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新消费主力崛起:中老年观众成土味短剧追捧者

admin

短剧再次流行。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年轻人,而是中老年人。

9月,WETRUE短剧热度榜上,《集团爱妈妈不得罪》连续三天霸榜,累计热值超1700W。在DataEye短剧热榜上,《五十岁保姆嫁有钱人》稳居前五,上线首周播放量近3000万。

此前,《闪婚我老婆是豪门》甚至连续登顶,半个月播放量超5亿,话题超15亿。

中老年短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频频霸占短视频平台。曾经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大佬、甜宠、复仇、逆袭等元素,迅速蔓延到中老年人群中。

如今,土味短剧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电子腌菜”。

据贝壳财经统计,短剧行业拥有近70%的中老年观众。这一群体正在强势崛起,成为拉动短剧市场新的消费主力。

与此同时,短剧制片人月入4亿的“神话”也在流传。

据报道,2023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373.9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500亿元,这个数字令人咋舌。要知道,历年中国电影市场最高票房也不过600亿元。短剧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留意。

然而,短剧在火爆的同时,也存在剧情低俗、支线、同质化过度、诱导消费、自动扣分等乱象。一些“不知道如何寻找盗版,只会点击付费”的中老年人,屡屡被“坑”,赔付数万元……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高价“韭菜”收获

如果不是姑姑提起,沉越根本不知道短剧已经流传到中老年人群了。

国庆放假回家,姑姑一见到沉月就唠叨,说姑父现在沉迷于手机里的短剧,每天从早到晚看。

读小剧本并没有什么问题。舅舅已经退休了,每天在家无事可做。让姑姑生气的是,叔叔这几个月通过各种小程序把他的2万元“小金库”都花光了。

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__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

如果不是我去超市付钱的时候舅舅的“金库”里没有余额,舅妈根本不会知道舅舅沉迷于短剧。

沉月叔叔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000多元,他为短剧充值所花的2万元相当于半年的退休工资。

沉越有点难以置信,平时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太贵的叔叔,突然变得这么“有钱”。

“太可怕了,钱这么容易就花掉了!虽然每次充值的金额看起来不大,但也不能持续这么多次,一天几十块钱,积累下来,一个月就有几千块钱了!” ”我姨妈抱怨道。

大叔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行为失控了,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去充值,但每次看到手机APP推出新的剧情,他都会忍不住再次点击付费按钮。

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_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_

“那些短剧前十几集都是免费的,我就想看就看,但我一看就上瘾了,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开始收费了。看完之后一集,我觉得它让我想看下一集,而且我无法停止观看!”舅舅一脸无奈。

以“中老年短剧”为关键词搜索社交平台,沉月发现,年轻人的抱怨随处可见——父母省吃俭用,最后却在短剧上花了几万。

有网友发帖称,无意中发现妈妈看短剧上瘾,不知道做什么,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类似烦恼:

“我妈也是这样,她一半的养老金都投进去了”;

“我妈追的短剧才8集39.9元,每集不到5分钟”;

“我妈拍短剧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了,我根本劝不了她”……

更有什者,有的老人因为熬夜看短剧突然病倒,被送往医院……

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__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

“我刚才担心我的孩子沉迷于游戏,现在我担心我的父母沉迷于短剧。”有人描述了他们遇到的问题。

顾盼无意间看到父亲在微信上的支付记录,发现自己看短剧花了5000多元,但父亲坚称自己从来没有付过那么多钱。

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__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

经过深入研究,顾盼发现了原因。部分短剧小程序在用户首次订阅后会默认自动续订,并且不再通知用户未经授权的扣费。

不熟悉网络使用的中老年人对于这样的支付陷阱毫无防备,也不知道自己的钱被扣时发生了什么。

这也是短剧市场的乱象之一。

大数据研究院2023年12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50%的用户在消费短剧时遇到虚假广告,40%的用户成为全站会员后仍需额外付费观看其他剧,更多超过30%的用户为小程序充值。已删除且不可用。

对此,央视也曾报道过: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全、网络消费辨别能力差等特点,诱导他们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热点话题,短视频平台相关问题被列在显着位置。

“一部短剧一般有100集左右,有的有两三百集,每集1到3分钟。完成一部短剧,往往需要两三百元,这是主流的长线剧。”视频平台的会员年费为数千元,尽管一些小程序可以收取年费。

