校、山东烟台信息工程学院、技术中心、销售中心等十大中心。公司等在全国拥有2000多个销售网点。 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物流网络和车队。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逐步大规模引进高科技,提升钟表业,将北极星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中国钟表有一颗星,她就是烟台的北极星
在张兆基先生看来,北极星给烟台带来了两大贡献:一是始建于1915年,是中国现代机械钟表行业的发源地,为烟台带来了历史文化;二是北极星为烟台带来了两点贡献。 “中国钟表有一颗星星,她就是烟台的北极星。 “这句广告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在全国默默无闻的烟台树立了形象,扩大了宣传力度。
事实上,1987年“中国钟表有一颗星,她就是烟台的北极星”风靡全国,与张兆基不无关系。 1987年春节,北极星再次闪耀全国,走进全国人民的心中。 那是震惊世界的百万春晚午夜钟声! “我们在北京西客运站北广场建了两座大钟楼,钟楼上巨大的‘烟台’两个大字让烟台闻名于世。” 还有至今难忘的1987版《红楼梦》,里面也有我们烟台。 北极星的力量!
人生能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巨大的成功。 张兆吉成功了! 如今,虽然钟表行业不再风头正劲,但北极星作为烟台市的百年民族品牌,扎根烟台,以创新求生存。 怀着振兴民族钟表工业的使命和情怀,北极星继续用钟表技艺传承烟台市的文化历史故事。 。 作为市制表技艺项目的非物质传承人,张兆基对宝来的未来依然充满激情和信心!
文/YMG全媒体记者 曲彩云
摄影/YMG全媒体记者 金海山 通讯员 陈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