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杭州有望跻身2万亿城市俱乐部与成都共同竞逐

admin

2万亿GDP正在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起点。

近日,武汉两会透露,全年GDP预计增长6%左右,地区GDP预计突破2万亿元。 全市能源水平大幅提升,武汉发展站在新起点。

作为首个突破2万亿大关的中心城市,武汉GDP总量超越长沙、郑州、合肥等省会城市,稳居中部第一大城市。

据此前当地官方媒体报道,今年,杭州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烟台软件业收入,成为特大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即将突破2万亿元,2023年将成为杭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意味着,武汉、杭州有望同时加入2万亿城市俱乐部,与成都争夺第二大省会城市。

01

去年,1万亿元城市、2万亿元城市、3万亿元城市迎来全面扩张。

今年,广州、重庆晋升为3万亿城市,常州、烟台跃升为1万亿城市水平,武汉、杭州共同迈向2万亿时代。

一旦武汉、杭州双双晋级,我国内地2万亿城市数量将增至9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

加上香港,中国已经拥有10个2万亿城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凸显了“大国、大城市”的经济格局。

除实力最强的地级市外,这些城市要么是直辖市、实力雄厚的省会城市,要么是计划单列市。 他们是所在省份、都市圈、城市群乃至大区域的佼佼者。

内地31个省份中,除四大直辖市外,还有27个省会/省会城市。 广州排名第一,成都、武汉、杭州是第二大省会的有力竞争者。

三大省会城市的经济实力向来接近。 武汉先是领先,随后杭州一路攀升,最后成都追上。

在万亿城市争夺战中,武汉、成都在2014年突破,杭州在2015年迎头赶上,几乎遥遥领先。

然而,从1万亿到2万亿,成都迈出了第一步,并于2022年正式推进,用了8年时间; 而武汉、杭州等到2023年,武汉用了9年。

这背后,最大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武汉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意外冲击。

那一年,武汉GDP同比下降4.7%,这是自197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不仅被成都拉大差距,还被杭州连续两年超过。 直到2022年,才以微弱优势反超,重返第八城市。

当然,成都超前推进的背后,也不乏城市合并带来的提升。 城市扩张一直是扩大经济规模的捷径,合肥、西安、济南、长春等省会城市都是受益者。

我们不回避城市扩张带来的贡献,但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内大循环等国家战略的助力也不容忽视。

武汉曾是城市合并的热门候选之一,“鄂州合并”的呼声也一直不低。

武汉和湖北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跨城地铁正式连通,“双机场”格局已形成。 然而,过去几年却错过了扩大产能的机会。 如今,在国家严控省会扩建的禁令下,大概率只能无限期搁置。 。

如果没有产能扩张的捷径,武杭的GDP之争只能回归工业。

02

武汉和杭州同为实力省会城市,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说起武汉,工业是最大的标签。 汽车制造、钢铁、光电、医药等行业都不可避免。 许多行业具有全国影响力。 就连上海也很少到武汉招商引资。

说起杭州,素有“电商之都”之称。 是唯一能够在数字经济上挑战北上广深的二线城市。

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武汉第二产业占比35.6%,杭州第二产业占比30%。 工业已成为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

衡量一个城市的制造实力,最直观的指标无疑是主要工业产品的分布。

从主要工业产品来看,武汉最擅长制造汽车、显示器、光缆、手机、计算机、显示器、空调、钢铁生铁等。

这与武汉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电机制造、钢铁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五个主要千亿级工业产业不谋而合。

相比之下,杭州在统计公报中并未披露主要工业产品信息,但从年鉴和公开报告来看,杭州最擅长制造监控设备、机器人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纺织品等。 服装等等。

目前,杭州仅有电子信息产业、电气机械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 这不仅低于武汉,也低于同省拥有8个千亿级产业的宁波。 。

烟台软件业收入_烟台工资收入_烟台市收入水平

武汉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城市,最重要的两个产业是汽车和光电。

我国有七个传统汽车生产基地,武汉是其中之一。 2022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35万辆,高于历史峰值的190万辆。 汽车工业产值占全行业的1/5以上。

汽车产业的兴衰对武汉经济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当前,全国汽车产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新能源汽车风靡全国。 武汉能否重拾辉煌,值得关注。

与汽车相比烟台软件业收入,光电信息产业无疑是武汉布局的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兴赛道。 与汽车产业一起加入先进制造“国家队”集群,也是全国唯一的光电“国家队”集群。

根据规划,到2025年,武汉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6000亿元,“中国光谷”有望升级为“世界光谷”。

集成电路的崛起,让武汉在新赛道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长江存储实现了国产高端存储芯片零的突破,打破了欧、美、日、韩在全球存储芯片领域的垄断,使武汉成为集成电路行业的竞争者。