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反对“断粮”的意识较弱,不善于寻找免费的“替代”资源。

鉴于此,短剧制作公司逐渐放弃年轻观众,转而推出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收割”计划。

致富神话与现实困境

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__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

互联网是一个创造瞬间致富神话的幻想地带。

无论是直播的兴起,还是短剧的突然崛起,都不断印证着这一点。

自去年小程序短剧点燃竖屏观看热潮以来,短剧就牢牢占据了热门赛道的前排,成为为数不多的吸金领域之一。

据媒体报道,国内各大平台付费短剧日充值金额近6000万元,节假日期间,这一数字跃升至1亿元以上。

_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_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

咪萌团队的两部短剧《我成为了1980年代的后妈》和《裴总天天想爸爸》仅寒假期间的收入就过亿,成为行业传奇。

短剧市场以其时间短、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起初,大部分玩家都是草根团队,但现在,职业演员、知名影视公司、领军网红都在争相加入。

横店有一座专门拍摄微短剧的大楼。自去年9月开业以来,这里一直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几天之内拍完一部电影,量产“有钱老板”与“中年清洁工”之间甜蜜虐心的戏码。

在这里,时间被无限压缩,情感被无限放大,每一帧都仿佛写着“致富”二字。

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剧作家往往采取“快餐式”的制作模式,导致短剧质量参差不齐。

疯狂小杨旗下公司三羊出品的短剧《福爷,你的替补新娘是老板》被指以次充好,市场反响不佳,以耻辱告终。

在短剧市场,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

当《50岁闪婚》、《保洁妈妈归来》等爆款电影出现后,众多类似题材蜂拥而至,立即批量复制,试图在中老年市场拓展版图。 。

_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_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

然而,这些快节奏的短剧往往质量粗糙,情节荒诞,只针对中老年观众的钱包。

基于这个前提,“袭街”也屡见不鲜。

有自媒体爆料,杭州忆萌短剧制作公司因推出的27部短剧全部无人理睬,损失3000万,无奈宣布解散。

也有不少个体从业者从其他领域转投短剧市场,在经历亏损后重操旧业。

业内人士表示,短剧行业虽然对外数字可观,但实际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平台直播成本占收入的80%甚至更高。

例如,一部收入千万的微短剧,其中约800万用于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推广。

扣除剧本创作、场地租金、演员工资和人工等各种成本后,真正能够盈利的微短剧并不多。

8天充值收入过亿元的热播短剧《无双》制片人曾表示,该剧实际盈利只有几百万元。

看来,短视频平台是最大的赢家。难怪有短剧从业者表示,大家都是在为平台打工。

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黯然离去。在这场激动人心的短剧狂潮中,有些人凭借才华和机遇登上顶峰,而另一些人则在波涛汹涌中迷失方向,成为别人故事的背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子泡菜

意识到舅舅已经成为“网瘾老人”后,沉越耐心沟通并得到舅舅的认可,暂时解绑了舅舅微信和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并帮舅舅选择安装了几款适合娱乐的免费APP。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

对于那些利用算法、设计陷阱诱导老年人消费的小程序和直播平台,沉月感到愤慨,但对于舅舅看短剧的行为却持更开放的态度:

延迟退休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_全民合同制退休新规定_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和精神寄托,我也有自己的电子泡菜。

中老年人看短剧和我们年轻人看短视频、玩游戏是类似的。它们都是娱乐、放松、减压的方式。如果他们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我们作为后辈就不必过多干涉。 ”

对此,顾盼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自己不看短剧,总觉得有点廉价,有点低俗,但如果我真的想看,也不一定会沉迷其中。

我能理解中老年人喜欢这些短剧。生活已经很累了,他们只想玩得开心。从本质上讲,这些短剧与以往的家庭生活电视剧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干扰,比如情感纠葛、婆媳关系、职场纠纷等。

当电视不再是所有人的观看场景时,被短剧淹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

在影视行业工作多年的资深媒体人刘刚表示,虽然自己对内容要求极高,近乎洁癖,但看到长辈追短剧杀人,他也能理解时间:

“短剧的观众往往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对于中老年观众来说,制作粗糙或精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短剧将娱乐性和商业属性放大到了极致,15秒的小反转,30秒的大推进,让观众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释放。中老年朋友通过观看短剧,在体验“虐恋、重生、暴富”等虚拟生活的同时,寻求心理满足。

这些快餐短剧虽然可能缺乏深度和艺术性,但却以独特的方式准确抓住了中老年观众的心。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