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5 日全国生态日:河南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新格局

admin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当前,我省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统筹推进碳减排、绿化增收,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城乡宜居、生态安全、保障有力的美丽河南建设新格局。

入选2022年度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的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济源市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入选2022年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

减碳丨节能减碳,迈向绿色

濮阳工业园区是我省绿色工业园区之一。

作为园区的生物科技企业,君恒生物经过5年自主研发,成功开发出生物基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工艺,利用地沟油、污水油等废油为原料,替代传统石油燃料。

据测算,生物燃料比传统燃料减少碳排放80%以上,这也使其顺利取得中国民航适航证,产品将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变“废”为“宝”。

节能减碳就是做减法。作为传统能源大省,我们正在加快迈向绿色、迈向创新。我省着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着力培育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组织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十大行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十四五”以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35%。截至目前,我省累计目标完成率为63.06%。

规划提出,我省将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提升经济绿色度。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

郑州的蓝天白云成常态。

蓝天白云已经成为郑州的常态。

污染减排丨三大保卫战,蓝天白云共筑

蓝天白云屡见不鲜,绿水青山更是美不胜收。

去年,我省大力实施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蓝天无声,数据会说话。据2023年河南生态环境公报,我省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全省(除济源示范区)PM2.5年均浓度45.3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7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48.1天,超过国家目标值5.7天,重污染天气概率和频率得到有效控制。

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国家考核的160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其中实测159个)中,I~III类水质断面132个,占83.0%,高于国家目标8.0个百分点,无V类水质断面。经国家考核的6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地下水质量稳定满足国家任务要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按照方案,今年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个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促进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济源太行山区的绵延绿意。

济源太行山一望无际的绿色。

拓展绿色:森林河南,绿满中原

鲸落万物生机,海洋生态系统讲究和谐共存,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繁茂之下,虫飞兽奔,鸟鸣花开,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在森林河南总体规划中,济源市被列为“太行山生态屏障区”和“黄河生态涵养带”,生态位置十分重要。据济源示范区林业局相关人员介绍,济源市目前有林地181万亩,有林地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5.58%。

济源市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植物种类2121种,占全省植物总数的49%;野生动物700余种,其中兽类34种,占全省兽类总数的47%;鸟类238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62%。

全省林业部门从优化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修复、强化生态保护、增强生态碳汇、拓展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六个方面推动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截至去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5.47%,林地面积6523.95万亩,草地面积369.13万亩,湿地面积1284.55万亩。今年全省将科学精准安排绿化任务,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打好石漠化治理、重度沙化治理、蛮岭绿化、黄河干流森林村整治等攻坚战。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09%,森林蓄积量达到22269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85%,湿地保护率达到53.21%,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5%。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济源太行山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济源市太行山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成长丨构建美丽河南建设新格局

业内专家指出,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将减少高碳经济、减少“黑色经济”,增加低碳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带来美丽经济。

绿地面积的扩大增强了碳汇能力,提高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稳定性,进一步扩大了环境容量。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在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才能实现质量的有效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统筹推进碳减排、污染减排、绿色发展和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陶宏战提出,以区域功能布局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重点、有差异地推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我省形成绿色生产力、夯实新质量生产力的绿色基础,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

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我省将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共同推进碳减排、污染削减、绿色扩张、增长壮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环境优美、城乡宜居、生态安全、保障有力的美丽河南建设新格局。(记者 刘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