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1748年),南京马府街的一处院落里,一名男子昂首阔步地在小花园里散步。显然,他对新买的房子颇为满意,躲在小楼里显得颇为轻松自在。这名男子是谁?天长王者府。
宋代金陵图局部。谢绥,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退休回南京
王者夫一生五十余载,虽然科举成绩不佳,只是翰林学士、贡生,但得到贵人的帮助,到岭南任职海丰,随后又千里迢迢渡江到顺天固安、南麓,最后升任宣化知府。皇帝的命令难以违抗,岁月流逝,他再次南下,到岭南任职,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在嘉应府履新。王者夫的自我评价是,无论在岭南还是华北,他都能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但或许是因为自己不够灵活,经验不够丰富,又或许是因为运气不好,无论在哪里,他都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但也会遭到别人的陷害,常常陷入人生的困境。在嘉应府任职期间,他自认为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还是遭到了弹劾,有说他失职,有说他贪污,有说他偏执专断,种种流言蜚语让他心情低落,他只好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最终辞职。
回首一生,曾受过孙家淦在安徽天长推荐,如今却兴趣索然,有些心灰意冷。他想起好友蓝定元为他写的《奇隐集》,对自己的评价,最后用一个“奇”字来结束。虽然他不是很认同,但又能怎样呢?
那我就在南京找个清闲的工作,有空的时候躲在小楼里,看看书,见见朋友,就这样了。
魏克《金陵四季图》部分,明代,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龙江山庄
正想着,长子王锡昌来到花园里,说总督府有人来见自己,总督要找自己商量事情,让他赶紧走。王哲夫闻言,倒也不慌张,稍作调整,上了轿子,便往北走去。
时任两江总督的黄廷珪将王哲夫请来,遣散了身边的侍从,低声对王哲夫说道:“皇上要南巡,在南京驻守,这是这段时间的重中之重,王兄一定要精心筹划,妥善安排,时时提醒我,不能出任何差错。”王哲夫在官场上混迹多年,自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皇上来了,如何迎接、汇报,才能让皇上满意,他自然是了如指掌,不能马虎。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来到石头城南京。王哲甫与黄庭珪一起忙碌,参与迎接皇帝,十分认真,十分尽心。乾隆皇帝听说王哲甫被革职,立即表态,恢复王哲甫的知府头衔。这次接见后,黄庭珪调任陕甘总督,尹继善接任两江总督。
黄廷珪告别江南,去了西北。王哲夫无法再在两江总督府谋职,但因与新任江苏巡抚庄有旧交,便被请到庄有恭的府上。江苏巡抚府在苏州,王哲夫奔波于南京、苏州之间,十分劳累。这时,发生了一件对王哲夫晚年生活影响很大的事。
泰兴人朱英因杀人罪被关押在苏州,朱英家人听说有人和王哲夫相熟,可以帮他。朱英家人就托人找到了王哲夫的儿子王锡昌,王锡昌将此事告诉了王哲夫。王哲夫对此事没有明确表态,也没有接受请求。庄有恭后来表示,朱英的案子可以赎,刑期可以减轻,这基本是人情。朱英是否通过其他渠道找到庄有恭,庄有恭是否徇私枉法,不得而知。总之,朱英是交了三万两银子才越狱的。
三年后,庄有恭辞去巡抚之职,此事败露。乾隆皇帝大怒,严惩庄有恭。至于王哲甫父子,也受到了牵连。傅恒等当时的权臣对王哲甫说:王哲甫身为巡抚,为私利而诈骗,与其子王锡昌在外串通诈骗,此举违法,依法不应判刑。王哲甫与王锡昌应被发配吉林乌拉。
于是,年逾花甲的王者甫不得不离开江南,迁徙到关外的吉林。在王者甫父子被流放到吉林之前,也就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王者甫年约六十岁时,在龙江关购地建房济别墅。这座园林究竟有多大规模?王者甫孙女王振仪曾作《房济集》,其中如此描述:
方集是我曾祖父兴斋的第二故乡。曾祖父罢官归家时,在家中选了一块二十亩空地,疏浚其中十七亩,做成池塘,灌满水,铺上石块,养鱼数百只,栽荷千株。东建桥,西建亭。池塘四边种满花木,一亩栽竹,余二亩用矮墙围起来,中间搭几根椽子。宽长量好,脊为圆形,高出池塘,形似小舟,故取名“方集”。倚栏波光粼粼,浮萍藻类荡漾,堤梁交错,一派清静祥和之气,没有风雨之险。有榻有桌,有琴有书,有笔有砚,有炉有灶,有茶具酒具,可以飘花载客,地势高旷,金陵山河尽收眼底,可以吟诵观望,外人看去,都以为是水仙山水,却不知道祖父对安危的忧虑有多深切。
时光匆匆,他没有在园中多待片刻。“无忧无虑”成了奢望。王哲夫父子依依惜别,收拾行囊,迎着风雪北上。王哲夫的故友桑调元路过南京,到方集找王哲夫,未曾相见。他怅然若失,写下了这样的话:
龙江城阴沉凄凉,生死情谊总是让人心痛。
我很想念已经远去天际的故人,很害怕再去了解他的时候夕阳西下。
《莫愁湖》局部,清代吴宏撰,故宫博物院藏
我的孙女是清朝女科学家
或许是出于同情,又或许是政策松动,毕竟王哲夫已经年过七十,皇帝又如此慷慨,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才允许他回江南,而王哲夫的第五个儿子王希辰的女儿王振仪也在这一年出生,这个女孩的到来,给王哲夫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王振仪在刚学会说话时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当王哲夫教她读书时,她能记住所读的一切,读懂所读的一切,真是天资聪慧。后来,她成为清朝著名的科学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自然》杂志将她选为“奠定科学发展基础的女科学家”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乾隆四十年(1775年),已年过八十的王哲夫再次被针对,再次前往吉林。此次告别后,王哲夫在江南流泪,他心里明白,告别南京后,再也不可能回到江南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王哲夫在吉林去世。王振仪携家人千里迢迢再次来到吉林,为王哲夫办理后事。
据甘熙《百下索言》记载,王者甫曾住在南京马府街。“马府街为天长太守王者甫的府邸,是百年前最繁华的园榭。”无论是王者甫在下关的宅邸,还是在马府街的宅邸,今已物是人非,难觅踪影。据记述王者甫生平的《同治天长县志纂修稿注》《王者甫传》记载,王者甫与袁枚同在庄有公府中。“黄公调任川陕后,庄子溥在任侍郎前,已得傅氏赏识其文才,恰巧来到吴国,与太史袁子材共事。” “过去总督、巡抚要处理奏章、刑法、财政等事务,不是一个人可以全部处理,傅氏却要处理五项事务。以前他是在鄂、黄公的朝廷,现在两人一起共事,袁子才有些得意,后来就服气了。”不过,也有学者表示,并没有袁枚入庄有公朝廷的记载。
另外,袁枚的《随园诗话》中确实提到过王者甫,“王贞仪夫人,字德清,宣化太守王者甫之女,随父流放边塞。”随园先生误以为王贞仪是王者甫之女。
王哲夫只是一个官学生、一个贡生,却能做到一个知府,辗转各地,从社会最底层到最底层,最后因事受牵连,死在了塞外的异乡。
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