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实践团队赴金平县开展助学支教与社会考察活动

admin

近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五育强心”心理健康专项实践队、纺织服装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知行合一”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金平县”)开展学生帮扶支教和社会调查。

实践团师生从上海出发,经过两天半、2500多公里的行程,于7月14日抵达中越边境的金平县。在随后的7天里,他们走访了5所小学,开展爱心捐赠活动,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帮扶了约250名小学生。他们每天完成vlog和文章推送,开展1个主题团日活动,完成2个短视频制作,3个主题微团课,撰写了2份调研报告,完成了一批海报制作、动画设计等作品。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黄菊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给留守儿童详细讲解国旗、国徽、国歌,并通过合作拼字、故乡叙事等小组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我国地图,了解各省市的文化特色和地理风貌,寓教于乐,培养家国情怀。

_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_乡村振兴上海

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_乡村振兴上海_

(电子电气学院张龙英同学向小朋友们展示她和同学们共同设计制作的无人驾驶飞机)

乡村振兴上海_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_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张龙英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的科普课,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神奇与强大,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与勇气。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张志恒给金河镇平安寨小学的留守儿童带来了一堂强身健体的集体课程。张志恒是国家软式冰球运动员,曾多次代表我国参加世界级比赛。他亲自为平安寨小学捐赠了价值1000多元的软式冰球比赛器材,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分组开展团体软式冰球比赛,引导孩子们勇敢面对挫折,发挥体育运动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_乡村振兴上海_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

纺织服装学院胡宇伟为马鞍底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关于美的心理学课。在互动游戏环节,孩子们利用团队提前准备好的环保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帽子,与兄弟姐妹们一起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场服装秀。

_乡村振兴上海_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

_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_乡村振兴上海

瑶族刺绣色彩浓艳、线条明快、图案丰富严谨、纹饰变化多端,吸引了众多实践团成员的关注。看到有绣娘坐在房前刺绣,实践团学生于涵跃跃欲试,现场向绣娘“拜师”,在绣娘的指导下,她绣得一手好字,赢得了绣娘们的一致好评。于涵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专业大一学生,她的父亲于彦良是“沪滇合作”下上海市长宁区援滇组织驻金平干部,来到金平县后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了全部心血。受父亲的影响,于涵对金平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报名参加了实践团的活动。 “当我近距离触摸那些古老而鲜活的非遗技艺,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到它们承载的历史与情感时,我想,只要我们用心保护、传承这些珍贵的非遗,一定能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于涵说。

在调研了金平瑶医、瑶银首饰两个项目后,实践团全体成员纷纷表示愿意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书,并期待未来看到更多创新的传承模式和发展策略。

_乡村振兴上海_上海乡村振兴设计大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薛玲老师作为领队参加了此次“五育强心”心理健康青春行。她认为,这次活动不仅仅是给予孩子们关心和爱,更重要的是教会这些留守儿童如何看待成长路上的挫折,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己能够发掘的资源,用积极的视角去面对和克服困难。活动的效果超出预期。她表示,双方可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心理教学与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交流。

第26批上海市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赴云南服务接力队队长汤泉,带领21名队员在云南工作了半年,在他心里,已经把云南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次活动中,他看到同学们不仅能吃苦,而且干劲十足,每天晚上都会回顾当天的工作,规划第二天的工作,工作井然有序。通过实践活动,他能感受到同学们每天的变化和成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本次活动的后续工作,争取拿出一份完整、漂亮的实践报告,继续深入探索非遗元素的传承模式,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将非遗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等,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与学生成长发展有效联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汤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