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记者彭宇嘉:我现在在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的一个山顶上。从航拍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大家可能发现,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里,有一块裸露的土地显得突兀。森林覆盖率这么高的地方,为何会出现这么一块裸露的土地?其实,这是一座长期遭受水土流失困扰的山体,是当地专门保留下来的水土流失防治区。
中央电视台记者彭宇嘉: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过去,长汀县和这个防治区一样,都是荒地,到处都是“秃山”。由于缺少植被覆盖,地表土壤被冲走,土壤沙化贫瘠,只能生长一些低矮的马尾松和杂草。夏季气温最高的时候,这里的地表温度超过70摄氏度。加之土壤呈红色,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为火焰山。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这里的人民与恶劣的生态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如今,长汀县青山绿水,生机盎然。
长汀是如何实现如此巨大的转变的?二十多年来,当地一直在不断探索,采取各种方法来治理水土流失。眼前这个山头,是近几年开始治理的严重水土流失区,这里实行的是草灌乔混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这里的植物种植方式设计精巧,地面上有沟渠,沟渠里种植一些灌木、草本植物。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呢?因为在这条横沟里种植合适的植物之后,可以拦截地表水流,保持沟渠里土壤的湿度,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后的土壤会逐渐发生变化,慢慢变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
25年来,长汀摸索出越来越多的“治荒秘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长汀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生态治理创新之路上。2023年,长汀县签订了全国首份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水土流失治理后形成的绿水青山,通过碳汇交易,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
此外,长汀充分运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户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发展林下蜜蜂、林果、河鸡等林下经济,让森林成为水源、钱库、粮库、碳库。
如今的长汀县山青、水清、田沃、人富,森林覆盖率近80%。长汀经验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要样板,长汀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