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歌声飞扬,欢声笑语随处可见,吉祥如意从天而降。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对新人——先生和女士的幸福结合。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两位新人及他们的家人,向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接下来,我宣布,婚礼仪式现在开始。好,请我们的音响师演奏庄严的婚礼进行曲,让我们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新人登台!……”
现在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胶东地区新婚夫妇的婚礼习俗,如果你还没结婚,你的儿女还没结婚,赶紧给他们收藏起来吧!
结婚前
第一步是去拜访或家访。经过多次见面和慎重考虑,如果双方及双方父母都同意这门婚事,婚姻关系就会通过一定的形式正式确认。这个过程在很多地方被称为“拜访”或“拜访”。在约定的时间,你会去男方家,主要是看望男方的家人,见见未来的岳父母和亲戚。
“看房”的午餐通常很丰盛。酒足饭饱之后,女方一般吃面条,表示新婚夫妇刚刚到,要用面条扎腿脚,以免“溜走”。晚餐吃饺子,寓意团圆吉祥。饭后,女方便要回去了,男方要准备好礼物,并给女方和随行人员一个袋子。至于袋子里装什么,男方则区别对待,侧重点也不同。看房一般选择农历双数日,因为双数吉利,如正月初六、初八等。
订婚
烟台人叫“看日子”,就是把婚礼定下来,然后商量一些婚礼习俗。很多朋友很好奇现在订婚礼金要多少钱,以前一般是1万1,就是万里挑一的意思。现在一般标准是3万8,或者3万178,或者3万1800,反正就是3万多,就是三个家庭一起出,包括1万1的订婚钱,2万的首饰衣服钱。也有人给2万8,最低限度还是原来的1万1。
男方到女方家“送婚期”,就是男方基本确定婚期后,就到女方家通知女方,然后双方商量确定最终婚期。这一天,新郎新娘开始称呼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新郎新娘改名后,对方父母就会给红包。红包的数额不限,基本原则是双数。
新娘的婚礼准备
烟台当地有结婚要穿红鞋的风俗。年轻人不喜欢红鞋,以后不能穿,但旧俗讲究。梳子、铜盆(洗脸盆)、镜子、红包是结婚当天要带的东西,新郎的衣服、鞋子,岳母、岳父的鞋子也要买。家里还需要爷爷奶奶。放两面圆镜子(亮面朝外)、两把桃木梳、两块肥皂、两个肥皂盒、莲子(或桃子)一对、枕套一对,用红绳系上两颗枣子、花生、桂圆、莲子、栗子,一个红包。最后用红包包住红盆,俗称“包福”。进夫家时烟台红先生婚庆,要有人从伴娘手里接过来,叫“接福”。此外,还要带一个红包盒。 打包之前,新娘家会在箱子底部放一些钱,金额不限。公公在翻箱子的时候要找到钱,夫家会按照金额来兑换,钱就归小两口了。所以一般新娘家会尽量放进尽可能多的钱,也就是说不管你放进多少,夫家都要拿出同样多的钱。哈哈,当然,这些钱都是小两口的。
到了夫家后,公公先用红布包着的擀面杖敲打盒子四周,再打开,然后把准备好的钱放进红盒子里,红盒子里面有红包、毛巾、镜子、四角的莲子/喜饼、一对鸳鸯枕套、秋衣、毛衣、栗子、苹果、桂圆、花生、芋头、糖、莲子等,这些都要成对,需要用红绳绑起来。一对红椅子,寓意有椅子居住。
婚礼前一天
男方:新婚前夜,在褥子、床单、龙凤被上撒上红枣、红栗、花生等(缝被子时,要找一个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吉人),再找一个未成年的男孩子与自己同床而睡,这叫“压床”,寓意子孙百千万。
