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侨港镇:咸水歌传承非遗,四季风光美食诱人

admin

北海7月7日中新社报道,题:广西北海咸水歌唱出侨乡新节奏

中新社记者 冯淑敏 翟立强

“侨港一年四季风景秀丽,各行各业生意兴隆。海风凉爽,沙滩美丽,街边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供你品尝。”84岁的越南归侨老人郭雅诗用一曲蜑家咸水歌,形容家乡广西北海市侨港镇的美丽。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海咸水歌代表性传承人,郭雅诗出生于越南坡湾岛,其祖先都是以海为生的疍家人。郭雅诗告诉记者,咸水歌作为疍家人的口头语言文化,唱出来完全是靠个人的机智和想象力。

北海咸水歌童谣_北海咸水歌叹家姐_

图为2024年“桂三月三”期间,广西北海市桥港镇甸尖渔港举行的“疍家婚礼”。翟立强 摄

在郭雅诗的记忆中,咸歌是疍家人常用的交流方式,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疍家人“唱山唱海”,用咸歌来表达渔家生活的乐趣。

20世纪70年代末,包括郭雅诗在内的一批越南回国人员被临时安置在北海市迪角临时搭建的篷布棚里。“政府每天定量发放奶粉、蔬菜等食品。”郭雅诗回忆,在临时安置点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包括她在内的7700余名回国人员集中到中国和联合国难民署合作建设的侨港镇,住进了回国人员安置楼,从此有了栖身之所。

归侨保留着疍家人的随和性格,经常用咸水歌来表达对祖国的感恩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感染了迪礁渔民。付广昌就是一位热爱咸水歌的迪礁渔民。

傅广昌不仅能唱传统咸水歌,还能结合时代特点,创作出更加贴近生活的歌曲。“三月三日,三月三日,哥哥在海边吹喇叭;千条船出海打渔,拉上鱼虾满柜。三月三日,三月三日,妹妹在山脚下摘鸡藤;鸡藤香甜,哥哥妹妹开心地笑……”这首由傅广昌和孙女傅瑶音为《广西三月三》共同创作的新蜑歌咸水歌《北海三月三》,近年来以MV形式出现在网络上。

北海咸水歌童谣__北海咸水歌叹家姐

图为付广昌(左)与女儿(中)、咸水歌爱好者吴富娟(右)探讨北海咸水歌演唱技法。翟立强 摄

这首描写北部湾渔民生活的“新海水歌”的歌词,傅广昌只用了一个上午就写完了。他想起现居澳大利亚的孙女傅瑶音是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悉尼国际艺术团民谣独唱演员,让她来作曲、演唱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两人便一起完成了这首歌。

“传统咸水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心去说、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南宁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黄妙秋认为,演唱群体年龄偏大、船民上岸后转行从事其他行业,脱离了海上原有的生产生活环境、居住地分散等因素,使得北海咸水歌面临传承的艰难。除了加大收集整理保护力度、在校园开展咸水歌外,还可以探索网络直播、短视频、MV、云演唱会等新的表达传播形式,吸引年轻人关注和传承咸水歌。

“没有经历过异国他乡的艰辛,很难理解我们今天归侨的骄傲。”郭雅诗说。如今,子女们事业有成的郭雅诗搬进了新公寓楼,她经常和一群热爱咸水歌的老归侨一起喝早茶、“唱”咸水歌,或受邀到当地小学教孩子们唱咸水歌。她希望通过唱咸水歌,唤起香港华侨对疍家渔歌的记忆,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喜欢古老的疍家渔歌,让咸水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正如郭雅诗在歌中唱到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侨港镇不仅成为广西重要的渔业镇,归侨侨眷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出了充满异国风情和疍家特色的侨港风情街、侨港砚子街,侨港镇也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