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诞辰 120 周年:缅怀丰功伟绩,学习崇高风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admin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文章,题为《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以下为全文:

继续推进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具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始人。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时候,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高尚风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邓小平,一个镌刻在亿万人民心中的不朽名字。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同中华民族的斗争、独立、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是光荣的、战斗的、伟大的一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英雄。从百色起义到血战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渡过长江到进军西南,邓小平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以超人的勇气和卓越的战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邓小平同志作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克服经济困难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的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形势,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纠正各方面乱象。在邓小平同志的引领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决心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__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948年11月16日,为确保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图为淮海战役总前委5名委员,左二为邓小平(档案照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一步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指导我们党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根据新的现实和发展要求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他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他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他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坚定有力地支持党和政府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斗争,发表南方谈话,在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制约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的重大思想,保证了党和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世界性的。它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这一点,在我们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比较别人走过的路、展望未来的路时,看得特别清楚。回顾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结合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遭受的严重挫折,看看今天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功,我们由衷地感叹,中国是多么幸运,有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孙中山、毛泽东称为二十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习近平总书记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誉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邓小平同志当得起这样的评价。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也应该说,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同志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充分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宽广的胸怀、卓越的勇气和革命风范,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坚定的信念,最深沉的情感寄托是热爱人民,最主要的思想特征是实事求是,最鲜明的领导风格是开拓创新,最壮丽的革命风范是战略思维,最光辉的人格魅力是豁达大公无私。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他“按辩证法做事”的思维方法和领导艺术,他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精神,他“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世界观和战略思维,他无私博大的胸怀,让人如此亲切感动,让人如此敬畏。邓小平同志在逆境中始终乐观豁达,勇于担当但始终轻视责任,高瞻远瞩但始终脚踏实地,建功立业但从不居功自傲。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进。今天,让我们从心底里再说一声:“小平同志你好!”

二、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在新起点上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新境界

邓小平同志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思想政治遗产,就是他领导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反复思考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后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都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关。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我们没有抛弃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我们不能抛弃我们的老祖宗!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围绕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就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支持、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_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_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图为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资料照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早在1958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才能使后来者领先”,“要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造”,“要根据中国的情况,写中国文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讲解放思想,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突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要思想符合实际,主观和客观一致,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正是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干了“马克思没讲过、前人没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干过”的崭新事业,以一系列开创性的思想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例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发展起来的地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多计划还是多市场,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这些许多在今天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重大结论,在当时提出来是那样的令人震惊甚至惊天动地,对扫清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迷雾,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历史。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理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是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沿着毛泽东同志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这个大文章确定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这个大文章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大文章继续写下去。”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语言,新时代总有新的语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新语言”。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当代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精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新飞跃。

今天,时代的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想象,对立足实践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结合现实情况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要切实担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全党全心全意,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这支“箭”射向新时代的中国这个“靶子”,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党一百多年来不懈奋斗的目标,凝聚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毕生的心血,也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未竟事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命名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并用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小康”概念来诠释,并以非凡的勇气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他强调:“万众一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子孙后代命运的伟大事业。”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的最好方式,就是坚定不移地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他反复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共产党领导的,这个原则不能动摇”,“我国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依靠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特色出发”,“过去的民主革命,要适应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建设,也要适应中国的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点,又有立足自身国情的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中国现代化各领域、各方面,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换旗改旗的邪路,使中国现代化能够乘风破浪、稳步向前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反复强调:“发展就是硬道理。”硬道理之所以硬,是因为它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必须服从和服务的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过去工作重心没有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或者一旦有干扰就坚持不下去的教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转,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他反复要求:“乘势而上把中国发展起来”;“力争每隔几年就上一个台阶”;“在今后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必须而且可能有几个发展速度快一些、效益好的阶段”。发展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也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同时也要看到,今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后的问题不比发展前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发展新优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我们必须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我国现代化,必须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改革的性质和目的上讲,绝不是要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大胆、要稳”,“有把握就大胆试,大胆突破”。他还概括了判断改革得失和各项工作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实践是最严格的标准”,“要用千千万万个事实来回答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对社会主义有利的”。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有着长远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考,强调“改革不仅要看三五年,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个世纪头五十年”,“要把改革开放贯穿在中国发展的全过程”。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只是在进行中,而不是在完成中。中国式的现代化越是伟大、越是艰巨,越要从改革中寻求动力,从开放中寻求活力。不久前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开创精神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充分释放了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坚决破除一切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征程上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章。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__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先后到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制约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和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图为邓小平同志从深圳前往珠海途中(资料照片)。

_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_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邓小平同志看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他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两只手,只抓一只手不行”,并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惩治腐败等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战略举措。邓小平同志还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指出:“从改革开始我们就在讲共同富裕,将来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中心话题。” “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共同的繁荣,这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事物。 YLE现代化一直在不断地丰富,优势已被不断证明,并且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式所有人的繁荣以取得更明显和实质性的进步。

为了促进中国风格的现代化,我们必须遵守和平发展的道路。无所畏惧”和“没有外国应该期望中国成为他们的附庸,没有外国应该期望中国吞噬损害我们利益的苦味。我们必须坚定地站在历史的右边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保持和平,发展,合作和双赢的旗帜,促进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促进具有共同未来的社区的共同价值,寻求我们自己的发展,同时坚定地保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并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更好地保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为了促进中国风格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加深新时代的党派建设的新项目。仍然在共产党内部。”他强调说:“只有领导能力是动态的,效率得到提高,基层和人民的热情被动员起来,对四个现代化有真正的希望,”与习近平同志一起的党中央委员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量促进了该党的全面和严格的治理,指导了百年历史的政党开放了一个新的自我革命领域。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并决心解决一个大型政党所特有的问题,无关紧要的是对党的全面和严格的治理,通过党的自我革命进行了社会革命,确保我们的政党始终是具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领导核心,并为建立强大的国家重新建立了全国性的重新融合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征,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一个大国中,以中国的特征来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允许超过14亿的人进入一个现代社会,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件,它将完全重写邓小平的世界地图,曾经坚定地说:“只要中国就不会对这个人群体进行预测。”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将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体重和作用将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可以安慰邓小平同志,他深深地喜欢的中国在每一天都在变化,他开创的社会主义之路变得越来越广泛,他一直关心的现代化的事业充满了活力,他为我们逐渐成为了一个美好的现实。耳朵:“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我们的肩膀负担很大,责任很大!”

现在,历史之轮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以全面促进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建设,以及通过中国风格的现代化促进民族恢复活力的重要原因。企图”,并实现“两个保障措施”,抓住一天,努力工作,并努力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且宏伟的中国风格现代化的事业中赢得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