新娘家:婚礼前一天新娘家会比较忙,亲戚如新娘的姑姑、叔叔等会在这一天来到新娘家,聊聊天。还有一种情况是新娘家自己招待客人(送女儿),也就是新娘的亲戚朋友在婚礼当天不来参加婚礼。如果是这种情况,新娘家会在婚礼前一天设宴招待亲戚朋友。
婚礼当天
结婚当天早晨,要在太阳升起前贴上大红的“福”字,从最外边往里贴,叫“福气外来,福气进门”。“福”字和对联要在天刚亮时贴上,要一直贴到天亮,以求“日子越来越红火”的好运。
新娘一侧的“福”字要从里向外贴,路对面也贴两个“福”字,不能正对着。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腰间要系红绳或小镜子,或放在口袋里。接新娘的花车去接新娘和送新娘回家时不能走同一条路。俗话说,走同一条路是走不回去的。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路线,记住。
车队一般人数均等,不穿有破洞的鞋子,伴郎为新郎开门,新郎为新娘开门。
招待客人,一定不能错过午休时间,再吵闹的闺蜜也要给吉时让路。出门迎新娘前,新郎要吃饺子,所谓“抬轿饺子,抬轿面”,就是“六六吉祥”的意思。吃的时候,记得碗里留两个饺子,因为饺子形似元宝,留元宝就是有余财。有的地方,新郎要带一块肉到新娘家,大约6斤左右,接新娘时,新娘母亲就把肉切下一块,留一半,另一半给新郎带走,好像叫“留娘肉”!烟台姑娘结婚,一般不放爆竹。
欢迎新娘
第一项是伴郎带领摄像师车队到婚房接新郎。伴郎到来前,婚房内外要贴好婚联等物。伴郎到来后,新郎、伴郎、婚宴人员(婚宴人员理论人数为车队总车数减一,即新郎、伴郎各一车,其余人各一车,称为“护送车”)由新郎父母亲属送上车。上车时伴郎需为新郎开门、关门。新郎在前往婚宴的途中,新娘母亲会请一个比较信任的人为新娘“开脸”。这也是从旧时流传下来的习俗,即用一根红线将新娘脸上、脖子上的细汗毛拧上去。 开面人用嘴叼起红线的一端,双手拉着线在新娘脸上比划着,然后拿两个剥了皮的煮鸡蛋,在新娘脸上轻轻滚,大概是想比喻脸蛋像蛋清一样嫩滑。还会念几句吉利的话。过程很短。
第二支车队到达新娘家,伴郎下车为新郎开门,将准备好的喜糖分发给围观的人群。新郎到新娘家时,门紧闭,无法顺利进入。新娘的伴娘和欢快的家人守在门口,隔着门逗弄着“进不了门”的焦急的新郎。新郎敲门,喊着“爸、妈,我是XX,请开门!”门那边会故意问:“你们来这里干什么?”门外的人一定要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来娶XX。”门里面的人又会问:“她对你来说是谁?”“她是我妻子。”门里面的人又问:“你爱她吗?”回答:“是的。”又问:“你有多爱她?”新郎回答:“一会儿不见她,我就想她,吃不好睡不好!” ……门里面的人,直到对新郎的回答满意了,才会开门。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装着钱的红包。新郎要从门缝里往里塞红包,其实红包里的钱并不多,主要是求吉利,让女伴高兴。往红包里塞一个,叫开门,如此反复几次,无数的红包散落一地,终于有一个好心人开了门,要钱的人才散去。
新郎在婚礼这个特殊的一天,郑重地一一说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既是一份确认,更是一份承诺,许下幸福的未来。父母养育女儿不易,将新郎堵在门外,让他感受到新娘来之不易,更要珍惜未来的婚姻生活。
温馨的提示:
红包内容可以少,但红包一定要足量,否则容易造成尴尬。另外,新娘的伴娘一定要给一个大红包,其余的要分成五元或十元的小红包。
拜别
新娘要向父母叩头告别,新郎新娘也要鞠躬以示尊重。
新郎和新娘上车
新郎新娘上车时,车上备有门帘、椅子、被子,还有花生、莲子、红枣、芋头、苹果等吉祥之物,当然还有铜盆馒头(一种很大很漂亮的馒头,下面是莲花形的底座,上面有吉祥的龙凤、鸳鸯、牡丹等)。
进入房屋
