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受访者提供
介绍
1||早在今年4月,天河区就曾联合27家企业、800余个零工在塘厦大山街“摆摊设摊”,这也是广州市首次举办招聘夜市。
2||因为靠近“气氛热闹”的商圈,“人流比较多元”,除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一些去商场玩,顺便过来“购物”的人。
3||曾经,互联网巨头是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一位科技巨头员工看来,“巨头有钱,就去;没钱,就都不愿意去。”
8月31日,超强台风苏拉登陆前一天,受强降雨临近影响,深圳天气异常闷热。
在学校、机场等一些户外场所纷纷发布通知,要求做好9月1日“停课、停业、停工”准备的同时,位于龙华区大浪商业中心的粉香城市广场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一场夜市。
下午五点,夜市开市,摊位渐渐热闹起来。不过,这并不是两广食客们的盛宴。来夜市的人们关心的不是小吃、茶水和娱乐,而是工作和工资。
“就业服务24小时开放,龙华招聘夜有工作机会”,这些大字挂在入口的显眼位置,提醒人们:这里是“招聘夜市”。
此次夜市招聘会由龙华区人力资源局和大朗街道联合举办,为期两天,目前已进入第二晚,主题为“筑梦青春·就业启航”,针对区内已离校但失业的高校毕业生。
龙华区辖内百家企业的HR坐在自己的摊位里,点亮灯火,期待着摊位外在夜市里闲逛找工作的求职者。
招工、设摊
这是龙华区今年夏季首次举办的“招聘夜市”,让劳资双方相聚、纳凉。
事实上,龙华区早已有“放人去夜市找工作”的经验,年初春节后,该区观澜街道也组织了“人才夜市”等线下招聘活动。
当时选定了2月份的6天时间,每天晚上6点半到10点半,42家参与企业提供了1200个岗位,需求人数为1400人。
如今,半年多过去,龙华区商家又再次“摆地摊”,时间缩短为仅仅两天,即每晚5点至8点。
作为本次招聘夜市的协办单位,深圳市龙华区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欧江在夜市第一天亲临现场。
在现场,他看到,求职者们在企业招聘区的摊位前走动、浏览信息、与招聘人员交流,也有人在就业服务政策宣传咨询区驻足,或在聚光灯下观看主播直播招聘信息。
人潮熙攘,热闹非凡,这种“接地气”的就业服务模式成功落地,让欧江兴奋不已。他怎么也想不到:数据显示,8月30日晚间3个小时,夜市就吸引近4000人进场求职,80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不过,同样是夜市招聘的第一天,8月28日下午6点,由广州市天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呀”夜市招聘会,虽然在天河区人流最为密集的正佳广场外举行,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显得冷清了许多。
“正佳广场以前是要收费的,时间安排很紧,我们计划8月底办就业夜市后,他们很支持,免费提供这两晚的场地。”主办方就业工作人员觉得,虽然地点和“时间”不吻合,但8月29日晚的夜市还是比较火爆的,天河区有60家企业报名参加招工,涉及金融、餐饮、信息等行业,HR招聘人员在各自的“摊位”和“展位”坐定,为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提供了2568个岗位。
这并不是天河区第一次举办招聘夜市,据上述天河就业工作人员介绍,早在今年4月,天河区就已联合27家企业、800多个兼职岗位在塘厦大山街“摆摊设摊”,这也是广州市首次举办招聘夜市。
“当时我们瞄准的是暑期兼职市场,最近又主要瞄准大学生,因为现在是毕业季。”天河区就业工作人员所在部门一直有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她说,之所以将活动从白天调整到夜间,是因为此前我市在番禺区举办过一场大型招聘会,时间是在白天,“但实在是太热了”。
自7月下旬广州越秀区牵头举办招聘夜市以来,天河区也加紧筹备。
不少人认为,广州、深圳等地夜市文化浓郁,可以将这种“热闹”的模式直接复制到求职市场,让求职变得轻松、愉快。
不过记者注意到,2023年高校毕业季过后,招聘市场“金九银十”前,七八月份的仲夏夜,不仅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甚至陕西、甘肃、新疆等全国各地,都纷纷开设了规模不等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夜市,热闹非凡。
企业邀请
