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刘波团队
由于历史原因,省会城市(含自治区首府)往往是一个省和地区的经济“老大”,主导程度最高。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以及一些城市发现了丰富的矿藏,原有的城市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用一些核心指标来观察省会城市的首要地位时,我们会发现: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有的省会城市强到没有朋友。而一些省会城市的“老大”地位已经坐不住了。
我们通过对资本总额和GDP两个指标的研究发现:
西宁、长春、银川、拉萨是最强的四个省会城市。他们聚集了全省近60%甚至更多的财富;
济南、石家庄、南京、呼和浩特是最弱的四个省会城市,占全省财富不到四分之一,其中济南仅占全省财富的17.6%。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数据。
另外,我们还会用数据来展示:近10年来哪些省会城市下降最快,哪些省会城市上升最快。全省省会城市中哪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当地最大的非省会城市,“首要地位”上升最快。
01
我们从资本总额和GDP两个指标来计算省会城市的首要地位。
与GDP相比,我们认为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是一个更加真实、可靠、说明性的概念。
GDP只是一个地区的“一年财富增量”,相当于一个人的年收入;并且包含在绩效考核中,可能不准确。
资金总额相当于该地区多年来创造的财富形式的现金保留总额;不是重要的考核指标,由央行系统计算。因此,“资金总额”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指标。
我们先看一下资金总量指标,按照一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时间截至2024年6月末。
资金方面,西宁位居第一。青海每100元存款,就有67.9元存入西宁。这种首要地位令人震惊,也再次证明了资本追随权力的普遍规律。
在吉林,每100元存款,有67.1元放在长春。
其他首都排名最高的城市还有银川和拉萨,其财富占全省的60%以上。
首都总量前七名中,只有成都和西安是经济和人口均高于平均水平的“较大省份”。在这样一个省份,省会能有如此高的首要地位,是极其困难的。
首都优先度最低的省级城市为:济南、石家庄、南京、呼和浩特、广州,但它们的财富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以上。
济南、南京、呼和浩特之所以是弱省会城市,是因为省内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不止一个。比如济南的对手是青岛和烟台,南京的对手是苏州和无锡,呼和浩特的对手是鄂尔多斯和包头。 。
至于石家庄,除了省内的强劲对手唐山外,附近还有两个实力更强的郊区——北京和天津。近年来,雄安新区成为发展重点,石家庄的地位更加不利。
广州面临着来自省内竞争对手深圳的竞争,以及来自附近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分流。
从金融角度看,近10年来,哪些省会城市的“首要地位”迅速上升,哪些省会城市的“首要地位”迅速下降?
首都排名上升最快的是长春,上升了19.5个百分点。 2020年6月,长春市接管公主岭,完成扩建,加速发展。
此外,银川、合肥、长沙、杭州的省会排名也快速提升,均超过3个百分点。
兰州是资本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下降了8.2个百分点。
排名第一的郑州、贵阳、太原、呼和浩特四个省会城市的资金排名下降了4个百分点以上。
让我们看看GDP的首要地位。
2024年上半年,“GDP第一”排名前三位的省会城市分别是:长春、西宁、银川。
长春位居第一,GDP占全省的比例高达54.2%,令人震惊。陕西正在努力将全省“融入”西安。省会西安的GDP仅占全省GDP的35.2%,远远落后于长春。
西宁、银川的GDP也占青海、宁夏的一半以上,达到51.9%和51.6%。
西藏、宁夏、青海等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之所以具有较高的首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其经济规模小、人口少、产业结构相对简单、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强。
GDP首位度最低的5个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分别是:济南、南京、呼和浩特、石家庄、南宁。
这些城市所在的省区,全省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近10年,哪些省市GDP比重上升幅度较大,哪些省市下降幅度较大?你可以看看下面的图表:
长春GDP排名第一,增长最快,10年来增长15.2个百分点。
近十年来,长春是省会城市中最大的赢家,资本总额和GDP双双增长。
除了省会城市的扩张,长春的经济也迎来了第二春。一方面,长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长春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强劲。今年上半年,长春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工业总产值增长7.2%。
汽车、装备制造、电子、医药、建材、能源、食品七大重点行业产值连续四个月保持全面增长。其中,电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连续五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长春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国际汽车城。今年上半年,长春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4.5万辆和7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7%和8.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4.8和2.2个百分点。
GDP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会城市是:贵阳、武汉、广州。
02
除省会城市外,我们还计算了各省区“非省会城市”近十年资金总额和GDP首位度的变化。
我们先看一下资金总额。
近十年来,深圳资本总额增幅在非省会城市中最高,十年增幅达12.1个百分点,遥遥领先。
这反映出,深圳正在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吸引高端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成绩。
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占全省资金总额的37.5%,>广州的24.7%。深圳在27个“非省第一城市”中排名最高。
鄂尔多斯、榆林、庆阳等地占总资本的比重也有较大增幅。它们的上涨都与能量有关。
总资本跌幅较大的“非省会城市第一名”是黑龙江大庆、新疆伊犁州、福建泉州、吉林吉林市。
让我们看看GDP的首要地位。
近十年来,海南儋州GDP增长7.9个百分点,增速位居第一,其次是陕西榆林、广东深圳。
其中,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GDP增速以26.5%位居第一,超过广州的21.9%。
大连是27个“非省会城市”中GDP占全省最高的城市。
GDP占比下降较多的地方是新疆伊犁州、吉林省吉林市、黑龙江省大庆市。
03
综上所述,对于经济总量较小的中西部省份来说,省会城市的发展非常关键。它往往具有盛衰兼备的效果。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伊犁地区,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西藏的拉萨、日喀则,以及贵州、甘肃、山西、辽宁、内蒙古等省的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从资金总量这一关键指标来看,均呈现同向萎缩。
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把省会做大做强更有意义,因为只有省会更强大,产业更发达,才有可能吸引本省的人口流向省会。到其他发达省份。
对于经济总量适中的中西部地区实力雄厚的省会城市来说,省会城市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加剧虹吸效应,也可能造成经济辐射,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近十年来,武汉占全省省会总量的比重提高了2.8个百分点。然而,副中心襄阳的GDP和资本总额却出现萎缩(-2.1和-0.6个百分点)。 )。
这反映出其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中部大省必须扶持实力雄厚的省会城市参与竞争、争夺资源,但又要暂时牺牲一批沉默的兄弟城市的利益,无法摆脱“吸血模式”。
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可以带动周边绵阳共同发展。近十年来,成都GDP和首都总量第一名分别提高2.6和2.4个百分点,绵阳GDP和首都总量第一名分别提高1.1和0.9个百分点。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绵阳利用电子信息产业的科研实力,为成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抓住成都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发展电子元件制造等产业。
同时,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绵阳、乐山等城市与成都之间的交通时间,人流更加便捷。
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最大的非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往往超过省会城市或相差无几,如广州与深圳、南京与苏州、济南与青岛等。
这些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产业错位协调、交通一体化、科教资源和人才的共享与交流等。
总之,这些城市有着更重要的使命。对内要合作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对外,要全力以赴,勇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在贸易、金融、科技等方面与世界顶尖城市竞争。在其他领域展开竞争,不断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