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31日电(石毅)“边境巡逻工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每天放牧一样。”王玉发表情平静,缓缓取下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天池镇的“红色堡垒户”,67岁的王玉发还有另一份身份,那就是“边防卫兵”。
哈拉哈河,一条中蒙界河,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天池镇边界,右岸为蒙古国领土。新华网 石毅 摄
阿尔山市位于大兴安岭西南麓,西与蒙古国接壤,有98公里的中蒙边境线。王玉发是这条边境线的边防卫兵,负责边境线长25.928公里,从2003年起,他已经执勤21年了。
从阿尔山市天池镇驱车向中蒙界河哈拉哈河畔行驶,山脚下的几间平房,就是王玉发家居住的地方,距离中蒙边境5公里。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山谷里的沟壑坎坷、哪些山顶有手机信号,都刻在了我的脑海里。”王玉发说。
王玉发(右)与边防民警正在修复围栏。新华社
“这里山深林密,夏季采摘蕨类植物的人很多,有些人还可能不小心越过铁丝网,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劝说接近铁丝网的人及时离开。”凭借多年边防护卫经验,王玉发对边境段所有敏感区域、通道都了如指掌。
1984年,王玉发在阿尔山林业局工作期间入党,今年是他入党40周年。对王玉发来说,“巡防保卫边疆”是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职责,也是他要坚持做一辈子的事情。
“现在水、电、路、电话一应俱全,边境稳定,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为了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戍守边境的决心,2019年,王玉发在边境附近的一座山上,用1000多块石头,堆出了“爱边、护边、守边、强边”八个大字。每个字高4米、宽4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玉发用一千多块石头在山上堆出了八个大字:“爱边护边守边强边”。新华社发(左太摄)
20年来,王玉发无数次走过这条他守护的边界,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片土地,都成为他心灵的朋友。
每次巡逻边境,他的工具包里除了有钳子、斧头、望远镜、毛巾外,还会带一小罐红油漆和一把刷子。
边境气候多变,风吹雨打,界碑上的字很容易褪色。王玉发每次经过界碑,都会看看上面的字,如果颜色褪了,就用毛巾擦一下,再用刷子蘸红漆刷上去。看到齐肩高的界碑上的字还和以前一样鲜红,王玉发心里很有成就感。
边境巡逻中,王玉发如发现国境线围栏松动,便拿出工具,将围栏一圈一圈地拧紧,看到脚印、洞眼等异常痕迹,便仔细分析,并酌情向边防民警报告……
2016年1月,清晨外出边境巡逻的王玉发在雪地上发现两行脚印。凭借多年经验的他,立即拨打派出所电话,循着脚印寻找。在王玉发的指导下,当地警方抓获了两名违法边境犯罪嫌疑人。
工作期间,王玉发协助边防派出所抓获5名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累计巡逻边境近万公里,解救迷途群众70余人,救出受伤野生动物76只,修补边境铁丝网100余次,被誉为边境“活地图”。
王玉发骑马巡逻边境时,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情况。新华社
在放牧、守边的同时,王玉发还担任边境宣传员、调解员。多年来,他深入边民家中宣传党的政策,积极协助公安干警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在他的影响下,已有13人自愿加入边防守边队伍,共同守护边境平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边防巡逻已经成为王玉发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继续巡逻边境。”王玉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