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频繁闯入人类生活,背后原因竟是多地野猪泛滥

admin

“野猪闯入人类活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吃东西。”南京中植防控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单庆利是一名“野猪猎人”,对野猪的习性了如指掌。 “今后,由于山里食物短缺,加上发情期的到来,南方野猪活动高峰,下山闹事的野猪数量将逐渐减少,直至繁殖季节。”春节后开始。”

2024年10月27日,南京发生“一名机械师在处理入侵高铁线路的野猪时被撞身亡”的惨案。当天下午,另一头野猪闯入南京某酒店大堂,逃跑时撞上玻璃门。

悲剧为何发生?人类如何应对?

野猪为何成为南京“常客”?

野猪“闯入”人类生活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是多地野猪泛滥的缩影。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统计,野猪分布在我国28个省份,数量达200万头。它们不再构成生存威胁,而且许多省份的数量过高,其中 26 个省份造成了危害。

南京市园林部门最新发布的野猪种群数据显示,南京市野猪密度由2021年每平方公里3.24头增加到2023年4.43头,已远远超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要求进一步做好野猪危害防治工作。 《工作通知》要求,“南部丘陵地区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2人”。

人类与野猪冲突的根源是生态工程、生态环境修复、禁猎政策、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界限不明确、野猪生存能力强、缺乏自然保护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敌人。

“野猪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应性广,加上野猪的天敌虎、豹、熊、狼等种群数量较少,导致野猪的数量急剧增加。在某些地区,导致人类和野猪之间的接触。 “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冲突也越来越严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检测中心主任张伟教授告诉界面新闻。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丙万指出,人们与野猪发生冲突的地方往往是野猪活动区。多年来,经济发展改变了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活动侵占野猪的生存空间,是导致野猪与人类发生冲突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10月27日事件中,野猪入侵路线位于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东站之间,靠近野猪频繁出没的紫金山区。

一篇题为《中国城市人与野猪冲突的原因及启示:以南京为例》的论文提到,2000年至2022年,南京共报告野猪残杀事件147起。人与野猪之间的冲突可以根据事件数量的增长分为3个阶段:2017年之前,事件数量每年最多1起; 2017年至2020年,事件数量有所增加,2019年首次超过10起; 2020年以后,事件数量大幅增加,达到每年20-40起。 2021年共发生人与野猪冲突39起,比上年增加179%。

研究人员发现,距离景区越近,野猪冲突发生的次数就越多,而距离山区的距离对野猪冲突发生的影响越弱。这说明南京的地形条件适合野猪生长,并没有导致人与野猪之间的冲突。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中建成区的扩张侵入了野猪的栖息地,导致其栖息地破碎化。这是造成人类与野猪冲突的主要因素。例如,位于宣武区的中山陵,由于建成区向山区扩展,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与旅游区高度重叠,从而加剧了人与动物的冲突。

“人与猪的激战”

“以前南京有狼,野猪的数量很少。但现在野猪在这里没有天敌,数量还在不断扩大。”单庆黎告诉界面新闻。

面对数百万野猪大军,政府部门也在寻找解决方案。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陕西、宁夏等14个省(区)启动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试点地区开始形成野猪危害。野猪狩猎和保护小组。

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有控制的野猪狩猎项目,催生了一批“猎野猪”。 2024年2月,据媒体报道,江苏有一群“野猪猎人”,将受邀去各地捕捉野猪。单庆离是这支队伍的核心成员。

单庆礼的家乡在东北,也是野猪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他有丰富的狩猎野猪的经验。 “在我国,像四川、湖南这样的地区,很少有持枪证的专业团队使用霰弹枪猎杀野猪,更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猎犬进行狩猎。”

野猪俗称“一猪二熊三虎”,杀伤力极大。 “狩猎野猪很容易造成猎犬的死伤,无论是成本还是情感上都是巨大的打击。”单庆礼说道:“野猪的智力很高,警惕性和报复性都很强,无论是用枪还是用猎犬,逃跑的野猪都很难捕捉到,而且对猎人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斗气的野猪会主动出击。”进入人类活动区域后发起攻击。”

