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顶流大 V 年度演讲:为民企老板提供心理按摩,超越地心引力的秘密

admin

上周末,一位顶级金融影响者(为了防止报道,不提及他的名字)再次举行了他著名的年度演讲。现场座无虚席,线上直播也颇受欢迎。一位朋友感叹,这个大V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给民营企业主做心理按摩”。我一开始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仔细一想,我发现说得太对了!而且,经济环境越复杂,民营企业主就越需要心理按摩。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V的行情在过去三年里一直牛市,看似完全超越了地心引力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心理按摩”,或者用流行的说法,“情感价值”。然而,老板们需要的“心理按摩”与普通人不同。更多的是在事业层面:怎样才能保住自己拥有的一切,赚更多的钱,甚至实现人生的价值?事实上,大多数老板都非常清楚,他们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时代的恩赐”往往大于“个人的努力”。因此,一旦时代改变,他们就会感到不确定。越聪明的人,就越不确定。为他们提供“心理按摩”已经成为一项技术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宏观层面,即从高处给他们加油,告诉他们“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西方不亮,东方亮”,和“长期主义总能结出硕果”。如果能与孔子、老子、曾国藩、王阳明等传统文化偶像结合起来,按摩效果会更好。

第二个是实践层面,就是给出一些实际案例,提供一些方向指导。读完后,他们可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我还能这么做啊!”演讲结束后,他们会感到更有收获,并找到重新创业的方向。

打工苦打工累歌曲_打工苦歌词_

上述两个层面显然在宏观层面上更容易,在实践层面上更困难。从宏大叙事的角度灌输很多大道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而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某财经网红最擅长的是实践层面;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在这方面耕耘最多、最深入的财经网红,所以他的生态位是难以替代的。他的《年度演讲》的PPT里充满了各种数据、案例、成功企业家的感言。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让人忍不住相信。

当然,这些“成功故事”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比如,去年《年度演讲》中列出的一家折扣零售商的数据,就遭到了零售行业朋友的嘲讽。就连熟悉零售行业的风险投资家也忍不住吐槽。至于今年的“年度演讲”有多少水分,我没有统计过。但俗话说:当你在房间里发现一只蟑螂时,至少有一千只蟑螂在角落里安家。 “严肃、可疑”的专业人士不应该把那些PPT中的案例看得太重。

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认真且多疑”。对于很多民营企业主来说,总是要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新的方向,总是要寻找新的赛道来继续内卷化。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意识到案件的严重性,而另一些人意识到了却没有认真对待——此时此刻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只要你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管你有多成功,你一定在历史的某个时刻“过度乐观”了,而上帝奖励了这种“过度乐观”。那些“过于乐观”却没有得到上天赏赐的人,不会出现在企业家的行列中。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某财经网红敏锐地抓住了这种“幸存者偏差”,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内容。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赚钱,谁赚钱?

打工苦打工累歌曲_打工苦歌词_

但对于普通农民工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不止一位工作朋友告诉我,他们最害怕自己的老板(无论是真正的大老板,还是某个部门、团队的小老板)去听财经大佬的正式演讲。因为老大们回来后,总会有深刻的认识,然后想出各种方案来折磨下面的人——这也不错。有的老板更夸张。他们会在内部传达金融影响者的精神,并要求下面的人想出折磨他们的计划。这就是所谓的“发动工人打工人、打工人”……

结果是,金融影响者获得了真金白银,老板们得到了心理按摩,实现了一个只有工人受伤的世界。从理论上讲,殴打工人需要消耗公司资源,比如加班费;然而,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太好,即使老板不提供资源,打人的工人一般也不敢拒绝。等于说,老板(连同财经大佬)把自己的心理压力无偿转嫁到了工人身上!

我从2020年就停止工作了,所以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折磨。但我还记得,2018年底,我工作的大型券商老板确实对所有员工做了类似的事情。当时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名字没有提到),威望很高。大家都相信它的力量来自于它的企业文化。各界老板经常到其总部“朝圣”。我的前雇主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参加了这次“朝圣”之旅。据说,他还与对方一号位见面,握手合影,体验了一整天系统的企业文化熏陶。

打工苦打工累歌曲_打工苦歌词_

效果如何?据传,当天听完课后,董事长和总经理与对方的HR总监一起落泪,感觉自己的人生白白度过了,是时候在公司内部进行一次全面的企业文化升级了。于是,从当年11月到次年年底,我的原单位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全面深入、历时一年多的企业文化培训活动。主要行动是:

不知道这一系列的大折腾活动是否提升了企业文化的水平。我只知道休息日少了好几个——所有的训练都占用了周末!你能想象,当你连续五天出差,身心俱疲,只想回家休息时,被拖到荒野中的酒店进行一天高度互动的企业文化培训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躺?

因为当时微信朋友圈抱怨的人太多了,我们部门的HR只好纷纷打招呼,要求大家删除微信朋友圈或者至少克制一下自己。最悲惨的还是基层的孩子。他们所有的小组活动都在下午5点30分以后进行。这是一种不让人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的节奏。唉...

_打工苦歌词_打工苦打工累歌曲

令人惊奇的是,从纸面上看,这笔大交易给老板带来的“心理按摩”回报率非常高。每周,各部门都会向董事长、总经理办公室发送大量的反馈报告,告诉他们员工的想法如何改变,组织如何改进,企业文化如何建立;体贴的HR会加几句称赞老板的先见之明。字。老板付出的显性成本只是聘请外部讲师和租用酒店多功能厅进行培训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美中不足的是,金融行业毕竟是高度成熟的行业,老板毕竟不是真正的老板(其实是权力比较强的职业经理人),所以折腾仅限于一个一定范围。如果换成真正的民企,那画面就美得不忍直视了……

更神奇的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各行各业的公司不再那么大惊小怪了,因为那家互联网公司已经进入了艰难的转型期,市场上已经没有人追求它的“企业文化”了。不再了。 ”是的。说到这里,我想表达一下对它的不满:虽然当年的“褒贬”有些过分,但现在的“指责和贬抑”却没有多大意义;从客观角度看,它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形式仍然值得学习,但那是另一个故事,超出了本文的主题。

打工苦歌词__打工苦打工累歌曲

不知道上周末各路老板们有没有听过财经大佬的“年度演讲”。他们已经有信心接下来要怎么折腾自己的员工了吗?也许已经正式开始了?不,按照我的理解,老板应该在休息日先召开一次动员大会,誓要达到让所有员工“抱头哭泣,感觉自己的人生白白度过”的效果。他可能会拿着“年度演讲”PPT,指着那些真实性令人怀疑的数据,对着员工大喊:“人家能实现这么快的成长,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什么区别?”

没必要问。这绝对不是老板的错,更不是金融影响者的错。唯一的问题是员工不努力、不动脑、只吃饭不干活。接下来是部门会议、班组会议、小组会议。大家一定要仔细看财经名人的PPT,读懂字里行间。然后工人们就会提出解决方案,并自觉监督实施。如果拿不出来怎么办?下周末,继续打鸡血,继续当员工。不管怎样,为老板提供情感价值已经是作为工人的无薪第二份工作了。那些拒绝从事第二份工作的人将失去第一份工作。

当工人们周末深夜咬牙琢磨金融名人的PPT,试图从那些荒唐的案例和未知的数据中寻找“自我整顿”的灵感时,他们可能会对着窗外的夜空咒骂几句。脏话。此时此刻的夜空中,很可能会出现金融达人那张光滑而难忘的笑脸,他会说出一句熟悉的台词:“如果你再狠狠打工人,我就承担责任!” ”