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推出一款仅配备虚拟SIM卡的手机,摒弃了传统的物理SIM卡,这一创新引发了手机行业取消实体卡的讨论热潮。国内的三大通信服务提供商均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技术,目前正静候监管机构的进一步指示。
然而,技术虽然已经完善,但在国内市场,eSIM手机业务的发展依然比较保守,这既因为管理方面对潜在问题的重视,也涉及国内通信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关系。
业内部分人士认为,苹果此次推出仅配备eSIM卡的机型iPhone Air,堪称行业先驱,或可促进国内eSIM手机市场的进步。不过该机型缺少一些特性,与同系列其他产品比较起来,经济性欠佳,其市场吸引力还有待观察。从长远发展角度讲,国内手机品牌是否选择效仿,将是决定eSIM卡能否普及的关键因素。当市场交易活跃起来,eSIM卡大概会主要配置在功能相对基础的设备中。
有关通信服务提供商,行业专家透露,客户挑选服务商的最终考量在于信号覆盖范围、服务内容与价格比例等,虚拟SIM卡应该作用有限。
九月份十三日,《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到一些电信服务商的办事点进行现场考察时也看到,尽管eSIM卡使用户更换服务商更加容易,不过服务商也有“固定套餐”等手段来提升客户的依赖程度。
国内eSIM卡热度点燃?
苹果近期推出的Air版手机,能否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现在还无法确定,不过先前被称作“唯一兼容iPhone eSIM的通信服务商”的中国联通,确实因此获得了不少关注。
9月13日,当天下午,《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前往北京通州的一家中国联通合作营业厅,主要是为了打探eSIM卡的申请办法。在店里,工作人员给出了说明,说现阶段办理eSIM卡的服务只在中国联通自家的营业厅才能办到。想要办理的话,用户必须带着身份证件去。
接着,记者前往中国联通的另一个自营服务点。该服务点的工作人员表示,中国联通虽然已经掌握了eSIM手机卡所需的全部技术,不过必须等到相关管理部门发出正式通知之后,才能够开始正式受理业务,诸如“一部设备能够加载多少张虚拟卡”“这些虚拟卡是否也必须像实体卡那样进行实名登记”等具体操作细节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不过,该营业厅工作人员也有说明,虚拟卡和实体卡的作用相同,只是“存在形态”不一样。各项业务(比如手机套餐),完全一致,只是由实体卡转为虚拟卡,然后加载到手机设备上。
eSIM卡并非新概念,这项技术最初由苹果公司构思,并首先在手表、平板等智能设备上部署。eSIM卡带来的显著优势在于,能够使设备更加轻薄,为内部零件提供更宽敞的布局,同时也能提升设备的密封性,增强其防潮和防尘能力。科技持续进步,到了2022年,美国发售的iPhone 14系列完全舍弃了物理存储卡位,仅配备虚拟SIM卡,这一举措标志着手机不再使用实体存储卡的新阶段。
然而,现阶段,国内市场上还没有能够直接运用eSIM卡的移动设备。现在,iPhone Air的推出,被看作是促进国内eSIM卡应用普及的关键节点。尽管目前iPhone Air在中国地区的上市计划有所推迟,但苹果公司透露,他们正静候在中国发售iPhone Air的最终许可。
记者向国内电信运营商了解eSIM卡发展情况,三大运营商的负责人都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术,目前正等待上级部门发出指示。
值得留意的是,苹果此次虽然率先尝试,但最终产品能否产生强大吸引力,仍需时间检验。
付亮是一位独立的电信研究专家,他认为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可能会被视为缺乏吸引力的商品。新款iPhone 17Pro和iPhone 17在功能上有所增强,但售价保持不变。其中iPhone 17(256GB)版本的价格下调至5999元,同时能够获得国家的补贴优惠。对于配备eSIM的iPhone Air机型,其整体配置有所降低,特别是在拍照功能和电池持久性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与iPhone 17相比,同等级别的iPhone Air价格要高出2000元,这样一来,愿意选择更轻薄的机身设计的消费者数量恐怕十分有限。
苹果最新产品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国内领先手机企业的立场,很可能是eSIM卡能否实际普及的重要决定因素。
九月份十三日,相关媒体分别对接了华硕、欧珀、真我、红米等企业。其中,欧珀企业透露,大概在年底的时候,首批搭载eSIM卡功能的手机将会面市。真我企业先前已经发布了数款配备eSIM的手机(真我X90 Pro、X100 Pro),不过对于未来的安排,直到记者提交稿件为止,尚未给出回应;直到稿件提交,华为、红米等企业也没有发布任何有效信息。
eSIM卡让运营商陷混战?
