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此前A股市场的快速反弹后,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开始加速减持。仅国庆后两个交易日,就有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及减持结果公告。
如果把时间拉长,从本轮上涨起始日9月24日算起,到10月10日,根据Wind数据,已有158家上市公司的263名股东披露了减持计划。 ,221名股东实施减持。正在减持的股东此前普遍公布了减持计划,近期选择“淡定”。相比之下,同期,17家上市公司仅有20名股东披露增持计划,68名股东完成增持。
开盘前10天(9月14日-23日),60家公司155名股东披露减持计划,46名股东完成减持; 14家公司22名股东披露减持计划。本次增持计划中,共有64名股东完成增持。相比之下,减持股东数量大幅增加,而增持股东数量则变化不大。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上市公司股东信心的讨论。
从减持原因来看,多数股东给出的解释是“自有资金需要”,以及基金到期需要退出、因违约被迫被动平仓等。
“股价的大幅上涨,给了部分股东,尤其是进入较早、成本较低的股东获利了结的动力。而且,近期被部分股东大幅减持的公司,经营基本面较差。对于此类公司来说,对于股东来说,他们可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没有足够的信心,选择减持套现,同时,部分股东也因股价持续下跌而“受困”。市场提供了“减持”的机会,此外,部分股东担心后续减持政策会逐渐收紧,人们倾向于尽快套现,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政策限制对其减持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丽辉告诉《财经》记者。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旋对《财经》记者表示,从减持的市场效应来看,减持力度的加大势必会对持续高涨的市场情绪产生一定的“降温”作用。而当减持规模持续扩大、减持次数过于频繁时,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市场担忧甚至恐慌,引发股价持续下跌,加大市场波动风险。
田选提醒,下一步,要密切关注此类降准公告,分析降准的具体原因、规模、方式等,确保相关行为合法合规,加强预期引导,防止出现类似情况。市场风险。
针对近期的减持现象,泽平宏创始人任泽平发文建议规范上市公司减持。不分红、断股、断网、粉饰财务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经营良好、为股东创造价值之前,严禁减持。对于清仓的上市公司,必须严格审查公司的财务监管和经营健康状况,避免通过欺诈上市来圈钱、割韭菜。 “我们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融资市场变成投资市场,让投资者长期赚钱,股市才能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上市公司回购“热度”持续升温,尤其是本轮股市反弹以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回购规模同比翻倍。
股东齐聚减持
近期,在场外资金入市的同时,部分场内股东却选择减持出逃。
从减持比例来看,过半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目前拟减持比例最高的是万朗磁塑。其股东安徽高新金通安亿二期创业投资基金因自身资金需要,拟减持不超过720万股。本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8.42%,而公告前持股比例为8.42%。这个计划可谓是“清关减少”计划。
其中减持比例较高的为明普光电,其控股股东杨贤拟转让11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1%。此外,福赛科技两名股东拟减持不超过6%的公司股份。
还有股东或高管“组团”减持。长荣科技两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5%以上的股东均因自身资金需要而宣布减持计划。 7家减持主体拟减持不超过1229万股,占公司股份1229万股。占总股本的8.91%。
9月26日,星辰科技5名董事、监事、高管集体公告减持计划。累计减持股份不超过255.5万股。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减持股份来源均为上市前获得(包括股权分配及转让)的股份。特变电工三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也在10月7日披露了减持计划,计划合计减持66.9万股。 9月26日,新洁能源披露减持结果。 4名高管减持套现,分别为757万元、498万元、262万元、356万元。
从削减金额来看,过亿元的大规模削减不乏其例。东鹏饮料9月26日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天津君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4年7月25日至2024年9月24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等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权。增持4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911%。减持均价为221.74元/股,减持金额约为9.68亿元。
已完成减持的股东中,减持总额超亿元,厦门瀚宇共有3名股东,分别是北斗星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东风集团股东东捷控股、普门科技、厦门侨川、厦门普融等
从拟减持主体类型来看,上述263名拟减持股东中,法人股东156名,高管人员79名,个人股东28名。其中,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或两者一致行动人、或实际控制人持股平台31人,合计占比约12%。
以神马电力为例,该公司10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陈小勤拟减持不超过1296.79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以神马电力10月8日收盘价26.24元/股计算,减持金额可能达到3.4亿元。 10月9日至10日,公司股价分别下跌9.98%和3.77%。
与股市反弹后减持的股东不同,也有股东低价“抛售”股票。品沃食品一位股东9月19日至24日连续减持逾200万股,仅差9月26日至10月8日该股4次20%涨停。
回购规模翻倍
在数百家公司排队减持的同时,也有其他一些公司宣布了增持或回购股份的计划。
Wind数据显示,9月24日至10月10日,共有88家上市公司股东披露增持计划或完成增持。
10月7日,宝灵宝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戴思聪控制的企业松景投资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拟将持股由1848.84万股增至3697.67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5%。 %-10%。
10月8日,百仁医疗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磊拟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增持。此前,10月7日晚间,公司公告称,为响应央行政策引导,金磊拟利用专项贷款资金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允许的方式增持公司不限售的A股股票。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这一度被视为A股。 “贷款回购增持”首例。
部分股东因增持时机较好,实现了浮盈。浙江龙盛董事长阮伟祥于6月25日至9月23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增持公司股份5794万股,累计增持5.08亿元。 9月24日至10月10日,浙江龙盛股价上涨15.64%。
田旋表示,增持计划的公告表明上市公司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预期,对未来市场走势有足够的信心。他们还希望通过回购和增持股份,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股价。 。
在部分公司股东准备增持的同时,其他上市公司也宣布了回购计划。
Wind数据显示,9月24日至10月10日,共有538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或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82亿元。企业数量和金额均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不止次数。
如果把时间拉长,今年以来A股回购热潮持续升温。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今年共有2232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或实施回购,同比增长60%。回购金额约为146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
9月11日至26日,药明康德完成2024年第三次股份回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共计回购A股2393.46万股,回购平均价格为41.78元/股,使用资金总额为约10亿元人民币(不含交易费用)。
一些行业领导者也宣布了慷慨的回购计划。 9月20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少于30亿元(含)、不超过60亿元(含)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票。回购价格不超过1795.78元/股(含),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10月8日,顺丰控股发布回购进展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4月26日完成第一期10亿元回购计划,随后于4月29日启动第二期回购计划。截至9月30日2024年,顺丰控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077万股,回购总金额约7.58亿元。
顺丰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回购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认可。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A股上市公司回购规模大幅增加,与政策激励有关。
今年4月12日发布的新“国九规定”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聚焦主营业务发展,通过并购、股权激励等手段提升企业实力质量。随后,上交所修改上市规则,明确现金回购、注销股份可以纳入现金分红。中国证监会还修订相关规定,鼓励上市证券公司通过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提高股东回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