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就核污水排海问题达成 4 点共识,引发国际关注

admin

近日,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中日两国主管部门就核废水入海问题达成四点共识,发布《中日两国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入海问题达成共识》文件。

四点共识是:

1.日方明确表示,将认真履行国际法义务,尽力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将继续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进行影响评估。

二、日方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利益攸关方的关切,欢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建立涵盖海水排放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并将确保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利益攸关方有效参与,并确保各参与国实施独立采样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比对。

三、双方同意继续在科学基础上开展建设性对话,以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有关排放关切。

四、中方表示,依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定,中方已对原产于日本的水产品采取紧急预防性临时措施。在有效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长期国际监测和参与国自主抽样后,中方将根据科学证据调整相关措施,逐步恢复进口符合监管标准的日本水产品。

四点共识破解海水监测难题

日本排放的核废水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如氚、铀、钚、铯、锶、碘、钴等,重离子比较容易去除。简单来说就是制造纯净水的过程,现在家用纯水机都可以做到,娃哈哈纯净水的制造成本也不高。

但这些放射性元素中,氚的去除难度极大。氚是氢的同位素,当纯水氢原子中的氚被氚取代​​后,就变成了含氚废水,同样的水分子很难分离。这也是核电站正常运转也会排放含氚废水的原因,日本的解决办法是排入大海。氚的半衰期为12.43年,即12年后天然浓度减半,24年后含量减半,36年后减半,48年后减半,60年后减半,以此类推。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使命就是确保各类放射性核素在排放前达到标准。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说不能排放,而是必须达到标准。中方反对的是日本擅自开始向海里排放,否则,如果中国政府今后开放日本水产品的进口,就是没有科学依据,无视民众的健康。

自2021年起,国际原子能机构团队将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审查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排放计划和相关活动,并进行独立的源和环境监测、采样和分析,收集事实信息,解决问题,以确认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的数据,保护全人类的健康和环境。

该工作组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授权设立,由一名国际原子能机构高级官员担任主席,并由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马绍尔群岛、韩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和越南的11名国际知名专家以个人身份组成。

_日核污水入海影响_日本核污水可饮用

但外交部声明称,中方认为,现行相关国际机制存在局限性,对海水排放的评估和监测不够全面,缺乏透明度和可信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有必要建立覆盖海水排放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确保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并实施独立采样监测。

但日本对此表示反对。8月18日,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无法接受中方提出的独立抽样要求,因为这涉及日本主权,而且独立抽样无法保证客观性。

而在中方反对的同时,海关总署却自2023年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于日本的水产品。9月份,中国自日本的水产品进口量已恢复为零。

据统计,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中国自日本进口水产品12.1亿美元,年均3.4亿美元;同期,中国向日本出口水产品122亿美元,年均34亿美元,是进口额的10倍。因此,在中日水产品贸易中,中国出口更多。

中国自日本进口额较高的水产品有扇贝类、海参、鲜、冷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等;对日本出口额较高的水产品有鳗鱼、冻鱼片等。其中,蓝鳍金枪鱼是日本刺身的原料,99.97%来自日本。

那么,起源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应当视为原产于该国(地区);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应当视为原产于最终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

完全在一国(地区)获得的货物,包括合法悬挂该国国旗的船只从该国领海外的海域获得的海洋捕捞物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地说,在日本领土和领海内养殖和捕捞的水产品当然是日本水产品。悬挂日本国旗的船只在日本领海外打捞的产品也是日本水产品,悬挂俄罗斯国旗的船只打捞的水产品则是俄罗斯水产品。

俄罗斯官员还认为放射性不会对海洋生物构成威胁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改变了中国水产品的进口结构。

对日本水产品实施禁令后,中国转而从南美、其他亚洲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购买海产品,以填补​​相关需求缺口。以“鱼类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为例,2023年9月至今年7月,印尼、英国和阿根廷对华相关出口分别增长42%、约150%和近200%。

俄罗斯也对日本实施了禁令。在扩大对华水产品出口的同时,俄罗斯对日本的禁令一直维持。今年6月至7月,俄罗斯派出一艘研究船从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采集了100多吨生物群和浮游生物样本,用于分析研究。

俄罗斯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局长丹克韦尔特称,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地点附近的鱼类是安全的,日本周边海水中放射性物质含量“非常低”,氚含量目前不会对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威胁。但俄方认为可能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因此仍将执行去年10月开始的禁止进口日本鱼类的政策,并将在未来对日本以东海域和俄方感兴趣的渔业区进行监测。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寻找新的买家,主要卖给美国人。北海道函馆海关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6月间,当地扇贝对美国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一倍,达到36亿日元(2500万美元),美国已取代中国成为日本扇贝最大的买家。

此外,日本对越南的扇贝出货量增长了约9倍,达到31亿日元。但这些国家仍然不足以弥补中国客户的需求损失。2024年上半年,日本扇贝整体出口额仍下降37%,至240亿日元。因此,日本仍有动力寻求中国解除进口禁令。

针对分歧,中日双方以及有关国际组织进行了十多轮密集谈判磋商,达成四点共识,具体包括: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可以加强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职能。

未来日本将允许设立新的采样点,或允许中国等有意愿的第三方参与海水和水产品的采样,并在排放前对海水和处理过的水进行采样。如此一来,中国等第三方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拥有更大自主权,并强化监测机制。

9月2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刚刚在首相官邸举行记者会,通报称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进行电话交谈,同意中国加入监督机制,日方接受中方派员前往福岛核电站进行核废水检测。

日方认为,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允许中方参与监测取样,不仅维护了日本主权,也保证了调查的客观公正,同时也满足了中方的要求。岸田还表示,中日双方已就日本对华水产品出口相关问题达成共识。

去年11月中日首脑会晤期间,双方同意以建设性方式通过磋商谈判找到妥善解决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办法。因此,四点共识是中日首脑会晤成果的具体落实。无论如何,这件事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直在进行中。

需要指出的是,共识只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具体落实到位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所说:中日达成的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方将立即全面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中方将与日方开展技术磋商,在全面满足提出的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恢复进口符合标准的日本水产品。

总体来看,在更加科学、更加严格的监管下逐步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符合两国利益,消费者无需对此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