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兴隆湖能源电力高峰对话给出答案

admin

中新网成都8月10日电 (单鹏)“兴隆湖能源电力高峰对话——四川新型能源体系规划与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日前在成都举行,聚焦四川如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这一话题将是未来“水电大省”四川在能源领域的重点关注领域。

“要着眼中长期战略目标,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四川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邓超表示,随着四川水电开发进入尾声,四川也迎来了风能、太阳能、氢能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四川水能资源丰富,80%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同时,这些地区风能、太阳能发电资源丰富。

邓超说,四川将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电源结构由单一的水电为主转变为水电、新能源为双主体、其他电源为补充的多能互补能源结构;加快建设跨省跨区直流输电工程,由单一的大型水电外送基地转变为西部水电、风电、太阳能“多送多受”的立体化清洁能源主枢纽;重点推进特高压、虚拟电站、氢能储能等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样板区”。

_四川水电发展战略_四川水电规划

活动现场。(图片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提供)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能源体系的核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对此,他建议发展储能技术,深度挖掘各类储能资源;挖掘存量煤电资产价值,加快推进煤电转型;实现源端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和源端电网;建设大规模能源电力输变电系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加大数字智能化及相关技术创新。

如何加快新能源发展、丰富电源结构,构建新能源体系?“到2030年,四川水电开发将逐步结束,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可能处于规模化开发状态。四川新能源储量非常丰富,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等地新能源储量总量达2.7亿千瓦。”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云辉认为,四川高质量建设新能源电源体系势在必行。“按照新能源电源体系建设要求,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强各区域电网协同,推进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加强新型电力调节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全社会节能增效。”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成都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延峰表示,要统筹协调电量结构,加强多元化电源能力建设,推动新能源成为电源主体,加快龙头水库和大型水电开发建设,科学合理规划火电等底线保障电源,依托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因地制宜推进新能源开发应用、规划新能源储能。

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光友预测,氢能在四川省新型电力体系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氢能目前还未真正实现商业化,处于试点阶段。在四川,氢能总体成本还比较高,规模效应还比较小,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需要集中攻关。”他建议,要最大程度降低氢能总体成本,针对四川省相对丰富多样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氢能应用场景,同时加强安全管理。

新能源系统还需要更加“智能”的能源管理方式。“传统上,我们需要多少电就发多少电,这种平衡方式需要重大改变。”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说,这种改变的核心是灵活资源的出现。“于是虚拟电厂的概念就诞生了,它是一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灵活的信息技术和高效的市场化手段,将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等海量用户侧资源聚合起来,为电力系统提供最佳支撑。”康重庆说,四川高度重视虚拟电厂建设,“特别是在政策、机制、市场、环境、模式等方面,四川都有很好的条件。把这些要素串联起来,四川的虚拟电厂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