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伦贝尔7月6日 题:中俄边境边城迎暑期旅游旺季
作者:张伟傲兰
“开车在界河上行驶,看着成群的牛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真是一次很棒的体验。”赵小天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刚结束在杭州的工作,就和妻子约好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边境自驾游。行程第三天,他们到达了室韦。“这里既有俄罗斯风情,也有蒙古元素。我还会再来。”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东北部,长达1733.32公里的边境线,成就了北方美丽的旅程。沿着边境公路,一望无际的森林、草原、湿地,随处可见蒙古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等不同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2005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活动,让额尔古纳河畔的蒙乌什韦苏木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俄边境小镇,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边境旅游小镇,每年夏季的六月底,这里都会迎来大批外国游客。
图为游客在室韦苏木体验骑马。 敖岚 摄
“夏天,每天有三四万人涌向室韦。”苏木党委书记达福拉说。整个室韦1467平方公里,都是2A级景区。室韦镇不大,开车绕镇一圈只需要几分钟。这里80%的人从事旅游业,有460多家商户。
常贵生也住在这里,他养了十多匹马,清扫街道,也是当地的边防卫兵。今年,他的民宿也将开业,他对未来很有信心。“周围都是做旅游的,我观察了很久,我家是俄式风格,和周围的蒙古包不一样。”
“我们的风景独一无二,北靠大兴安岭,隔界河相望。”2011年建成、2019年投入运营的奥洛奇庄园,距离室韦10多公里,是呼伦贝尔唯一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每年6月到10月,这里每一天都是赏花季,人工种植的杜鹃、玫瑰、牡丹等植物轮番绽放。负责人李孟德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是华俄混血后裔。他告诉记者,2023年这里的旅游收入将达到3000多万元。
从6月份开始,庄园进入了旅游旺季。李孟德告诉记者,边境发展得太快了,每年都在变化。“特别是夏天的夜晚,小时候这里的夜很黑很静;现在,高楼林立,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李孟德最近一直在思考通过直播卖货,“我们以前是农民,旅游、娱乐、直播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事,要一点一点去尝试。”
图为小朋友在奥洛奇庄园体验卡丁车项目。 胡颖 摄
如今,旅游热潮也延伸至周边其他边境城镇。
“现在我们乡有130多个家属旅游点。”几十公里外的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统战部委员刘晓燕告诉记者,这里以前以农牧业为主,2007年开始发展以俄罗斯家属旅游点为特色的边境旅游。“我们族群有将近一半是俄罗斯族和中俄混血后裔,丰富多彩的生活蕴含着文化底蕴。”
“去年从6月20日开始,连续70天,我家每天都是满房。”60岁的朱玉兰退休前是一名教师,现在经营着一家“游俄罗斯”民宿。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地道的俄罗斯生活。“和我们一起做饭,穿俄罗斯服装,吃俄罗斯美食,晚上还能点篝火。以前,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是外省人,但现在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周边地区进行短途旅行。”
“去年,一位游客在网上看到我的日常生活,就带着朋友来演奏。”朱玉兰收藏了不少俄罗斯民歌,她的哥哥朱义顺是镇上著名的竖琴演奏家。朱玉兰回忆说,那天晚上,这位游客拉着手风琴,哥哥弹着竖琴,大家载歌载舞,玩得不亦乐乎。
图为满洲里国门景区游客众多。敖岚 摄
据额尔古纳市文旅部门统计,7月份以来,额尔古纳市各景区、热门打卡点日均接待游客总量达2万余人次,迎来旅游旺季。
“旅游旺季结束后,室韦的人也会减少,”达夫拉说。大多数人会在夏天过后离开。“去年冬天,镇上只剩下大约200人,大部分是政府工作人员。大家都各司其职,巡逻边境,维持小镇的正常运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