针对野猪的习性,单庆黎研究了诱捕方法。经试点验证,单点野猪捕猎率至少达到70%,有的可达100%。这种方法可以无伤、安全地捕猎野猪。猎杀的野猪可以经济利用,如作为国内特种养殖场的野猪来源或作为动物饲料。

“各地要因地制宜,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防治野猪问题。”单庆丽介绍,四川、湖南、贵州等南方地区多山、森林茂密,周围多为农村,远离城市。对于较远的距离,可以采用枪猎、网猎、狗猎、笼猎等方式,但一般种群数量不多,大围栏的狩猎效率比较低。市区周围的山林适合诱捕,不会激怒或惊扰野猪,温和安全。在一些个体种群较多的地区,如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单个种群可达50只以上,适合大规模围栏。

事实上,“野猪猎人”的不可持续也是这场“人猪战争”的一大困境。 “网上有传言,我们每捕获一头野猪,团队就能获得一万元的福利”,其实并不属实。我们在句容捕获野猪32头,合同金额20万元。试点项目需要车辆、设备、人员,成本较高。 ”单庆离说道,“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能赚多少钱。只是不要让我们失去它。 ”

杭州建德市野猪狩猎队相关负责人沉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样做基本上是一件公益事。狩猎野猪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打猎一头野猪要花两三千元。政府补贴难以全额覆盖,也存在管理风险。 “目前我的投入比较大,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利益,但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为了提高狩猎积极性,一些地方还在探索狩猎补偿和劳动力补贴机制。 《金寨县控制野猪狩猎工作实施方案》显示,按照禁食野生动物的要求,狩猎队猎获的野猪将由当地政府按10元/斤的标准收购,作为劳务。对狩猎人员进行补贴,然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长期的政府补贴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能经济地使用,补贴将成为地方政府的长期经济负担。”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惠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何平衡“保护”与“狩猎”?

2023年新调整的“三属”名单中,野猪将“退市”。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杀死他们。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及相关规定我国刑法中,野猪实际上仍然受到禁猎区和禁猎期的保护,不能随意猎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印发的《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为害防治工作方案》也强调要遵循“保护第一”的基本原则,规范种群数量依法、科学、积极稳妥解决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问题。动物种群扩散和破坏问题。

不过,2021年多省份启动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后,部分地区也做出了“让步”,延长了野猪狩猎期限。例如,陕西省林业局于2021年7月发布通知,将野猪禁猎期由原来的8个月缩短为2个月,并由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调整为3月1日至4月。 30号。

在野猪“麻烦”发生地江苏省,虽然已划定禁猎期,但尚未划定狩猎区域。根据《江苏省农林厅关于换发狩猎证的通知》(苏农林[1989]8号),禁猎期为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

“20天前,我就禁猎期相关问题咨询了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正在努力制定。”单庆丽说。

今年8月26日,江苏省林业局发布《关于划定陆生野生动物狩猎区和狩猎时段等狩猎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狩猎区全年开放”禁止狩猎。狩猎区以外,全年禁止狩猎哺乳动物和鸟类,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禁止狩猎其他陆生野生动物。”

对于野猪造成的“灾难”,刘秉万向界面新闻介绍,狩猎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如何保证其他野生动物不受影响,包括误伤甚至故意猎杀其他野生动物,需要允许狩猎的背景。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单清离曾经在山林中发现过一个狩猎陷阱。这种早已被国家禁止的狩猎工具,不仅会造成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攻击,还可能对进山的人类造成伤害。伤害。 “我们还发现野生动物交易存在问题,甚至有人私自接入电网进行非法狩猎,引发山火。”

江苏林业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丁晶晶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京市相关部门已开始开展野猪危害防治工作。除南京外,江苏其他地区也在开展种群监测工作,为今后野猪危害防控做好准备。准备。

如何缓解人与动物的冲突?丁晶晶认为,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山区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他们对野生动物的容忍度;此外,在规划城市时,还应考虑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建设,避免给野生动物留下生态岛屿。一定的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