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慈中诞辰 100 周年:新中国第一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admin

中新网上海8月10日电 (范玉斌 尚志刚)在民盟委员、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书籍封面设计艺术家张慈忠诞辰100周年之际,张慈忠女儿张珊珊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父亲充满无尽的思念和敬重。“我父亲为人慈爱,为人细腻,把原来的名字‘志忠’改为‘慈忠’,寓意乐善好施。”

张慈忠,1924年8月10日出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是发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国家,我们的书籍装帧艺术应该是世界一流的。”张慈忠生前曾说过。

_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_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

青年时期的张慈忠(1949年6月摄于上海)。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_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_

张慈忠曾为40多家出版社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图书2000余册(套),其中包括《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红旗》杂志创刊号等。

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_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_

封面由张慈忠设计。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被问及父亲最满意哪部作品时,张珊珊坦言,父亲从来没有对这个问题给出过肯定的回答,只说每一部作品就像一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

张慈忠的书籍装订设计涉及门类繁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外来思想运用于中国文化,将古代思想运用于现代,将中国元素融入书籍装订设计。同时,他对装订材料和纸张、油墨、印刷等印刷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发展中国书籍装订材料和印刷技术的过程中,他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填补和提高了中国书籍印刷的诸多空白和整体质量。此外,他还努力培养年轻人,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经验。

张珊珊说得最多的是父亲热爱党、热爱国家、淡泊名利的品德。张珊珊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被广大劳动人民团结、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社会的‘大学’让他对人民的热爱更加深厚。他反复告诫我,我们的一切文化知识都是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提炼出来的,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向劳动人民学习。”

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__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

张珊珊回忆说,父亲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心地很善良,看到别人有困难,他就会流泪,伸出援手。

自从转行做书籍装帧设计以来,为了弥补先天的不足,张慈忠虚心向老一辈文化工作者学习,博览群书。张慈忠曾对张珊珊说,因为要为各类书籍做设计,所以要学习各种知识,这样才能量身定制、设计出符合书籍内容的“衣服”。

20世纪50年代初,张慈忠首创了昌松体,并被收录到国家字库。他在《马克思插图传》的封面设计中,用毛笔创造出铜版画的效果,被德国同行称赞“中国画家真了不起”。1983年,他率队出访欧洲。回国后,他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议各大高校应开设普及计算机知识的专业课程,并提出将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艺术设计引入大学教育。他在北京印刷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平面设计艺术系,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专业计算机设计艺术人才。

他在出版社和国家出版局工作期间,为全国出版业培养了大批图书装帧设计人才。改革开放后,面对出版队伍后继乏人的情况,他组织专业人员到各地举办讲座,对出版美工设计队伍进行集中培训,有效、迅速地促进了全国出版美工设计队伍的整顿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1955年6月,张慈忠加入民盟,他践行民盟精神,致力于国家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晚年的张慈忠心系家乡的民盟组织,多次与上海的民盟成员沟通,用各种方式表示,只要组织需要他,他就会尽力。

_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_装帧设计大师张慈中诞辰百年 女儿追忆其人民情怀

上海民盟首个文化教育基地在张慈忠图书装帧设计艺术馆揭牌。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张慈忠及其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张慈忠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于2016年4月在他的家乡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正式对公众开放。2019年4月,上海民盟首个文化教育基地在这里揭牌。

“为了打造父亲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我开始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父亲的过往。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心胸开阔、兴趣广泛的顽皮老人。”张珊珊至今还清楚地记得,8岁那年,父亲对她说:“你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长大后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我爸爸用一生的时间教育我,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张珊珊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