回顾国内eSIM卡的演进过程,早些时候,众多国内公司,诸如三大通信服务提供商,曾对eSIM技术展现出浓厚兴趣并付诸实践。
二零二三年七月,高通与中国联通、GSMA共同宣布了关于“5G与eSIM计算终端产业合作”的方案,华为、荣耀、OPPO、vivo、广和通、浪潮通信、新华三等公司,都是最早参与该计划的企业。紧接着,主要的三个通信服务提供商同时叫停了eSIM手表一号双设备业务以及单独的eSIM卡申请流程,eSIM卡在中国大陆的推广因此停顿下来。
eSIM卡遭禁用缘由,民生证券于今年八月刊发的分析报告点明了两项,其一,eSIM卡削弱了用户对通信服务商的依赖程度,进而危及服务商的掌控力,对服务商而言,客户更易转投他处,市场竞争将愈发白热化,这造成服务商推广eSIM卡意愿不高。
民生证券指出,eSIM卡在刚推出时确实存在安全风险,部分不法之徒会钻OTA技术的空子,借助伪造的身份资料大量登记eSIM号码,然后用来实施电信诈骗或者发送大量无用的短信。由于这个原因,跟海外相比,国内现在eSIM卡的普及程度不高,相关的产业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政策法规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苹果若在国内率先推出eSIM卡,部分行业专家推测,该举措将使手机号码携转服务更加便捷,进而激化通信服务商之间的竞争,甚至可能彻底改变国内通信服务商的市场结构。
对于这一点,付亮表示不认同。他认为,国内通信系统已经相当完备,即便实体SIM卡发生损坏或遗失,用户依然能够正常使用服务。决定用户选择哪家通信商的关键因素,主要是信号覆盖范围和套餐费用效益比等。即便将来普及了eSIM卡,也未必能带来多大改变。即便重新注册一个账户,获得内置eSIM卡的设备(便携式通讯工具),或许仍需与通信服务提供商缔结为期两到三年的协议。
付亮所指的“合约”,是通信服务商增强客户忠诚度的惯用手段。《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在探访通信服务商的营业网点,咨询eSIM卡的申请方法时,有工作人员向记者推销配套的“合约机”。
根据电信公司营业厅员工所述,选择月费不低于两百元且含宽带的稳定手机方案,能获得价值一千四百四十元的手机购买减免,不过在此锁定期间内,无法调整方案内容。
关于“号码迁移”,付亮说明,参照海外微型SIM卡的应用方式,确实能增强用户更换通信服务商的便捷程度,不过这并非号码迁移。“号码迁移的条件是当前服务商必须同意,随后另一家服务商再接纳,微型SIM卡根本无法应对这些挑战。并且微型SIM卡的号码能否迁移,仍然存疑。也许最终能够实现,但具体何时能够实现,尚无定论。”
关于安全层面,付亮指出,国内若要推行eSIM卡,就必须满足现行的针对实体SIM卡的所有标准,例如必须实施实名登记制度等,他强调。为了尽可能确保安全,并且初始阶段,此类安全防护措施需要格外审慎,付亮补充说。
关于今后的市场前景,付亮认为,eSIM卡技术在处理手机轻巧化方面很有作为,未来配备的设备很可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作为“大批量销售”的产品。eSIM卡并非旨在处理高端需求,而是为了应对实际应用场景。当前的中低端手机,要么就只突出轻薄这一特点,舍弃部分功能,依然有市场需求。付亮这样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