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体验石氏创伤治疗手法,体验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移千斤”,制作个性化中医本草印品…… 28日,20余人中的50名中国留学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踏上了探索奇黄艺术的奇妙之旅。
2024年“感知中国·传承杞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你走进中医”文化体验活动(简称:“感知中国”活动)28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 “今年的活动为留学生打造了一个非遗市场,融入了中医、武术、刺绣、版画等中国经典国粹。我们希望通过新奇的体验和有趣的互动,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韩仇平表示。 据悉,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了“ “体验中国”活动已连续六年举办。“我们希望留学生通过体验,加深对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程琳说。该学院有一个“种子计划”,希望世界各地的学生回到中国传播中医知识和技能,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国际学生在石狮创伤科体验颈部按摩。 (中新社记者 陈静 摄)
石狮伤科是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之一,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项目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医师王培格是石氏伤科后人之一。她介绍,石氏伤科非常重视功夫训练,医生在治疗时会将传统功夫与中医内科治疗相结合。当天,留学生们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肩部练习、背部拉力练习、肌肉强化和颈部保护练习。来自孟加拉国的伊莱夫炼完功法并体验了颈部按摩后说:“太舒服了。”接受了简单的按摩治疗后,来自泰国的廖成祖惊讶地说:“这真是太神奇了,我感觉全身轻松多了!”
美国留学生周安带领留学生们慢慢起身打太极拳。 (中新社记者 陈静 摄)
在“太极拳体验”环节,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就读的美国留学生周安不仅详细讲解了太极拳的要点,还带领留学生们慢慢入门。周安告诉记者,他从小学习中国武术,后来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今天,我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期间练习气功和太极拳。练习武术多年的周安说:“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而且蕴含着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跟随周安打了一套太极拳的马来西亚女孩黄永丽表示,虽然在我学太极拳之前,她就在马来西亚接触过太极拳,但也仅限于掌握动作。这次跟着周安练习太极拳,更加了解了太极拳时的呼吸节奏和气要领。这很棒!
目前,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举办的“邮票中的药”临时展览让留学生们大开眼界。邮票是微缩艺术的载体,承载着各个时期的文化精髓。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干表示,此次展览将医学文化与邮票结合起来,可谓是医学与艺术的跨界对话。李敢认为,在本次展览中,小邮票传达了中医的历史、中医医德和医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表达的一次尝试。通过李敢的讲解,邮票、明信片、首日封面,主题有“疟疾之源——按蚊”、“眼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药植物”、“中医馆”等《药用植物炮制》等珍贵藏品和注释,为留学生打开了一扇观看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窗口。
中草药邮票写实生动,色调和谐,组合巧妙,在准确反映植物自然特性的同时,表达艺术美感;医疗邮票设计精美、简洁,既能凸显医务人员的形象、气质、风格,又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来自马来西亚的刘结一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吴艳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之前看到的邮票基本都是动物、植物和风景,这次看到与中医药相关的邮票主题很特别。两名异国女孩目前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刘结一表示,她希望完成学业后,能够将针灸等中医方法带回国内,造福更多患者。
制作中草药版画给国际学生带来挑战和乐趣。 (上海中医药大学供图)
那天,制作中草药版画给留学生们带来了挑战和乐趣。上海中医药档案馆专家张晶莹表示,中医药在国际传播中应该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木版水印技艺与中医药文化的“嫁接”,赋予了两种古老的文化技艺以时代发展的动力。据介绍,此次留学生中草药版画体验一改传统的木版印刷方式。用新鲜的植物材料,用叶脉制作盘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设计、上色,印成图画。
当天,留学生们看着手工版画成型,欣喜若狂。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兰广志说:“这次活动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文化,希望未来它能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融入热爱中医、热爱中医。”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