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百亿级私募被列入限制名单,私募合规发展引关注

admin

又一家百亿级私募,被列入网下投资者限制名单。

最近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一份自律监管决定,指出将规模达到百亿的私募红筹投资纳入网下投资者限制名单,时长为六个月,同时发出警告。根据这份决定,上交所今年三月进行网下投资者自律审查时,发现红筹投资存在八种违规行为,这些行为触及了决策过程、定价标准、研究报告机制、投资决策机制等网下询价工作的所有核心环节。中证协指出,红筹投资若再度发生同类违规情形,将依照规定实施更严厉的应对手段。

需要关注的是,今年内宁泉资产、盈峰资本等一些私募机构或其管理的产品被列入新股申购限制名单。据不少业内专家表示,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将促使私募行业逐步迈向规范化运营,当前环境下私募机构必须在运营管理中增强合规意识,特别是要细化合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红筹投资被限制打新半年

最近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一份自律惩戒决定文件,指出红筹投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25年3月实施的网下投资者行为规范检查时,发现了八个方面的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为没有执行报价评估和决策流程、价格确定依据不充分、研究报告制作流程有缺陷、没有建立必要的投资决策体系、没有形成健全的合规管理规范、相关合规审查工作落实不力等情况。所以,要把参与红筹投资的人选加入受限名单,时长为六个月,同时发出告诫。

根据资料查询,红筹投资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它成立于1997年6月,并于2014年5月通过中基协进行了注册,目前所管理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百亿元。

今年4月,上交所曾公布一份监管决定文件,指出红筹投资在参与IPO网下询价环节时,犯下两项违规举动:其一,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内部控制未能有效落实;关键操作如询价环节的复核资料不完整,通讯工具管理也存在漏洞,暴露出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其二,公司内部研究深度不够,决策程序不够严谨。公司价值评估环节缺少规范细致的计算步骤,最终价格由单个人决定,集体商议过程缺少定价会议的记录等材料佐证。最终定价的推理过程不完整,可供查考的定价理由无法有效证明最终报价的合理性。

多家私募打新“亮红灯”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名单_深圳私募股权基金名单_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涉及红筹领域,今年已有不少私募在新股认购方面表现不佳。

中证协在七月份公布的,关于网下投资者和配售对象限制的名单中,可以看到宁泉致远5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它被列在了不得参与业务的名单上,受限的时段是从2025年6月持续到12月。

今年四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自律惩戒公告,指出盈峰资本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存在报价不够审慎、定价理由不充分等违规情况,因此决定禁止其参与六个月的网下新股申购,同时责令其接受合规培训。

根据相关文件,盈峰资本在首次发行股票询价环节,有八个方面的不合规情形,部分研究资料存在信息失实和引用偏差,致使项目最终定价产生显著偏差,而且,该公司在定价原理推演、程序规范及风险管控等环节也显现出缺陷。

今年4月,上海辰翔基金也遭到上交所的监管告诫。根据公开信息,这家私募在参与网下询价环节时,犯下了两种违规情形:内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内控措施落实不力,同时内部研究工作不扎实,决策机制不严谨。

规范才能“走得远、走得好”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监管要求日益明确,私募机构必须加强企业各项投资流程的规范管理,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今年三月,有份文件出台,对《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进行了修订,目的是让网下抽签活动更加规范。按照这份文件的新规定,参与首次发行证券的网下投资者或者他们负责的配售对象,在参与询价和配售的过程中,有二十一种行为被明确列为不允许的。涉及虚报内容、提供错误信息或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还有借用他人账号、开设多个账号进行报价的行为,以及与发行方或承销方合谋操纵报价的情形。

近些年,监管在现场检查时变得越来越严谨,私下里投资者自律检查也会留意很多具体情况,有时还会拿持牌金融机构的合规步骤来作参照。不过从前多数私募参与新股认购时,操作流程比较马虎,在合规层面上对一些环节容易忽略,所以今年即便是顶尖的私募机构,也常常在认购新股这件事上受到监管的注意。一位私募研究员向上证报记者表达观点时明确指出,未来管理者需要提升投资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培育严格遵循规定的风气,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