和求职者沟通是林跃每天的工作,白天在校园招聘会,晚上在公司面试。现在,他也开始尝试挑灯夜战,寻找人才。
作为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HR,林跃在过去两个月里代表公司参加了普陀区多个街道办事处举办的六场招聘夜会。但他也表示,“整体效果一般,匹配度有待提高。”
由于招聘岗位需要经验,林跃所在的公司往年多是面向社会招聘。“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比较少,所以今年我们提高了招聘目标。”总结过去几场夜市“摊位”的招聘情况,交流过、有就业意向的人员有80人。截至8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前,他统计了一下,“基本有10人就业。”
匹配供需、促进就业,不仅是对参加招聘夜市企业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要求,也是夜市主办方的期望。然而,“Yeah”招聘夜市结束的第二天8月30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述天河区就业工作人员时,她却表示,“通过夜市报名,我们两个晚上都没接到一例成功的应聘。”
虽然结果惨淡,但更让这位工作人员感慨的是,自7月份举办这次招聘夜市以来,她一直很难收到企业的邀请。
“我们想挑选一些比较优质的企业,但从企业角度看,他们不太热衷于办夜市,更愿意在白天招聘。”上述就业工作人员透露,虽然8月28-29日不需要专门邀请或“游说”哪家企业来动员夜市,但内部还是开了好几场会议,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在校园组织“阳光就业”系列招聘会时,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邀请企业难度大大增加”。
考虑到天河区辖区“企业库”资源“庞大”,就业工作人员觉得,一家企业倒闭了,就找下一家,总会有愿意参与的企业。但现实是:“经过近两周的动员,参与的企业数量比预想的要少。”
当被问及原因时,她向记者透露,一是部分企业不愿意招晚上加班的工人招工,二是企业招工需求一般。
“人人各取所需,人人都要创新(招聘方式)。”选择人流量大的繁华商圈,摆摊设点,入夜后开招聘夜市,成为不少城市推广就业服务的“稳妥”模板。
“现在每个区、每个街道每月都会组织一次招聘会,就像校园招聘一样。”不过,让林跃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前段时间参加的环球港南广场举办的人才夜市招聘活动。
由于靠近“气氛繁忙”的商业区,“人流更加多元。”林跃告诉记者,除了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一些来商场游玩,顺便过来“购物”的人。
和在普通夜市摆摊一样,数十家“加班”招人的企业提供了1100多个岗位选择。林跃觉得,没必要太过认真,更多的是看运气,“运气好的话,能‘抓’到一些人。”
不同于校园内固定的生源,应届毕业生一旦离开学校,在校园外如何能接收到“呀”招聘夜市的相关信息?天河就业的工作人员谈到了“精准发动毕业生”的方法:“通过公众号推送、通过街道社区推送、给高校毕业生发群消息……”经过这样的多渠道宣传动员后,他们会要求参与的企业统计一下来夜市的毕业生人数,并到摊位前进行咨询。
李志(化名)冒雨来到天河区参加“呀”招聘会,“逛了一圈发现,都是知名企业面对面招聘。”
已经入职6年的李志并非应届毕业生,但在现场与几家有意向的公司沟通后,她觉得像自己这样有就业需求的“懒人”,“可以一次投递几家公司,省事”。
虽然大大小小的招聘夜市多针对2023届高校毕业生,但“目前市场人力资源的现状是供给小于需求”,上海一家投资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马飞说。
做了很多事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马飞经常关注公司所在行业的最新人力资源情况,但今年受聘成为上海市就业专家组成员后,他看到了更为复杂的就业现实。
上海各区就业办联合各街道统计失业人数后,组织了几轮就业辅导讲座,马飞成为讲座主讲人之一。正是由此,“我了解到,现在有很多失业的年轻人,都是闲在家里的。”
2023年不仅有部分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还有不少失业人员为了企业“活下去”,因为劳动力成本被“优化”而进入市场。
马飞形容现在的招聘市场是“卖方市场”,“以前HR只要70分就可以给一个岗位发offer,但是当大量求职者进入这个市场后,HR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可以提高到85分甚至更高才给offer。”
