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香港之旅:物是人非,友谊长存

admin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香港是在2011年,当时是我从澳大利亚交换学习回来的暑假。我在墨尔本认识了一位非常好的朋友,他是香港人。她听说我从未去过香港,催促我回国后立即去看她。所以假期一回国,我就带着妈妈去了香港。

香港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很多,建筑很多,好吃的东西很多,而且很洋气。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我们这几天逛得很开心,吃得很开心。

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香港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的好朋友在疫情前因病去世,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9岁。

十年来,我已经记不清去过香港多少次了。当时我一直以为我下次去香港就是去参加她的婚礼。没想到我会去参加她的追悼会。记得在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上,我一边哭一边写下这篇《我们终将学会面对生命中的失落》的文章,作为小小的回忆

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时常想起她。也是因为她,我才长久地想起香港而感到难过。我想以后去香港,我也不会因为她而能和她一起喝茶,对香港产生不一样的亲密感。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愿意去香港。

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

之后,有时还要去香港出差、办签证等,大多数时候办完事就立刻走,最多就是找个茶餐厅吃顿饭;或者我会从香港机场起飞,基本上只是路过。如果说去香港吃喝玩乐,疫情以来好像还没有去过。

从温哥华出发的最后两次往返都是从香港机场出发。只是在机场并不是一个好的经历。机场的工作人员都一副懒得搭理你的样子,问什么问题都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去那边问问”。我们在机场外排队叫出租车,终于等到了。司机一听说我们要去港珠澳大桥(离机场很近),脸色立马变了:“你行李这么多,而且还有BB车,可以啊” (行李太大了,还有婴儿车,放不下。)”

Lucky身边有一名负责维持秩序的机场工作人员,一脸严肃,“安装之前你都不知道能不能安装吗?(你怎么知道不能安装?)不装就行?)”最后当然是装了,司机全程黑着脸。我们抵达香港、珠海、澳门。

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

前两天,我开着一辆家用车,开车去香港购物。疫情发生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我家已经拿到了粤港澳三地的车牌。从澳门开车去香港非常方便。整个过程不需要下车,包括过海关。但当我进入香港后,经历就变得更糟了。

我的家人建议去海港城。我以为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了,所以我们就一起去参观了一下。

不知道是商场太旧还是什么原因,到处只有自动扶梯,没有电梯。我推着BB车从停车场进了商场,然后上下楼梯。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有时候有些地方会有这样简单的电梯,但是你需要按一个按钮叫工作人员来启动。我们按了很长时间的按钮,却没有人来。

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

过去,大家批评内地很多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太差,不如港澳地区。所以我真的认为对于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大型购物中心来说,这样的基础设施是不可思议的。

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

同样,价格也高得惊人。

虽然我对香港的东西贵已经不再陌生,但当我在海港城随便一家咖啡店看到一杯美式咖啡售价港币58元时,我还是忍不住觉得有点夸张。 。而且购买后被告知如果要在店里坐的话需要每人花费70港币,否则只能买咖啡外带。当时是工作日的周二下午两点,店里一个顾客都没有。

另外,我在海港城看到了一家温哥华非常有名的台湾奶茶店,叫“吃茶三千”。我兴奋地跑过去,心想这里肯定比温哥华便宜多了!看价格,一杯奶茶37,和温哥华没啥区别?

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

当我向朋友抱怨时,我也会得到同样的反馈和感受。

_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

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

从香港回到澳门后,我突然感觉心情很好。澳门的街道虽然和香港一样小,但走在街上却毫无压力。人们走得慢了,看到的笑脸也多了。

第二天,我恰巧又去了珠海。在商场吃饭闲逛的时候,我忍不住向队友感叹,中国大陆的生活可能离香港只有十几步之遥。队友说,不是早就这样了吗?不然的话,为什么大家都要去北方花钱呢?

事实上,近两年来,众所周知,香港的人才移民项目,如杰出人才、高素质人才等非常受欢迎。我身边很多朋友都申请了,很多人已经拿到了临时身份证。很多朋友和本科同学也劝我申请一个,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南京大学符合高层次人才的要求,申请很快就被批准了。甚至有很多做这个业务的移民机构都找过我,想要合作。但我一直对此不太感兴趣。一方面,我觉得有澳门身份就够了。另一方面,考虑到后续的身份维护也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干脆算了。但转念一想,可能是因为我实在不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和它的生活方式。

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_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

看看我取得香港身份的朋友,无一例外都是在北上广深工作和生活的精英人士。接受香港身份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策略选择,比如为了更多的身份方便出行,或者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真正去香港生活和工作时,答案出奇的一致:香港物价这么高,生活压力这么大,谁愿意去?

当然,不可否认,香港还是有它好的一面,还有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但回望时光的交汇,香港与内地的反差似乎是深刻的。时代变迁的印记。

最后和宝宝在海港城拍了一张简单的照片就匆匆赶回澳门了。香港对我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纽带,但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必要,我想我很少会再去那里。

脚底感觉好像有凉风_感觉事情好像发生过_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国家或城市。未来,香港和内地都将继续在各自的轨道上前行,经历各自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个人,我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参与者。每个人的选择和经历都在无形中塑造着世界。

也许未来的未知更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