婚车到达男方家后,男方长辈会先把轿子抬回家,然后由一位女长辈接过女方带来的聚宝盆,女方到男方家前,要先敲门,声音越大越好。
新娘进夫家前,有一个大火盆挡住去路。火盆后面没有铺红地毯。胶东有这样一种说法,新娘要踩过火盆,以驱走身上的负气。出嫁时,新娘双脚不能着地,被火盆挡住,只能耐心等待。等到夫家觉得时间快到了,就会在火盆后面铺上红地毯,新娘才可以踩过火盆进屋。这就叫“憋气”。
进家门后改名“爸爸妈妈”,并可获改名钱。亲戚进家门时,客人手握新娘嫁妆盒的钥匙,而按习俗,公公则要翻箱倒柜。公公翻箱倒柜时还有一件趣事,就是旁边有人会唱一首“喜歌”——“公公翻箱倒柜,明年买田庄”。收拾东西前,新娘家会放些钱放在箱底,金额不限,公公翻箱倒柜时要把钱拿出来,男方家按金额兑换,钱就归夫妻俩了。而后公公在钉门框挂窗帘时,旁边有人又会唱一首“喜歌”——“一钉是金,两钉是银,三钉是聚宝盆”。 新郎新娘进屋后,要吃“子孙满堂糕”(用红丝线包着的两颗莲子),祈求子孙满堂,捧糕的人会说“咬一口糕,子孙满堂”(a lot 是方言烟台红先生婚庆,多多的意思)。
家属要为新婚夫妇铺床,把毡子、褥子、床单按顺序摆在上面,把被子折成长条,堆在炕上。窗台前要铺两张床,供新婚新娘“坐床”。同时在床单、被子下放上红枣、栗子、花生、莲子等,寓意“早立子孙”、“花花生”、“子孙连连”,预示家道兴隆,子孙满堂。然后新婚夫妇坐在床上,吃面条(即很宽很长的鸡蛋面,每人咬一头),喝喜酒。之后新娘要“坐喜床”。用大红纸包好6块砖,排成三层台阶,放在新婚夫妇床前,新娘踩上去才能上床。 这就叫“踩金砖坐婚床”,新娘要面朝东南(喜神东南、财神东南)坐在婚床上,迎财迎福。就连梳帘、炒菜用的砧板的摆放都有规矩,都有“婚歌”。新娘的嫂子卷着梳子唱:“小妹卷着小梳子,明年抱小侄子。”公公放下菜堆时,有人会唱:“公公滚菜堆,明年抱孙子。”婚歌类似于顺口溜,主要是用祝福的话语来解释各种具体的婚礼程序。
去酒店
新人下车前,放鞭炮,举行婚礼,开始设宴。宴席上,新人举杯敬酒。宴席上一般有三大菜,即海参、鲍鱼、对虾(胶东半岛习俗)。菜品总数一般为18道,也有28道至36道的。
菜品中会有两条鱼,一般一条淡水鱼一条海鱼。当菜上到一半时,淡水鱼就会现身,告诉客人菜上到一半了。然后最后一道菜是海鱼,然后才是主食——面条。菜品中通常有鸡肉、猪蹄、全家福等。
婚宴餐桌布置原则
第一席:妈妈家两位客人+岳父家亲戚(与父母同辈的亲戚)
第二席:新娘+主持人,副主持人为姑姑或者嫂子+新娘两边各2名伴娘+介绍人+岳父岳母的女性亲属
第三席:岳父家的贵客
第五席:来自妈妈家最重要的客人
第六座:岳父家;
表 7:我母亲的家……
类似地,餐桌的具体摆设也需要与长辈进行更多的沟通。
温馨的提示:
不能有错别字!不能缺席任何一桌!不要写头衔,只写名字!婚宴中,1号桌为“龙桌”,供所有男宾客就座,2号桌为“凤桌”,供所有女宾客就座。龙桌的主宾和次宾一般是新娘家来送新娘的叔伯、姑母、兄弟、弟弟,但这两人必须是同辈,叔伯兄弟不能是辈分不同的客人。龙桌的主宾和次宾是新郎家的长辈,以示男方对这桩婚事的重视。与此相对应,“凤桌”上的主宾和次宾是新娘家的女长辈。新娘是主宾,媒人和伴娘必须安排在重要位置。新郎和新郎父母一般不用入座,这样才能好好照顾宾客。 摆桌子时,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战友等一般都尽量排在一起,方便彼此交流。主宾、次宾一般都是新婚夫妇的亲朋好友或关系好的同事、朋友。来宾按资历排列,朋友按年龄排列,同事按职位排列。
这些基本涵盖了烟台最传统的婚礼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地方可能有些习俗会简化,还是希望这些传统能够被人们延续下去,这些特色能够不断焕发新生,同时这些习俗也给新人的婚礼带来不一样的甜蜜和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