曲建锋的工作是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虹桥园区提供一些人才就业援助。“我们帮助虹桥园区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学校策划供需对接会,让企业信息直接传递到高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能更精准地提供服务。”
解决信息鸿沟,让就业机会直达,做实招聘。“就业是现在最重要的事。”然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曲建锋的切身感受是“做了不少事,但成效一般,需求不旺。”
尤其是目前企业招工力度和实际用工力度存在差距。据透露,不少企业看似达到了用工目标,但实际上空缺的岗位并不多。“企业都在压缩成本,大家都叫‘战略修复’。”曲建锋以上海为例,外资工厂外迁、规模大幅缩减,金融机构也普遍缩减,一些科技、互联网公司虽然校园招聘超过1000个,但“其实是受控的”。
北京一家互联网巨头近5年来已为高校毕业生发布数万个岗位,今年虽然没有增加招聘数量,但仍是科技公司中“招工”最积极的公司之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互联网巨头曾经是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一位科技巨头员工看来,“巨头有钱,就去;没钱,就都不愿意去。”
马飞所在的公司今年6月参加了上海市工商联组织的校园招聘。“以前企业参加校园招聘要收费,现在免费了。”在他看来,相关政府部门出面的目的是对接企业,帮助解决部分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猎聘网发布的《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19.61%的企业将校园招聘窗口延长至9月-10月,37.65%的企业“尚未确定时间,招满为止”。此外,一份针对应届毕业生求职偏好的调查显示,“薪资福利”、“稳定性和安全感”、“通勤距离/时间”、“工作所在的城市是否适合自己”分别获得了85.76%、66.67%、40.91%、35.76%的选票,而“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这一就业因素则排在第十位,得票率仅为13.33%。
毕业生最想就职的前两类企业类型是央企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如今的就业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业需求和观念也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猎聘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郑英梅发现,无论是适应、获取更多信息、与用人单位的沟通等等,都是如今大学生求职需求的变化,甚至求职都有了具体的需求和场景。
从促进就业的角度,郑英梅了解到,利用烟花氛围推介接地气的就业服务、与消费场景相结合的招聘夜市,不仅凸显了便民利民,还打通了就近求职、就近招聘的“最后一公里”。但据她了解,不少求职者并不太愿意到夜市消费场所找工作。
“就业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看来,举办招聘会、举办招聘夜市,都是为了让应届毕业生或更多求职者看到更多的机会、有更多选择,这是政府和社会稳就业工作的抓手。
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都发生着蝴蝶效应。记者看到,早在8月中旬,天河就业公众号就发出了一条信息“天河点亮‘招聘夜市’陪你过春夏秋冬”,公布了今年8月至2024年6月天河区“招聘夜市”的时间安排。未来每个月,都会有一场线下招聘会“搬到家门口”。每当夜幕降临,夜市便会开启,那些为了生计而努力工作的人,可以去逛一逛。
暑假结束了,上海各区的招聘夜市活动也于近日陆续结束。林跃听说普陀区长征镇也要办招聘夜市,人流会非常大,便跃跃欲试。“就算要加班,要是(辖区内)有夜市招聘会,我也要参加。”
采访中,以马飞、林跃为代表的企业,作为在城市土壤中生根、发芽、生长的企业,在政府需要提供就业平台、夜市新招聘模式蓬勃兴起的时候,他们都希望企业能成为种下就业种子的土壤,因为人才留得住、企业活了起来,未来的就业势头和经济信心才能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