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赛观察
以交通狂欢为主打的小游戏,重现了昔日经典的STG(弹幕射击)玩法。
在卡牌、MMO、SLG塔防等游戏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飞机射击卷土重来,与斗地主并肩而立。手游十年,有些品类败北再战,而有些曾经辉煌的品类如今却日渐没落。
《雷霆战机》作为手游早期爆款的标志性产品,能够重回大众视野,多少让人有些感动。回头想想,包括《全民打飞机》在内的2014-2016年极其辉煌的STG休闲代表,却在2018年左右迅速退出TOP 100,逐渐销声匿迹。
回归的STG依然保留了过去的味道,经典但是创新还是比较慢。
辉煌、衰落、复兴?
如果对比手游和小游戏的发展历程,射击飞机能火爆也就不足为奇了,二者形成了一种呼应,都在市场初期熠熠生辉。
射击飞机是手游行业最早爆发的品类之一,2014年,iGame研发的《飞机大战》和《雷霆战机》成为腾讯占据该品类第一的利器,除了射击飞机,还有《宫保奶奶》系列等弹幕动作游戏。
以《空战》为例,上线后便长期稳居畅销榜首位,甚至在2016年中旬,还通过事件营销,从《王者荣耀》手中夺得了第一的位置。
当STG在手游中开始没落的时候,小游戏也正处于萌芽阶段(18-20年),这个新市场中不乏轻度STG产品,包括“天天飞喵”这样的变种创意玩法,但由于当时小游戏变现能力较弱,人们对其关注有限。
据行业报告显示,上半年小程序手游营收166.03亿元,同比增长60.5%。其中,内购产生的实际销售收入90.98亿元,同比增长81.56%;广告变现收入75.05亿元,同比增长40.74%。小游戏市场收入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内购收入占比也逐年提升。
随着疯狂加速,2024年上半年微信小游戏投资数量突破1.39万款,同比增长42%,逼近同期手机游戏APP投资数量1.46万款。
《雷霆战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重回畅销榜榜首,一方面说明了“老玩家”一般用户对于经典玩法的接受度(小游戏本身的用户属性),另一方面也是路线之争的说明。短期内,STG的数值养成路线能创造一定的内购收入。
长期问题
STG的没落,并不简单是由市场由轻量到重量的趋势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在于核心玩法的局限性。
虽然此前被归类为轻游戏,但射击游戏注重操作的核心玩法特征与消除、解谜等休闲游戏存在明显区别。
虽然名为休闲,但游戏的深度由操作决定,接近竞技水平,类似赛车、MOBA、FPS。另一方面,该品类的核心机制多年来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简单粗暴(生存获得积分,炸掉对手)。以通关为目的,核心玩家希望挑战游戏难度(复杂密集的弹幕)并获得高分,非核心玩家则更注重街机体验带来的爽快刺激的感官刺激。
但问题在于STG基于反应力的操作性增长非常有限,尤其对于年龄增长、放松心态的普通玩家来说更是如此。对于高难度设计,除了数值养成带来的提升,无法做到及时反应。氪金玩家如果过于依赖道具效果,很快就会厌倦,就像开了作弊码的玩家一样。
如何长期维持用户兴奋度?单纯依靠关卡式的内容消费是不够的。在长期运营方面,STG、横版动作类游戏等品类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底层玩法并未改变,STG也迎来了发展路径之争。
航线争议
更加注重核心,目前的结果并不乐观。
走竞技路线,早在2015年《空战》便有包括TGA在内的各类全国性比赛,但竞技并未成为救命稻草。原因在于STG的竞技相比其他品类,缺少了互动体验和战术策略,回归到了玩法的根本问题。
为了俘获核心用户,《爆裂魔女》在上线一年半后的2023年5月30日关停,角色维护、难度过高、数值膨胀等问题一应俱全。
选择大众化路线,升级视觉感,在战略层面引入真人秀元素,成为新的标准答案。
《空战》是近两年手游市场为数不多的后飞机时代成果之一,近一年来依靠活动更新依然能跻身前50,主要特色是3D特效和“三选一”技能策略。
即便如此,也远没有STG昔日的辉煌,市场上也并没有出现多个复制产品同台竞争的现象。
不改变底层玩法进行拓展升级,无论是追求大众流量还是核心小众,都是规避STG既有问题的一种方式,要么追求短期感官刺激满足大众,要么满足核心玩家的挑战需求。
虽然如今小游戏的火爆让经典有了再次出现的机会,但从内容来看,《雷霆战机》主打的口号是“十年荟萃,重温经典”,颇有1.76版本传奇的味道,玩法也回归了十年前的形态。
STG手游曾经辉煌,也证明大众对于这种街机式强感官刺激体验还是有需求的。但相比于同时期其他品类一代又一代进化、不断焕发新生,经典与情怀的价值能被消耗多少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