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温馨的服务指导台、共享会议室、信息咨询室等功能用房整齐排列,免费提供LED液晶广告屏、电脑宽带网络……1月28日上午,走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甬江支路5号的亿达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展厅墙上“退役军人是创业的重要力量”的标语格外醒目。
“客户对我们的航空模型有新的需求烟台液晶,需要加快新产品的设计速度,但时间太紧。”“我们客户端上线一个月了,线下团队也要跟上。”……基地办公区一片忙碌,奔波忙碌的老兵们并未因为春节临近而放慢脚步。
退役士兵段启珍就是这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在给新客户提交产品方案后,段启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多亏有孵化基地的帮助,去年渡过难关真的非常艰难。”退役后,他依托基地创办了一家标牌公司。受疫情、厂商逾期付款影响,这家小本生意一度举步维艰。创业孵化基地得知情况后,主动向段启珍无息借款50万元,免除他半年的租金,并联系合作律师事务所提供免费法律援助,不到半个月就帮他追回了全部债务。
基地发起人之一吕世宁介绍,这个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虽然去年建军节前才揭牌,但目前已有26家军人创业企业入驻。“这得益于我们贴身管家式的服务。”记者了解到,在这里,基地提供“五个一”精准服务,包括1个服务团队、1个办公场所、1个专家团队、1个管理体系、1个交流平台。退役军人只需持退伍证或转业证,即可在基地免费享受工商注册、就业创业政策指导、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等一揽子创业扶持服务。 从事供应链管理服务的隋群告诉记者:“我退出现役后,想自己创业,就向基地反映了自己的想法和情况。基地给我提供了公司注册地址和免费办公场地,还在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感谢政府建设的孵化基地,让我在创业路上更加有信心了。”
“在顶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航空科技模型方向,发展势头很好。”在创业园,个体户干部张小宇一边和员工们一起鼓捣着一个航空模型,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创业心路历程。退役后如何适应角色转变、如何实现个人梦想、如何解决创业难题,是很多像张小宇这样的退役军人在创业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惑。针对退役军人的诉求和困惑,该基地利用现有的孵化导师团队和资深专家人才库,为退役军人提供能力培训、素质评估、项目选择、项目发展规划、解决创业发展瓶颈等专业指导。张小宇介绍,依托基地,已为中小学开展航空科普107次烟台液晶,为中小学培训科技教师226人次,辐射200多所学校、5万多名学生参与航空科技活动。 去年疫情期间,他还利用基地的网络化传播平台,指导烟台市中小学生开展“亲手玩航模、居家锻炼”等系列活动。
创业生态环境为何如此好?开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高建洲将其归功于“党建+退役军人创业基地”的实践。在开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浮来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指导帮助下,基地批准成立党总支,党员全部由个体退休干部组成。如今,“党建引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退役军人运作”的模式也成为其他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学习借鉴的模板。
“全市已有13个这样的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去年我市军创企业在参加全省、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名列全省前列。”烟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尤儒林说。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
走进基地,记者了解到,基地入驻企业涉及环保、建筑、新材料、教育等多个领域,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现在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对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军人创业企业从我们这个孵化基地走向成功。”卢世宁对未来充满期待。
(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综合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