相比之下,杭州早在20多年前就选择了信息化作为主导方向,并确立了其在电子商务行业的“霸主地位”。 然而,制造业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2000年,杭州第二产业占全国一半以上。 2010年下降至47.3%,2022年迅速萎缩至30%,成为第二产业占比最低的万亿级城市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杭州再次提出“制造计划”,以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作为“双引擎”,带动经济又一次跃升。

杭州新一轮“产业振兴”重点聚焦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系统。

再说制造业,杭州的短板在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新兴产业。 但其优势在于数字经济发达、人才不断涌入、创新强度高。 在人和企业的争夺战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果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能够崛起,杭州经济有望达到更高水平。

烟台工资收入_烟台市收入水平_烟台软件业收入

03

虽然产业短板明显,但杭州在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

杭州是我国数字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2022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076亿元,占GDP比重27.1%,占浙江省一半以上。 这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烟台软件业收入_烟台市收入水平_烟台工资收入

相比之下,武汉的数字经济虽然发展缓慢,但并不是最大的优势产业。 2022年,武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90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

数字经济是最热门的概念,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战场。 然而,很多人仍然不知道什么是数字经济。

根据官方定义,凡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综合应用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驱动力的,都可以归类为数字经济。 。

当然,这是广义的数字经济,覆盖范围极其广泛。 但作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中在“数字工业化”层面,包括互联网、平台经济、电子信息制造、智能装备制造、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

由此来看,杭州数字经济的优势在于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方面,而武汉则在于电子信息制造业。

这从互联网和软件产业的布局就可见一斑。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杭州有6家企业入围,包括蚂蚁科技、淘天集团、网易等,其中前十名中有3家企业; 武汉有3家公司,分别是斗鱼直播、盛天网络、福禄网络。

一个阿里巴巴就足以塑造杭州在互联网行业的领先地位,更何况还有其他企业的存在?

从软件产业收入来看,杭州是武汉的三倍多。

杭州和武汉同为14个国家软件名城之一,但两市软件产业实力却存在巨大差距。 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软件产业收入将达到8259亿元,而武汉仅为2519亿元。 杭州是武汉的三倍多。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软件名城,杭州排名第二,与深圳、杭州并列三星级城市,武汉排名第八,为二星级城市。

烟台软件业收入_烟台工资收入_烟台市收入水平

谁赢得了数字经济,谁就赢得了未来。 这是杭州近10年来飞速腾飞的原因,也是未来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04

武汉和杭州,哪个城市的能源水平更高?

从行政级别来看,武汉和杭州都是副省级城市,而我国副省级城市只有15个。 这些城市水平较高,有较大发言权,在政策布局和资源配置上享有一定优势。

烟台市收入水平_烟台软件业收入_烟台工资收入

从城市层面看,武汉去年升级为特大城市,而杭州今年城市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也升级为特大城市。 两个城市在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上具有可比性。

从科技创新水平看,武汉荣获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正瞄准国家综合科学中心。 这得益于武汉的教育强国地位,双一流大学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相比之下,杭州虽然拥有超级龙头大学浙江大学,但大学整体实力与经济实力不匹配,科研机构规模也不及周边城市,有待加强。 这在《中国最富有的省份台北》《缺少大学》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

烟台工资收入_烟台市收入水平_烟台软件业收入

从国家战略看,武汉跨越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被赋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任。

相比之下,杭州背靠长三角,产业发展空间更大。 但上海、南京、苏州、宁波等经济强城市众多,难以在城市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都市圈来看,武汉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均已晋升为国家级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是集中在省内的都市圈,而杭州都市圈是跨省都市圈。

从各自势力范围来看,武汉都市圈以周边8个城市为腹地,以“武鄂黄黄”为中心。 但周边城市经济总量普遍不高,对武汉依赖度较高。

烟台软件业收入_烟台市收入水平_烟台工资收入

反观杭州都市圈,“势力范围”已蔓延至邻近的安徽省。 圈内嘉兴、绍兴均为经济强市,产业互补空间较大。 但它们与上海都市圈有一定的重叠,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竞争。

烟台软件业收入_烟台市收入水平_烟台工资收入

从各自在全省的地位来看,武汉是独一无二的龙头,是真正实力雄厚的省会城市,也是湖北经济最大的支撑。

相比之下,杭州虽然在浙江省内独一无二,但还有同样是副省级、具有计划单列市地位的宁波。 宁波的工业实力甚至比杭州还要好。

因此,在浙江的区域战略中,杭州与宁波有着“两城故事”的关系,“核心引领、错位协同、联动创新、竞争合作、共赢”是其发展方向。

城市竞争毕竟是全方位的竞争,离不开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它还与国家战略、创新动力和城市发展方向密切相关。

突破2万亿,谁能走得更远,是武汉还是杭州,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